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舰为什么不装满近防炮?

stanleywang06

所谓近防炮,顾名思义就是近距离防御的火炮。美国自七十年代以来,大力倡导海军舰队区域防空概念,并建设了大量的如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阿利伯克驱逐舰等舰船。这些军舰突出特点就是强调舰队防空,并将其分为远、中、近三个层次,通过宙斯盾系统和垂直发射系统,以及舰上的各类设备进行防空和防导。这里面所谓的近层防御就是本题中讲到的近防炮系统。

现代意义上的近防炮,最典型的就是目前比较流林的加特林式速射炮,装备多根炮管,每分钟射数从1000发--10000发都有,比较普遍的在4000发左右。当前世界主流的舰载近防炮有美国的密集阵系统、俄罗斯“卡什坦”弹炮合一系统,以及中国的730、1130近防炮等等。这些炮集成了雷达和电视成像等设备,采用全自动预警和跟踪技术,并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有选择地对危胁最大的目标进行反击,多用于防空和防导。

对于一艘现代化的防空导弹驱逐舰而言,实现超视距作战才是它的终极目标,所以舰上的几十上百枚导弹为主是远程防空导弹,有效命中距离都在上百公里及以上。如果一枚来袭的导弹突破外围防御圈,先是用中程防空导弹进行拦截,再不济的话,近防炮在最后3000米范围内进行拦截。

军迷们常说的一句话“如果启用近防炮,基本上就危险了”,这是很确切的比喻,对于大型超音速导弹2倍以上音速而言,3000米的距离只要3秒左右时间,防御效果不一定理想。实际上,美国的新一代阿利伯克驱逐舰计划拆除所有的密集阵系统,改用ESSM舰空导弹,就是认为近防炮只是单点被动防御,不如导弹主动跟踪和多发连射来的实用。


至于二战时的战列舰,由于体积庞大,相对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更多的副炮和小口径炮,此外,由于当时射击精度不佳,只能靠量取胜,但实战中效果还是很差,比如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在应对美军轰炸机时,几乎发挥不了防空作用。对于现代防空防导而言,精确制导和快速反应才是最有效的。


华哥杂谈

二战时的小口径防空炮战术:连续射击,以密度弥补精度,大家一起蒙

二战后期,大口径防空舰炮开始安装使用统一的防空设计指挥仪,接受统一指挥开火。但是小口径火炮上完全是各自为战。

40mm博福斯高射炮还好点,在炮位旁边设置了光学射击指挥仪,通过光学测距获得目标的大概速度,高度和距离。

MK51光学射击指挥仪,获得目标大概参数后,然后告知各炮位,让他们调整瞄准镜设置,然后开火。

博福斯40mm的瞄准镜,这种瞄准具比较原始,即使调整后也只能蒙个大概位置

一部射击指挥仪,通过对讲机的形式,指挥几个炮位共同射击,其他炮位有个带耳麦的通话手传达射击指令。至于20mm的厄利孔,完全是各炮位以XJBT战术,各自自由射击。

而脚盆的IJN,在电影《男人们的防空炮》里有展示,弄了个小型对空光学测距仪来测距然后依靠指挥棍指挥射击

现代近防炮,短促射击,精确控制下追求短时间爆发力

现代战舰的防空系统,首先有个统一的对空指挥控制系统,发现目标后,根据目标威胁程度以及距离展开层层拦截。

而现在空对舰攻击,能够突破到近防炮开始工作的距离(3.5公里~2公里)基本上都是反舰导弹,而这段距离的飞行时间,对于高亚音速反舰导弹来说也就7~12秒左右,而对于那些3倍音速的超音速反舰导弹来说,更是只有不到3秒的时间。所以现代近防炮可以工作时间短,没有那么多拦截的机会,能不工作最好,非要到了赌命的时候,多赌几次,迟早也会嗝屁。再加上近防炮鬼畜的射速,要求能快速方便运动,备弹量普遍不高,而且装弹比较麻烦。而近防炮的工作方式,是通过火控系统计算提前量,从而计算出一个拦截窗口,在这个窗口时间内,短时间打出密集弹幕,从而摧毁目标。所以对于现代近防炮来说,多安装一门近防炮效果远不如提高近防炮射速射速重要,射速越高,窗口期内弹幕越密集,摧毁的概率也就越高,而多安装一门火炮,只不过多了一个方向的拦截概率而已。

实际上我们之前从730进化到1130就是适应这种变化,730近防炮4200发/分钟的射速对于拦截2倍音速以上的超音速反舰导弹能力比较吃力(导弹飞行速度快,通过拦截窗口的时间也就越短,相应弹幕密集度就要降低),需要上万射速才能确保摧毁。


五岳掩赤城

这么说吧,裤衩是你的最后一道防线,你怎么不浑身套满裤衩?或者是只穿裤衩?

比如说所有人都这样?

