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万历十五年》:揭示历史迷雾的一本天书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万历十五年》。希望大家能够买来读一读,特别是对历史感兴趣以及对历史不感兴趣的这两类人。

以前上高中学校正门不远有一个“书城”,名字我搞忘了,是本县县城最大的书店,我不爱看书,第一次去那里的时候,我快高三了,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的,临走时他们都买了些书,我觉得自己不买有点格格不入,就跟风入了一本《万历十五年》,已经做好了吃灰的准备。不久,升入高三之后,闲暇时间越来越少,很多人放松自己的手段也已经匮乏到学累一门课重新开始另一门课,而我也破例,偶尔看新买的书了,这一年,断断续续的把这本书完完整整的看完了,收获良多。

浅谈《万历十五年》:揭示历史迷雾的一本天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历史,为什么喜欢历史?我想大多数人会说是喜欢历史的,但不喜欢上历史课。我认为这类人喜欢听人讲故事,而不是喜欢历史。《万历十五年》正是这类人的最佳读物,包括我。但看完这本书,你不仅会喜欢历史,也会喜欢上历史课,因为课本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这本书的加持下,活灵活现,你若再回头看历史课本,就跟演电影似的。

有一说一,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像是在记流水账,比如崇祯皇帝,历史课本中的介绍就是:朱由检,明朝末代皇帝,于皇城景山上自缢而亡。甚至没有提那个网民津津乐道康熙口中的老歪脖子树。但是《万历十五年》却会在信史为纲的基础上平淡叙述,让百年前的大明朝堂呈现在读者眼中,赋予历史人物人生酸楚,描述历史事件起落沉浮,虽说不是历史小说,但有阅读的趣味,立意高,意味深长。

浅谈《万历十五年》:揭示历史迷雾的一本天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们无法通过上帝视角来审视自己所处的现代社会,但是有这本书之后就能够以充沛的旁观者视角来洞悉整个明王朝王侯将相的社会生活,以史明鉴,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思想境界和历史史观。

比如文中写道:

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这不正是现在政府一再提倡的法制社会吗?倘若没有历史上这么多社会大失败,没有历史总结的经验教训,维持一个社会和谐、人民安乐的国家何其困难。学历史不再是简简单单记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是通过观察历史,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来弥补现代社会中的缺陷和不足,甚至建造新的社会。中国历史的规律表面上是王朝的不断更替,但如果我们走出历史的迷雾进而思索,那么历史还会是无尽的、无效的循环吗?以积极的意义打破历史的循环,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种福祉。辛亥革命打破的是封建王朝的历史循环、新中国的成立打破的是人民被压迫的历史循环,如果我们能继续再反思再进步,打破世界各国为利益争斗的历史循环,就能够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浅谈《万历十五年》:揭示历史迷雾的一本天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能够在历史中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我们也可以从《万历十五年》中收获生活哲理,作者说:

当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若干为历史事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上看似末枝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这本书似乎可以说是一则大号寓言故事,蕴藏着一些大大小小的人生道理,一些历史人物的遭遇映射到每个人身上也是非常切合的。“小洞不补,大洞叫苦。”此类朴素的道理在书中的体现不胜枚举。

总之,《万历十年》是一部历史纪实研究专著,是超越史料价值的一本好书,此篇陈述其优点不足十分之一,真正买书去读,才能品尝其中滋味,读过的人无一不称道!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