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急需攻坚重装备,哈尔滨军工厂靠土法上马,制造出“土坦克”

解放战争初期,由于攻坚武器缺乏,即使如此简陋工事我军也难以攻取

1947年7月,随着东北我军夏季攻势的全面展开,我军在攻坚战斗中缺乏一种既能压制敌人机枪火力,又能在移动中接近敌人工事的装备弱点暴露无疑。本来,就这类装备来说坦克装甲车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限于当时的条件,我军手里只有极少数坦克装甲车,还多半分布在后方学校等非作战部队。所以对于前线部队来说这是远水不解近渴。

但是,战争是不管你缺什么就不打什么仗的。很快,前线部队的缺武器的呼声越来越高。直到惊动了我军高层,我军高层在仔细考虑之后便将解决这个难题的任务下达给了哈尔滨军工厂。

八路军时代用桌子和棉被做成的土坦克

最开始,哈尔滨军工厂打算利用原关东军装甲车修理厂和发动机修理厂遗留下来的设备物资造一批正规一点的装甲车完成这个任务。但是不久以后发现,这两个厂在日本投降的时候被破坏的过于严重,眼下造点爆破筒,迫击炮弹还凑合,要是真的造装甲车根本行不通。

不过困难是难不倒我们的军工人员的,既然造真的装甲车不行,他们就别开思路。他们想起抗战期间八路军曾经用棉被和八仙桌做成"土坦克"用来进攻日军碉堡的例子,眼下他们手里的材料可比八路军那会强多了,能不能做成一个加强版的"土坦克"呢?

随着装备的改善,我军终于用上了真正的坦克

说做就做,他们找来闲置不用的锅炉钢板,然后在中长铁路附属的三十六棚铁路工厂就大张旗鼓的干了起来。很快,一辆可以容纳一名士兵并安装有机枪的样车就生产了出来,经过实弹射击,这种"土坦克"可以在十米距离抵挡38式步枪的射击,完全可以达到在近距离掩护爆破手对敌人工事进行爆破的行动。

解放战争中城市攻坚战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这种"土坦克"和八路军时代的"土坦克"一样没有动力,只能人工推着前后左右移动。不过好在当时要求也不高,这样已经满足了当时前线的急需,所以军工厂很快安排了批量生产,短短一个月就有18辆交付了部队。正好这时我军对国民党展开秋季攻势,战士们再也不用发愁进攻敌人工事缺乏掩护了,从而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