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麼,三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只為精益求精

前兩天,看了一部電影,結局的時候,一位享譽世界的美食家與廚師有這麼一段對話:

“你這道蛋炒飯,練了多久?”

“三十年。”

“好,好,好,比你爺爺當年做的還好吃。”

人生有多少個三十年?而他做習一道菜,就用了三十年,將人生一半的時光都用在蛋炒飯上。

或許在我們看來,這只是一道美食,可能有些人眼中,連美食都算不上,可是在他的眼裡,這是父親傳給自己的技藝,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財富,一定要做的更好。

他的想法很純粹,很簡單,就是做好這道菜。

試問,如果是你,是否會為了傳承某一樣東西,三十年如一日?

三十年如一日,只為精益求精;三十年如一日,只為守護傳承;三十年如一日,只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還記得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麼,三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只為精益求精

三十年如一日,只為精益求精。

我們都知道詩仙李白,名留青史,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可是卻很少人知道關於李白小時候的故事,當然,我也只是聽聞了一個傳說,一個關於中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美麗傳說。

李白小的時候很貪玩,不愛學習。

他的父親為了讓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學堂去讀書,可是,那些經史、諸子百家的書很不好學,李白學起來很困難,就更加不願意學了,有的時候還偷偷跑出學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沒有上學,跑到一條小河邊去玩。忽然他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蹲在小河邊的一塊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著一根鐵棍。
李白好奇地來到老婆婆身邊,問道:“老婆婆,您在幹什麼?”

我在磨針。”老婆婆沒有抬頭,她一邊磨一邊回答。
“磨針!用這麼粗的鐵棍磨成細細的繡花針。這什麼時候能磨成啊!

”李白脫口而出。而老婆婆這時抬起頭,停下手,親切地對李白說:“孩子,鐵棒雖粗,可擋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難道鐵棒就不能磨成針嗎?
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很受感動。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恆心,不怕困難,天天堅持做,什麼事都能做好。讀書不也是一樣嗎?”李白轉身跑回學堂。
從此以後,他刻苦讀書,歷代詩詞歌賦,諸子百家,他見到就讀,終於成為一名著名的詩人。
其實無論什麼事情,只要你長期努力,堅持不懈,哪怕是再難的事情也能夠成功。

一根鐵棒,經歷了時間的錘鍊可能會變成廢鐵,也可能會變成繡花針。

變成長滿鐵鏽的廢鐵,無人問津,而變成繡花針的鐵棒,被人呵護。

老婆婆用數年時間磨出一支繡花針,而李白,苦讀詩書數十載,最後成為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名留青史。

其實婆婆在鐵棒磨成針之前有一段似針非針的階段,可以用,但是並不是成品,婆婆仔細比對,看了又看,繼續磨,直到磨出真正的針,才放下心。

我很清楚,讓一個人,用三十年去做一件事,很難,也有些不切實際,但是要想成功,就必須堅持,就必須在歲月中精益求精。

三十年如一日,不是讓一個人無所事事地度過,而是為了能夠在歲月中尋找更好的自己,讓一個人能夠更高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還記得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麼,三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只為精益求精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像是一塊鐵,有的人經歷了歲月的打磨,最後變成成品,被人呵護、喜愛,有些人被歲月打敗,最後一無所成。

人生,永遠不可能一步登天,也沒有人生下來什麼都會的,而當一個人想要做一件事的時候,經歷了時間的沉澱,歲月的侵蝕

三十年如一日,只為守護傳承,只為守護朋友。

其實電影中的廚師,很淳樸,很簡單,他的生命裡,只有蛋炒飯和朋友。

蛋炒飯是爺爺留下的傳承,是老一輩人苦心鑽研的成果,哪怕是在父親逝世的那一刻,他也沒有完成父親的囑託,學會做蛋炒飯。

他的人生,經歷了學生時代的純真、長大後的得到、失去、欺騙、失而復得、再次欺騙、享譽全球,可謂是很簡單也很複雜的一生。

每一位朋友過來,他都會說一句:“我先給你做點吃的。”

他知道每個趕路過來的人,都需要吃飯來補充能量。

他的想法很簡單,不能讓朋友餓著,尤其是一個欺騙他的朋友,讓他帶錢去贖人的時候,他拿著辛辛苦苦攢的錢,一個人入虎穴。

他不是不怕,只是害怕朋友被傷害,他可以不計前嫌,只要你重新回來。

三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是對他來說,卻很漫長,一道蛋炒飯貫穿了他的一生,年少時,父親逼他學習蛋炒飯,可是他學不會,長大了,他開了餐廳,想要做廚子。

結局的那段話,讓我記憶猶新。

“你這道蛋炒飯,練了多久?”

“三十年。”

“好,好,好,比你爺爺當年做的還好吃。”

是啊,三十年,嚐盡了世間的冷暖,可是他依舊如一,用三十年去做一道菜。

他用三十年,守護了老一輩對世間的傳承,他用三十年,重新找回來曾經的友情。

還記得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麼,三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只為精益求精

父輩們希望我們不忘本,不忘初心,而我們,堅守初心,三十年如一日不忘本,守護那源自心底的傳承。

而我們也的確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忘本,不忘初心。

三十年如一日,只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我真的很驕傲,因為我是華夏人,我是一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

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五千年的傳承,我們的起點,本就很高,如果我們用三十年的時間,去鑽研一個點,是不是就有可能超越古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呢?

或許吧。

無論是《道德經》、《史記》、《易經》等等,在我們的認知中,都是無法超越的存在。

的確,在看過這些書之後,每個人都會自行慚愧,古人的思想境界易經到了一個我們無法企及的地步,尤其是對天地人的感悟。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我們一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這樣的文學感悟上,不曾超越古人。

我們三十年如一日地學習,只是為了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三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是人生的大魄力,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人生的負責,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做的就是無用功,只要去做,只要堅持做,只要用心做,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

還記得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麼,三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只為精益求精

三十年,我們可以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也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同樣,三十年,先輩們的傳承我們不敢忘,也不能忘,堅守己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