數學的計算、速算、聽算,有什麼不同?

數學的計算、速算、聽算,有什麼不同?

​01此次課題的起源

今天計劃探討計算中加減乘除,談談自己對四式運算的理解。包括是否需要背誦九九乘法表,如何有趣的理解乘法表?提供一些速算練習的技巧和訓練實踐。另外,計算方面心算是個不錯的訓練方法,推薦一些試用過的APP。

上小學後聽到一些關於速算的聲音,比如100道20以內加減法要求5分鐘完成,起初我是非常牴觸的,認為計算的問題會就會,就像游泳技能,學會了就學會了,因此一直沒訓練Booker這塊。

也不知道哪天突然想通了,很多時候的靈感就來源於此。想了想,速算其實也有價值,它的價值在於訓練孩子大腦思維的敏捷度,增加多數字的感覺,即數感的一部分。

於是開始準備相關的訓練題目,實踐起來。不過在說速算之前,先說說我所理解的小學數學和加減乘除的故事。

02小學數學如何學習

以前和孩子練習數學計算時,覺得只要他掌握方法就可以,比如學會湊整數,學會借數法,就能提高心算能力。

還有一個觀點,小學整個階段的數學知識點其實一天可以全部教玩(其實差不多)

但這不是意味著,不需要對數學進行任何訓練。知識點少,反而提醒我們做一些不同嘗試。這些題型的設計需要與生活聯繫,即要求孩子有一定的生活常識和見識,才會解決一些問題。比如應用題解答一隻常見的小雞得出20kg的重點,顯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因此,在數學中多帶孩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看過、見過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和事件,反覆的訓練,這樣的數學才是有趣和生動。

通過這些反覆的訓練,孩子敏感度提升,慢慢能悟出自己對數學的理解,

樊登、郝景芳都提到對數學學習的核心方法,就是對數學概念的理解,甚至可以增加一些數學公理的推理和證明。

因此數學的學習,在於對數學核心概念的理解。而這種理解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和現實生活建立聯繫,去思考和觀察生活的細節。

03加減乘除的理解

減加乘除是小學必備的四式運算,在以前很多文章都嵌入一些實際例子來講我和Booker是如何學計算的。

我理解的加減乘除,簡潔原理如下:

加法就是單位值為1的累加、增加。

減法就是拿走或者吃東西又或是減少;

除法就是平均分配,像輪流分水果,像撲克牌發牌遊戲。比如12個橙子,有4個小朋友,每個人能分幾個?

乘法就是多倍值的累加。比如4乘以3,就是4累加三次,如果說加法是1的累加,乘法就是多倍數的累加。4*3就是對數字4進行累加3次,也可理解我們買了4個蘋果,覺得特別好吃第二天,第三天又去買了兩次,三天下來就一共買了12個蘋果。

如果將加減乘除按照上述方法理解,那麼遇到稍微繞彎一點計算題就會輕鬆迎刃而解。

舉個例子,公交車上有5人,過了一站下了3人,上了8人,請問現在車上有多少乘客?

我觀察小學的很多題目,不僅僅加減簡單計算,而是類似“變形”的計算,很多孩子理解不過來,經常做錯。

所以我們和孩子生活互動的時候,利用生活的物品和場景,演變這些四式運算就變得更加有趣,不再僅僅是枯燥的數字計算。

具象思維讓計算不再空洞和抽象。但是如果孩子計算適應能力已經不錯,那麼就應該多訓練孩子抽象計算。

比如Booker在這塊比較擅長,我很多時候就直接讓他腦算,把大腦計算過程說出來。

數學的計算、速算、聽算,有什麼不同?

04速算練習的理解

我做了一個Excel速算練習題目,30以內的加減法,一共100道,第一次給Booker花了15分鐘完成,後來我故意演示一遍給他看,結果2分鐘不到做完了。結果他哭了,還說我數字寫的不好看,生氣了。

其實我是故意做給他看的,引導他知道比他厲害的人還有很多,引入“今天的自己要比明天的自己厲害,多和自己比較的道理”

有些機構和學校要求孩子的速算能力,達到3-5分鐘。

我個人理解,速算是有必要練習,它可以增加數字感覺,但是我自己做法是隻要他能穩定在6-8分鐘,就會不讓他做這個級別難度的題目了。

進步到下一個階段,然後再訓練到一個穩定的水平,一味追求速度會讓孩子丟失學習數學的樂趣。

速算題目練習技巧

這個是我總結,速算練習的一些方法,參考:

