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档案看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前世今生

“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成都既是一个“水旱从人,时无荒年,沃野千里,不知饥馑”的富饶之地,也是李白笔下“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锦绣天府。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千年成都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本篇文章围绕中心工作,紧扣时政热点,被学习强国成都平台采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透过档案,回顾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历程。

公园城市“1.0时代” 都江堰水利工程润泽天府

岷江江水滔滔,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建润泽锦绣天府,公园城市“初级版本”正式上线,成为文人墨客向往之地。秦国蜀郡李冰开都江堰,建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分水、排沙、导流,既控制水流又灌溉农田,首创大型无坝自流灌溉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延续千年,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947年,因洪水冲入黑石河,造成都江堰水利工程受损,四川省政府召集相关各市县水利委员会成员,共同商讨都江堰各县修复工程的事宜。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维修主要分为岁修、大修、特修、抢修四种方式。其中“岁修”就是每年对其进行维护。

透过档案看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前世今生

1947年《四川省政府关于参加都江堰 修复工程会议的通知》 (成都档案馆馆藏)

“疏导型无坝引水”成就天府之国,如今,都江堰水利工程已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公园城市“2.0时代” 少城公园留住城市记忆

少城公园是成都建城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公园。清宣统三年(1911年),驻防成都的将军玉昆,为解决财政收入问题,与四川省劝业道道台周善培于祠堂街兴建公园,开放少城,准许旗民在公园里开业谋生,允许收取门票,游览参观。仅用半年时间,修建了迎禧楼、观稼楼、松韵楼、湖心亭等建筑,面积达50余亩,因地处当时的少城,故命名为“少城公园”。


透过档案看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前世今生

民国时期成都县修志局 《关于成都省城公园的志》 (成都档案馆馆藏)

对于成都人民来说,少城公园见证着近百年来成都的变迁,是历史的印记,城市的回忆。少城公园镌刻“保路运动”的印记,四川军政府为纪念“保路运动”牺牲的爱国人士,特邀请著名书法家颜楷、赵熙、吴之英、张夔阶四人以不同的字体,在纪念碑塔四面镌刻“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十个大字。少城公园也见证了成都早期的各项体育比赛赛事的盛况。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在公园内先后修建有博物馆、陈列馆、运动场等,当时成都因缺乏公共体育场所,各种体育赛事均在园内举行。此时少城公园不仅仅是市民游览休息之地,也是当时成都最大的公共体育场所。

1950年,少城公园更名为人民公园,并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如今,园内树影婆娑,绿意盎然,四季繁花似锦,人工湖、假山与兰园环绕,集园林、文化、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是成都市民游览休闲的好去处。少城公园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与成都城市精神融为一体,筑造了这座城市的灵魂,也是成都人民守望的精神坐标。


公园城市“3.0时代”府南河治理成就理想家园

府河、南河合称府南河,是岷江水系流经成都的两条主要河流,一直是古成都通往荆楚的交通要道,是成都经济、文化形成发展、繁荣的命脉,被成都人称为“母亲河”。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污染日趋突出,水质逐渐恶化。1992年,成都市政府对府南河进行综合整治,全面带动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治理的综合发展。

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因此获得了五项国际大奖:联合国人居奖、联合国最佳范例奖、地方首创奖、优秀水岸奖最高奖、环境地域设计奖。联合国“人居奖”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项,使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人类住区的发展和解决人居领域的各种问题得到充分的重视,并鼓励和表彰世界各国为人类住区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政府/组织、个人和项目。目前我国共有7个项目获此殊荣。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见证的是成都城市发展变化,是成都为改善居住环境积极努力的缩影。


透过档案看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前世今生

府南河人居奖实物照片

公园城市“4.0时代 人城境业和谐统一
从这份1948年成都城区地图档案中可以看出,城市布局以旧城为主,其中第一区是城市核心区域,以现在的天府广场为中心,市区面积较小。

透过档案看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前世今生

1948年成都地图 (成都档案馆馆藏)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成都市委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明确,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多层次网络化的城市空间结构体系,成都城市格局迎来了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通过建设“五中心一枢纽”,成都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形成“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的空间功能布局,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经济地理,构建东南西北中差异化发展的五大主体功能区,将“公园城市”全新理念也写入城市“新总规”。

透过档案看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前世今生

成都一山连两翼的规划图

成都不仅拥有优良的“山、水、田、林”生态本底,同时,还有山城相拥、城田相融的生态格局。来看一组数据,区域级绿道1920公里、城区级绿道5380公里、社区级绿道9630公里的三级绿道体系,建设总长度16930公里。2019年新建成各级绿道822公里,森林覆盖率达39.9%;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7天,未出现重污染天气。成都还将基于此,构建“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生态格局,向世界递上一张城市“生态名片”。


透过档案看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前世今生

成都锦城湖公园 成都锦城湖公园

按照“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成都要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 结语 ·

成都,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殷切嘱托,着力将“公园城市”从人居理想绘成现实答卷,描摹出公园城市的发展样本。以“节能减排”为前提,明确产业发展,推动低端低效产业和高消耗高排放产业向外疏解,筑牢公园城市生态本色,承载中华文明、天府文化走向全球的历史使命,坚持新发展理念,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着眼于构建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现代的城市形态。未来,成都还将继续前行,用奋斗书写公园城市新篇章,绘就锦绣天府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都市志·园林志·林业志》,成都:方志出版社2018年,第355页

[2] 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都市志·总志》,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9年,第8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