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成功率那么低,思考七大问题具备四大基本条件才能说really

从0到1,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创立一个企业而言,狭义的“1”是远远不够的:一项发明是不够的,还需要变成产品;第一桶金是不够的,还需要变成可持续的生意;甚至于,一项稳定的业务也仍是不够的,还需要业务的快速成长,更需要有不断的新业务发展起来……创业和创新,是持续的挑战,是不变的难题。但是在今日的市场情境下,还需要考虑一些“依附于根本层面上的截然不同的东西”。

一、中国民营企业创业发展史

1、1984年被称为中国的“公司元年”

许多显赫至今的优秀企业都是那一年创办的,比如联想、海尔、万科等。另外还有一些中道坎坷,却也影响深远的企业,比如健力宝、巨人、容声等。

万科董事长王石曾经概括老一代民营企业的七大特征:企业的初期规模很小;短期内急速膨胀;创业资金很少或没有;毛利率较高,总是找到一个利润空间较大的行业钻进去;初期的发展战略不清晰;创业者没有受过现代企业管理的训练;创业家的权威作用毋庸置疑。

2、90年代末,中国又兴起了新一轮的创业浪潮。

其中最重要的年份是1997年和1999年。前一年,网易、搜狐、新浪创立;后一年,BAT创立,同年创立的还有携程和当当。一个戏剧性的细节是,阿里和腾讯的注册资金都是50万,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不无戏谑地写到“1999年,我也有50万”。

如果把新兴网络企业看作中国第二代创业的话,它们的特征主要有:起始规模不大,但是形象很高大上;有着显著的新技术新经济时代背景;可以获得风险投资;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亏损(烧钱)史;有一定的战略愿景,但是盈利模式并不清晰,积极追求上市变现;创业者多为技术背景,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创业家的领袖魅力夺人眼目。

3、21世纪初期新近创立的优秀公司

二、总结正在发生的新变化,以下几点可能是值得思考的:

1、变革步伐加快。企业很难适应新的市场变化速度;产业领先者的更替很快;所谓的竞争优势消失得很快;不止企业,连行业也在被颠覆。

2、去规模化效应。放松管制的政策变化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显著降低了各类产业的进入门槛,长期存在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3、网络化生存。企业必须融入“价值网”和“生态系统”,并且在其中贡献自己独有的价值;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再依赖于产品的市场能力,而是变成产品的协同能力;合作、联盟不断增多;垂直一体化程度降低,中间过程减少;

4、数字化压力。所有的物品,包括人都在不断地数字化,这给知识生产型企业带来了威胁,因为这个时代的消费者“期待免费”。生产的边际成本降低,给高利润的维持带来了挑战。

5、主动权转移。市场的主动权从生产商转移到了消费者。因为消费者开始拥有与企业同等的信息优势,不会再因为不对称的信息而“被迫忠诚”。

6、战略的生命周期缩短。一个企业和行业可以比以往更容易地快速发展,因为这个时代的投资充裕、机会良多,还有专业的代工支持。但是企业和行业发展得越快,其商业模式就会越早到达极限。这意味着,衰退也会来得非常陡峭。

7、普遍性低成本带来的挑战。通讯的快速发展和通讯成本的快速下降,让产业和企业不得不面对许多善于利用超低成本优势的竞争对手。资源的配置和市场的整合,已经成为全球同步的功课。

一个想拥有事业的人,只要用心体会大众的需求,就有机会创业。尤其现代的人在科技的助力下,早已颠覆传统的创业模式,他们敢冲、肯拼、富创意、勇于创新,因此处处充满创业的机会。虽然如此,创业还是有基本条件,提供以下四点:

四、创业的四个基本条件

1、运用资本

创业需要资金,当然不在话下,但如果懂得运用不同的资源,即使手头上没有足够的创业资金,还是有机会的。比方可以采取合伙投资,一方面投石问路,一方面储备财源,寻求让双方获利的机会。接着善用资金、开源节流,创业发展就不是问题了。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不但借贷容易,也降低了创业的门坎。

2、人脉缘分

人脉是创业的重要助缘,尤其白手起家者,更需要广结善缘,才能在事业上增添助缘。有了活络丰沛的人际网络,不但可避免孤军奋战的窘境,还能增加源源不绝的机会与交流渠道。除了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乃至同行或非同行的人,都是建立人脉的对象。

3、创造时机

现今环境迅速变动,要从诡谲多变的时局中,有效掌握时机,就要时时觉察、分析时势。平时努力学习,让自己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一俟市场需要,就积极投入,抢先创造时机,也是事业成功的条件。

4、条件具足

创业没有大师,即使现今杰出的大企业家王永庆、张忠谋、比尔·盖茨等,他们成功的途径,也不见得适用每一个人。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找出适合的方案,并投注时间、心力;自身条件具备了,自然无事不成。

除了赚钱谋利的目的,创业更可以打造一个发挥能力、才华的舞台。社会上事业有成者,无不是从创业中获得自我的成就。即使大器晚成,只要因缘成熟,懂得把握机会,善用人力,结集资源,则创业有成,就是早晚的事了。

创业艰难百战多。走上从商路,必定要栉风沐雨,有时和风细雨,有时凄风苦雨;有时春风化雨,有时腥风血雨。想想吧,50%的企业会在创业1年之内倒闭;80%的企业撑不过5年;96%的企业撑不过10年。也就是说,只有区区4%的企业能撑过10年这个关口!即便如此,并不意味着从此一片坦途。

初期发展战略不清楚其实并不是那么可怕,只要企业能够持守基本的原则,总能慢慢摸索出一条适宜自己的发展路径。从开创到成熟,企业和企业家不可能不犯错,最重要的是不犯大错,或者犯了错还能回到正轨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