1.寫字速度要快,小孩子寫字慢,太佔時間。

2.超級熟練10以內的加減。掃描題目,看個位和個位相加是否進位,十位相加是否進位,如果不會進位,直接寫答案,因為雖然是兩位數加減,實際轉變成了10以內的加減。比如12+14,個位相加6,十位相加2,結果很快就是26。

3.增加進位訓練。即兩個數字加起來會超過10小於20的加法練習。訓練超過10的加法或者需要借位的減法。

具體方法,優先大數湊10。比如16+19,看到數字就聯想借1就是10了,結果變成了19+1+15=20+15=35


其實進位訓練的核心也是通過湊整去把進位題目轉化成10以內加減。

因此速算練習最底層就是10以內加減,然後熟練優先大數湊整的方法。

數學的計算、速算、聽算,有什麼不同?

文章尾部,有我自己找到Excel綜合練習和20以內的進位加減隨機生成的練習題目,大家可自行獲取,打印給孩子進行練習。

切記,練習到一個穩定水平後,切換到下一階段,或者不再訓練。加強進位練習的穩定度,能夠大大提高計算速度。


05心算、聽算、口算、筆算


瞭解它們各自的定義,真正把定義理解清楚了,就很容易區分它們的不同。

心算: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īn suàn,是一種不憑藉任何工具,只運用大腦進行算術的方法。主要靠超強的記憶力和清晰的思考能力。

聽算:聽數或看數通過腦的思維,不用筆和計算工具算出結果。孩子聽到數字後,需要集中注意力,講聽的內容轉化進大腦,然後大腦再採用心算方法。聽算比心算多一個聽的環節,對孩子注意力要求更高。

口算:一邊心算一邊口說地運算。口算就是用腦計算,用口頭敘述來記憶當時的結果。這種方法用於速算,常練有助於智力的提高。也成為如今的主流的計算方法。也叫“心算”。數學教學方法之一。一種只憑思維及語言活動不借任何工具的計算方法。

筆算:用筆寫出算式來計算。一般是先列出算式再計算,加減乘除都可以。

上述各種計算,優先推薦聽算,它訓練的內容最多。推薦Booker小學老師推薦的app,納米盒。裡面有免費的聽算練習題,另外還有免費的古詩朗誦,我們跟了兩個月效果還不錯,沒到一年級的小朋友也適合。

數學的計算、速算、聽算,有什麼不同?

06是否要背九九乘法表?

數學的計算、速算、聽算,有什麼不同?

關於數學中的計算,九九乘法表是繞不過去的話題,下面談談我的理解和自己具體的做法,請參考。

以前我的想法肯定是拒絕的,覺得太浪費時間。但是自從速算後,仔細想了想,九九乘法表使用頻率太高了,可以它當成記憶內存,放在系統1內,隨用隨調,就象大腦反射,花點時間用大腦存這個是值得,因為它在實際生活中使用真的太頻繁了。

計算複雜數字時,大腦調用系統2,大腦會卡殼,因此需要分步計算。(關於系統1、系統2的說法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中有詳細介紹,這本書也是自己看過經典書籍之一)

我的方法不是死記硬背,是讓孩子去研究、發現九乘法表的規律。

比如左右換位,乘積不變。

比如5的乘法,和時鐘有關,對認識60分鐘刻度有很大幫助。

比如2的乘法,就是偶數兩倍累加。

我會考慮把九九乘法表打散,融入到生活中去。針對一些不常見的乘法,按倍數進行學習。也可以讓孩子自己理解九九乘法表,有一次他自己沒事,設計如下一個乘法表。


數學的計算、速算、聽算,有什麼不同?

Booker設計的乘法和加法表

有了上面這些基礎,剩下需要背的口訣表內容不多了。背誦乘法表不再僅僅是數字的乘法,而是融入其他因素到乘法裡面去。


07練習資源

關於計算的基礎首先掌握的10以內的加減,整理的資源是圖形化的加減,非常適合小齡朋友。


數學的計算、速算、聽算,有什麼不同?

關於計算的第二階段,增加速度的速度,20以內進位法是必須熟練,這也是以後大數加減法的基礎,能夠快速完成進位的加減。再大的數據計算,最終都分解成百位相加,十位相加,個位相加的簡單計算。EXCEL打印版資料如下。

數學的計算、速算、聽算,有什麼不同?

Excel隨機版的速算練習題,可以自行設置數值範圍,比如40以內,30以內。電腦按F9進行刷新,自動更新題目。

數學的計算、速算、聽算,有什麼不同?

都是smart花時間和精力,過濾過的乾貨資源,請分享轉發給更多的人,一起分享這份聖誕禮物。

smartlinking,鏈接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