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相声曲艺之乡,冯巩郭德纲之后,天津相声后继有人吗?

零下一渡

天津是曲艺之乡,没有之一。是相声窝子,没有之一。全国大部分说相声的或多或少和天津有关联。一个相声演员没来天津说过相声,肯定就不是成功的相声演员。长期以来不论是相声还是京剧,没在天津唱红就不算真正唱红。即使如侯宝林,天津观众也是毁誉各半。对比郭荣启的《夜行记》和侯宝林的《夜行记》就明白其中的差别。

天津是个平民城市,市井文化积淀深厚,追星族里天津人很少。零几年我在天津中华曲苑里听哈哈笑团相声,陈佩斯朱时茂就坐在我的前排靠近过道,上百名观众来来往往,对这么大的明星扭头一看而已。陈朱二位非常客气的为每对演员上了俩个花篮,主要演员佟马、刘文步郑福山每对四个花篮,主持人介绍献花篮热心观众是陈佩斯朱时茂时,观众报以礼貌性的掌声。仅此而已。这种城市文化氛围,形成了演员、观众对新生事物不太敏感、较易知足的性格,随遇而安,习惯恋家。较为保守,能接受改良,难以接受推到重来的变化。这种氛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天津人,相声演员也是如此,跟着老先生学相声学的就是传统基础,段子风格,表演风格,包袱手法正宗传统。20多岁的演员去外地演出,几乎都被外地相声同行尊称为“年轻的老先生”。😂可以参考德云社高峰的表演风格,明显有别于其他演员,就是规规矩矩说相声。用老郭的话来讲“奔着老艺术家”而去。骚浪贱萌,装傻充愣,扭捏作态,怪声怪调,那不是说相声,台上“耍活宝”从来不是天津相声风格。

冯巩离开天津已久,过去以捧哏为主,现在也基本不说相声了,不做评论。以老郭来讲,平心而论,老郭是非常能吃苦、具有坚韧毅力的人,值得敬佩。成功源自他自身努力,也离不开北京平台的地利因素。

假如一直在天津,同样的老郭,绝不会有如今的红火。杨少华退休以后还要执意当一个“老北漂”,才有了老来红,如果不去北京,他也就是一个默默无名、辈分不清的曲艺团退休捧哏演员。

天津从来不缺优秀的相声演员,不用担心相声后继无人。现在活跃在茶馆里的年轻演员,随便一个,单论相声功力绝不低于何(云)伟、曹云金,只不过没有走出去,缺乏一个展现的平台,缺乏一点机遇,缺乏一点走出去的动力。

最主要的是缺乏老郭那种“我要成功”的进取精神。

举个例子,当年在兰州军区文工团有一对相声演员,逗哏的叫庞军,捧哏的朱军,现在逗哏的庞军在天津为女演员刘春慧捧哏,而捧哏的朱军在中央电视台当主持。对,没错,就是那个主持春晚的朱军。

性格决定命运!


明扬51

天津相声界人才辈出,不用担心后继无人的问题,但是后来人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准,这倒是挺让人担心的事情。

天津本土有知名度的相声演员除了老一辈的马志明、杨少华等,以及红透半边天的郭德纲以外,还有裘英俊、于丹、张番、刘铨淼、刘春山、许健等等,但是要想达到郭德纲的高度,目前这批人没有一点可能。

要说能够达到郭德纲一半高度的人,我推荐郭德纲的儿子郭麒麟和徒弟张云雷,这俩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都是德云社当下力捧的小鲜肉,不仅相声基本功扎实,而且颜值很高,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那粉丝的疯狂程度令郭德纲都自叹不如啊。

虽然说郭麒麟和张云雷在相声的作品方面还有所欠缺,但是他们目前还非常年轻,都是二十出头,相信经过岁月的磨练,在未来的相声界,他们比较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