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汙名化的農民:當一斤糧食不及一瓶水貴時,憑什麼要求他們淳樸

現在我們對於各行各業的人,都有一定的固化思維;這是一種根植在我們內心的一種判斷,而這種判斷來源於社會對他們的理解,就比如農民,沒有人天生就是淳樸善良的,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印象中的農民,一定要老實善良,質樸無華,如果稍一欠動,就要被人冠以罵名。農民是一個一年四季靠天吃飯的角色,他們刻苦播種,辛勤耕耘,為了自己的收入,也讓更多人吃上了糧食。這本是一份不分高低貴賤的職業,如果非要說這個職業應該怎麼被理解,那也一定是值得人們尊敬的。

被汙名化的農民:當一斤糧食不及一瓶水貴時,憑什麼要求他們淳樸

不過最近幾年,對於農民的口碑,可不太友好,不斷有人往農民的身上加上一些自我期待,而這種自我期待一旦沒有獲得的滿足,那麼這些人就會說,農民變了,他們不再善良,不再淳樸了。農民變沒變?他們肯定變了,不過變得確實工作的變化,現在隨著城市的不斷髮展,農民的土地逐漸沒有了價值,有的種植地甚至被徵收,這徵收的就是農民的飯碗,為了吃飯,農民只能是想辦法到大城市去打工,為了一點微薄的薪水,不遠萬里,拖家帶口。已經年過中旬,卻像剛畢業的年輕人到大城市打拼一般,孤立無援,自力更生。

被汙名化的農民:當一斤糧食不及一瓶水貴時,憑什麼要求他們淳樸

現在的農作物價格,比如一公斤小麥,只能賣到1.2元。這個價格只能買一瓶礦泉水,還只能是那種便宜的礦泉水。而這點綿薄的收入,需要靠著農民們從播種到收穫這個期間,對農作物悉心的照料,給他們施肥、澆水、拔草、殺蟲。不過就算無微不至的辛勤勞作,也抵擋不住天公不作美的窘境,一旦遇到極端天氣,可能一年的收成都要付之東流。這完全就是一項比拼運氣的工作,農民們怎能不叫苦連連?

被汙名化的農民:當一斤糧食不及一瓶水貴時,憑什麼要求他們淳樸

最近有消息稱,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農民不再只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有了更多的選擇,從第一批農民選擇進城時開始,農民就從此走上了另一條道路,與此同時也被冠上了一個新的代名詞“農民工”,成為了一個城市中的群體。

被汙名化的農民:當一斤糧食不及一瓶水貴時,憑什麼要求他們淳樸

種地的人雖然不懂得太多的大道理,但他們不是傻子。我們總認為農民淳樸,我們對於淳樸的定義和動機是什麼呢?到了農村老鄉家殺一隻雞招待,管吃管住不要錢是淳樸?老婆生孩子農村親戚無償上門伺候月子是淳樸?今年收成好的糧食和水果半賣半送是淳樸?農村的土豬肉、土雞蛋、各種無添加的蔬菜,賣的比批量生產的價格便宜,營養和味道還要鮮美十倍才叫淳樸。不然農民就被打上見錢眼開的標籤。需求決定市場,但市場的服務需要錢來支撐,花多少錢辦多少事,花什麼樣的錢買什麼樣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