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测妙控,助力“长五B”首飞

2020-05-05 19:53

吕炳宏

田枝

环球时报新媒体

​​“第二次综合检查,正常,结束!”

5月5日17时00分,正值晚高峰的古城西安一片喧嚣,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指挥大厅内,荧屏闪烁,座无虚席,充满紧张的气息。洪亮的调度声中,技术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对设备技术状态进行最后一次检验核对,为圆满完成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测控任务做最后的准备。

大厅正前方的巨大屏幕上,清晰地映现着千里之外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场景。随着回转平台缓缓打开,这枚即将在未来担负起空间站建设重任的全新火箭露出了它的真容。

作为我国航天测控的“神经中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在“长五”首飞的测控通信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该中心技术部任务负责人杨永安研究员介绍说,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空间站系列任务的开局之战,火箭新、载荷新,从火箭起飞、船箭分离、在轨试验,到最后再入返回,每一项都需要世界一流的航天测控技术。前期,他们已经利用任务软件与中心各测控站组成的测控“天网”模拟了任务全过程,对可能存在的任务风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克服了返回控制模式复杂、落点预报计算模型新等多项技术难关,为长五B安全平稳完成首飞保驾护航。

“5分钟准备!”发射时间逐渐临近,大厅内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科技人员全神贯注地迎接激动人心的时刻。

“5、4、3、2、1,点火!起飞!”18时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磅确烈焰的助推下冲天而上,搭载着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飞向茫茫宇宙。

“三亚发现目标!”254秒后,仅距离发射场百里之遥的该中心三亚测控站,第一时间准确捕获目标,顺利接收到“长五”的飞行数据。

此时,大厅内的软件人员正在调动相关计算模块,通过十几台高速运行的大型计算机,快速对火箭飞行状态参数进行运算处理,与此同时,处理各种数据的轨道计算和分析人员,正紧张地计算船箭分离点参数和初轨根数,各类计算结果在大屏幕上不停跳变着。

“抛整流罩!”。

“船箭分离!”

经过8分钟的飞行,18时8分35秒,伴随着来自文昌、北京、西安三地遥相呼应的调度口令,在蔚蓝地球的映衬下,一级火箭与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静静作别,而试验船就像脱离襁褓的“婴儿”,缓缓脱离火箭的怀抱,迎来属于它的崭新征程和伟大使命!

当“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圆满成功!”的声音从调度中传出时,大厅中顿时响起雷霆般的掌声。短暂的庆祝后,大厅很快恢复到刚才的平静中,技术人员有的迅速展开事后分析,有的则继续坚守在大厅,陪伴着刚刚入轨的飞船继续太空之旅。与此同时,在西北边陲、关中土源、胶东滨海的中心所属多个测控站点的各型号测控天线已经翘首以盼,时刻为飞船安全飞行保驾护航。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部领导告诉笔者,后续,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将完成多次轨道控制及再入返回等任务,他们将针对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攻关,不断优化跟踪测量和控制计算方案预案,确保任务圆满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