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么,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只为精益求精

前两天,看了一部电影,结局的时候,一位享誉世界的美食家与厨师有这么一段对话:

“你这道蛋炒饭,练了多久?”

“三十年。”

“好,好,好,比你爷爷当年做的还好吃。”

人生有多少个三十年?而他做习一道菜,就用了三十年,将人生一半的时光都用在蛋炒饭上。

或许在我们看来,这只是一道美食,可能有些人眼中,连美食都算不上,可是在他的眼里,这是父亲传给自己的技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一定要做的更好。

他的想法很纯粹,很简单,就是做好这道菜。

试问,如果是你,是否会为了传承某一样东西,三十年如一日?

三十年如一日,只为精益求精;三十年如一日,只为守护传承;三十年如一日,只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还记得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么,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只为精益求精

三十年如一日,只为精益求精。

我们都知道诗仙李白,名留青史,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可是却很少人知道关于李白小时候的故事,当然,我也只是听闻了一个传说,一个关于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美丽传说。

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

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

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

”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其实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你长期努力,坚持不懈,哪怕是再难的事情也能够成功。

一根铁棒,经历了时间的锤炼可能会变成废铁,也可能会变成绣花针。

变成长满铁锈的废铁,无人问津,而变成绣花针的铁棒,被人呵护。

老婆婆用数年时间磨出一支绣花针,而李白,苦读诗书数十载,最后成为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名留青史。

其实婆婆在铁棒磨成针之前有一段似针非针的阶段,可以用,但是并不是成品,婆婆仔细比对,看了又看,继续磨,直到磨出真正的针,才放下心。

我很清楚,让一个人,用三十年去做一件事,很难,也有些不切实际,但是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就必须在岁月中精益求精。

三十年如一日,不是让一个人无所事事地度过,而是为了能够在岁月中寻找更好的自己,让一个人能够更高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还记得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么,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只为精益求精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像是一块铁,有的人经历了岁月的打磨,最后变成成品,被人呵护、喜爱,有些人被岁月打败,最后一无所成。

人生,永远不可能一步登天,也没有人生下来什么都会的,而当一个人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岁月的侵蚀

三十年如一日,只为守护传承,只为守护朋友。

其实电影中的厨师,很淳朴,很简单,他的生命里,只有蛋炒饭和朋友。

蛋炒饭是爷爷留下的传承,是老一辈人苦心钻研的成果,哪怕是在父亲逝世的那一刻,他也没有完成父亲的嘱托,学会做蛋炒饭。

他的人生,经历了学生时代的纯真、长大后的得到、失去、欺骗、失而复得、再次欺骗、享誉全球,可谓是很简单也很复杂的一生。

每一位朋友过来,他都会说一句:“我先给你做点吃的。”

他知道每个赶路过来的人,都需要吃饭来补充能量。

他的想法很简单,不能让朋友饿着,尤其是一个欺骗他的朋友,让他带钱去赎人的时候,他拿着辛辛苦苦攒的钱,一个人入虎穴。

他不是不怕,只是害怕朋友被伤害,他可以不计前嫌,只要你重新回来。

三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对他来说,却很漫长,一道蛋炒饭贯穿了他的一生,年少时,父亲逼他学习蛋炒饭,可是他学不会,长大了,他开了餐厅,想要做厨子。

结局的那段话,让我记忆犹新。

“你这道蛋炒饭,练了多久?”

“三十年。”

“好,好,好,比你爷爷当年做的还好吃。”

是啊,三十年,尝尽了世间的冷暖,可是他依旧如一,用三十年去做一道菜。

他用三十年,守护了老一辈对世间的传承,他用三十年,重新找回来曾经的友情。

还记得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么,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只为精益求精

父辈们希望我们不忘本,不忘初心,而我们,坚守初心,三十年如一日不忘本,守护那源自心底的传承。

而我们也的确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忘本,不忘初心。

三十年如一日,只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真的很骄傲,因为我是华夏人,我是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

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五千年的传承,我们的起点,本就很高,如果我们用三十年的时间,去钻研一个点,是不是就有可能超越古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或许吧。

无论是《道德经》、《史记》、《易经》等等,在我们的认知中,都是无法超越的存在。

的确,在看过这些书之后,每个人都会自行惭愧,古人的思想境界易经到了一个我们无法企及的地步,尤其是对天地人的感悟。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我们一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这样的文学感悟上,不曾超越古人。

我们三十年如一日地学习,只是为了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是人生的大魄力,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人生的负责,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做的就是无用功,只要去做,只要坚持做,只要用心做,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还记得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么,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只为精益求精

三十年,我们可以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也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样,三十年,先辈们的传承我们不敢忘,也不能忘,坚守己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