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方言到底是如何产生并演化的?

用户4474647406

中华文明的主体是由北及南的传播过程,南方多丘陵、山地,因此以山、江、湖、海为隔离,极易产生相对封闭的环境。



也正因为如此,南方地区在中华文明南渐之前,无法产生普遍而统一的底层文明,相反的,却是个性突出而不甚相容的各自特色。

随着不同朝代,不同的北方人和北方主体文化逐渐南移,南方的很多地区开始发生不同程度的文化融合,因此产生了共同(相似)的中华文明基础,兼有差异化的地方特色文化。

方言便是其中的表现。

以福建这个多方言省份为例,能够很好印证这个发展趋势。


福建省内有七种差异较大的方言,除了漳州和泉州同属闽南语外,其他的六种方言在地理分布上与宋代以后福建的八府基本吻合。

福建的州府设置与晋代以后北方人迁入福建的顺序和开发程度紧密相关,这种相关性除了政区设置外,还表现在地理上江、山、海的差异性上。

汀江常被客家人称为“母亲河”,福建境内的汀江流域通行的是闽西客家话,而汀江中游则是同属客家的梅州地区,只是归属广东这一差别而已。

闽江上游有三大支流,沙溪流域是闽中方言,建溪流域是闽北方言,富屯溪则是与江西密切相关的赣方言及闽北过渡方言,而闽江下游及其沿海地区通行闽东方言。

比较特殊的是闽南,以九龙江和晋江两条河流为主,更多的是这两条江对应的沿海地区,通行闽南方言。而闽南与闽东之间的木兰溪流域则是兴化方言。

如此政区与山海江之隔共同构成了福建各大方言的差异。

显然区划变革、百姓迁移路线以及民族融合在地理的阻隔作用下,才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

.........................

文/圭海四记


圭海四记

我觉得这个提问有毛病,什么南方方言?实际上方言就是方言,不存在南方方言北方方言的提问,不然这个问题就不好回答。

对于方言的产生,我早就作过个研究。

比如:首先从大方面讲,湖南人讲的是主要是湘话,而广东人讲的主要是粤话,那么在湖南与广东交界的区域的语言必然而然会兼顾两种语言,而形成似粤非粤,是湘非湘的区域性语种,也正所谓称方言形成了。同理四川话和湖南话、贵州话和湖南话、江西话与湖南话……它们的接壤处都会有一套接受两方的语言而形成独特的语种(方言),而这再进行进一步的演化,又将形成很多方言。而这在全国范围演下去,方言岂不多如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