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椅、零食店统统搬上出租车,噱头还是敛财?

受到网约车等各种出行行业的影响,出租车行业自身也在探索提升服务、提高收入的新模式。近日汽车头条APP从成都市民李先生处了解到,最近他在春熙路附近打了一辆出租车,竟一路上享受了按摩服务。

“这是对出租车服务进行提升,我们愿意尝试”,成都康福德高出租车公司负责人表示,”像这样的按摩垫,目前成都共有140辆出租车进行了安装。多领域的新兴创新企业盯上了出租车这个消费场景,光是按摩垫就有好几家来联系。“

乘客:坐下就按摩 都快睡着了!

尽管李先生在上车之前并不知道这是一辆带按摩的出租车,但他上车后,发现副驾座位不像一般的出租车是白布套的,而是皮套的。当他坐上去以后,座垫突然将他包裹起来,并开始按摩。

李先生对此表示非常满意:“累了一整天按摩下挺舒服的,我都快睡着了。共支付了5元按了12分钟。”

司机:多一些服务 增一点收入!

“我开的车是14日开始安装按摩垫的,平均每天5单,半个月70单左右,没有乘客不满意”,康福德高星级车队驾驶员姚刚表示,自己前一日拉了30位乘客,按摩下单量高达8单。

姚刚驾驶的车辆下单量比较高,他介绍经验时说,最重要的是跟乘客主动沟通,第一时间告诉乘客这是按摩垫,以示尊重。并且,这是自主消费,由乘客自己选择,不懂的再解答。

传统出租车能否尝试开放?

尽管前往出租车公司接洽类似业务的互联网企业种类多、想法多,但像推荐旅游二维码、售卖零食等新兴的合作企业也都过来凑热闹。虽然这家出租汽车公司星级车队20台出租车率先安装尝试这种新业务,但在笔者看来无异于哗众取宠。

早在滴滴专车推出的时候,车上就发生过乘客花16元打车费还顺便带走2瓶矿泉水的事件。按摩垫虽然不能带走,但一旦牵扯到收费,有些乘客或许就不太情愿了。加之按摩垫也属于易损产品,寿命相对也比较短,经过多数乘客的乘坐难免会有磨损,同时也加重了供应商的成本。笔者认为,如果免费使用或将会有更多乘客尝试,机场回程乘客会有更多的体验动力。

事实上,如果在出租车内售卖零食饮料,商品挂在前排座椅上,也会给后排乘客造成安全隐患;此外,食品安全无法把控,万一出现食品质量、卫生问题,责任也不好划定。

据悉,按摩垫满负荷工作功率为20多瓦,相当于两部手机同时充电,对汽车电瓶供电压力也比较小。另外,驾驶员的收益是秒到账的,按每天5单计算,一年可为驾驶员增加收入5000元。究竟在出租车上售卖产品是噱头还是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