近防炮就是军舰的裤衩,能遮住就行了,也没指望这东西能有多大的用处。

毕竟真正管用的是外套衣服裤子之类的,至于裤衩穿不穿都行不穿裤衩的一大群!也没见他们被怎么了啊?

军舰的衣服是防空导弹而不是近防炮!

说塞满近防炮的我只能说是红海看多了吧?红海行动不错,但是hq16干嘛去了?看戏呢?正常模式是几十公里外先拦截一波!

塞满近防炮还不如多塞俩垂发!

非要找近防炮一大群的骚扰衣阿华去!


寻找丢失的方向盘

近防炮目前我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7管的730,一种是11管的1130。早期我海军装备的大都是7管的730,后期大都换成性能更好的1130,火力更密集,反应速度也更快。最大的缺点是,弹药消耗过快,如果是防御超音速导弹的来袭基本上2次就用完了。再次装填相对比较麻烦,所以军舰对近防炮的依赖十分有限。

当然,咱们军舰使用近防炮的思路也和我海军对于军舰的使用思路有关,由于我海军坚持的思路主要还是在中远距离防御拦截,所以中远距离的来袭导弹的拦截才是防空的主要侧重,对于末端拦截我国多采用点炮结合的模式,以1130近防炮和红旗系列近防导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末端防空。整体上还是对防空导弹的依赖更多,毕竟携弹量更大、持续火力更强,比如052D上的红旗-10可携弹24枚,拦截能力更强。

近防炮从性能上看,对于末端来袭导弹的拦截能力只能是在有弹的情况下,由于近防炮射速快,采用全自动模式射击,所以很有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消耗完近防炮的弹药。战时近防炮这种阵位裸露在外的装备,再装填是十分麻烦的。所以在军舰上大量安装近防炮毫无意义,并且即便装的多了,最终也未必能坚持到最后。军舰设计部门一开始就考虑的很清楚,战时军舰防空的主要力量,近防炮不过是最后时刻查漏补缺的那一个,主力还是防空导弹。而对于舰队来说,防空的主要目标还是防止敌机来袭,依靠舰载防空力量被动防御,那是没有活路的。


霹雳火军事

对于这个问题,老鹰航空从下面几点来回答吧:

第一呢,如果都装满近防炮,虽然近距离防护能力提高了,但是那些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巡航导弹就没地方放了,难道一艘军舰只要近距离防护能力,不要远程攻击能力吗?

第二,近防炮虽然对空中目标近距离防护能力比较高,但是现代军舰需要的是构建远、中、近三层立体化的防护圈,光靠近程防护圈是不可靠的。

第三,都装满近防炮,反潜直升机和反潜声呐,反潜鱼雷装哪里呢?近防炮可无法防御水下敌方潜艇的鱼雷攻击的。

所以,军舰上需要配制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就是为了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形成一套攻防兼备的完整作战系统。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老鹰航空

全装满近防炮?可以啊,没问题。

然后,主炮你装不装?防空导弹你装不装?反舰导弹你装不装?鱼雷你装不装?雷达你装不装?舰载直升机机库你装不装?

都装?那不好意思,没有多余排水量了,也没有甲板空间了,您就顶着一身近防炮出海吧。

你的船插了一身近防炮,近程防空无敌。然而舰队区域防空干不了,反舰任务干不了,反潜任务干不了,对陆支援干不了……敌方只要不打你,你就是个毫无威胁的废物。

换你是海军大佬,这种垃圾你要吗?


大头炮RR

相信提问者的意思应该是多装几门近防炮而不是装满近防炮让其他武器无处可装的意思。

首先,现在的战斗舰只,均要求隐身性,而近防炮由于特殊的外型和作战方式,要求必须有极佳的射界和射角,这样一来,近防炮就必须要裸露在外,难以进行隐蔽隐身处理(即便外形改为隐身造型,也仍然是一个强反射源)。但由于近防炮不可缺少,通常不得不让隐身性作出一定牺牲,装1~2套用于自保,但如果装的过多隐身性破坏太严重,就得不偿失了。

第二点,近防炮虽然看起来体积不大,但其实需要强大的电能供应,一般军舰上的电能都是来自于柴油发电机和轴带发电机,近防炮装的太多,就会消耗占用过多电能,而军舰上其他的武器、电子设备以及各种用电设备还等着用呢。我国054A在前几艘都是采用了730近防炮,而在换装1130时就曾经出现过极大争议,很多人认为1130耗电量过大,以护卫舰自身的产电能力可能难以供应。

第三,目前的反舰导弹水平来看,近防炮只是作为最后的一道屏障,主要的防空力量还是由防空导弹来担任,面对敌方饱和攻击时穿透导弹火力网的几条漏网之鱼时,近防炮才会起作用,而两门近防炮的火力密集度已经能满足需求,因此没有必要再增设。


天涯咫尺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