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脈診,究竟如何認清大師和“忽悠”?

中醫脈診,古老而神秘,特別是在缺少現代儀器檢查與化驗的我國古代社會,脈診常被認為是大夫診病的圭臬,電視劇裡也常有“懸絲診脈”的鏡頭,在門診看病,經常聽到一些患者說哪裡有個所謂“神醫”,可以通過脈診確定某某患有甲狀腺結節、脂肪肝、腦動脈瘤之類的診斷,搞得醫生就像一個神仙似的,脈診究竟是“玄學”還是“科學”,作為普通的患者朋友,又如何分清自己是遇到了大師還是“忽悠”呢?筆者在此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從醫經驗,詳細分析一下普通人對對脈診作用的曲解和一些認識誤區。

誤區一:脈診可以知道一切,找中醫看病只需要兩手一伸即可,有這種觀點的人是非常愚蠢和錯誤的,即使在古代,雖有“懸絲診脈”的傳說,但那也是在一系列望聞問切的基礎上推測而來的,絕不是脈診可以代替一切。

誤區二:脈診可以精確測量體內的具體病變,脈診只是四診合參的一種方法,但是,脈診決不可以精確測量體內的具體病變,比如所謂的甲狀腺結節、動脈瘤之類的,世上如果真有這種奇人,這也決不是普通醫生可以掌握的脈診方法,更不可能拿出來推廣宣傳,脈診可以判斷你有無氣虛,進而推測你可能有乏力不適的症狀,但絕不可能精確定位什麼結節、動脈瘤之類,精確定位與測量一些實體病變這不應該成為脈診的一個發展方向,這也有違中醫學的精髓所在。

誤區三:有些人認為脈搏,只是一個動脈的跳動而已,就不要下大力氣研究了,中醫正常的脈診甚至被一些不屑者斥之為“裝神弄鬼”,這也是非常錯誤的,古往今來多少案例已經證明脈診確實有其獨到的價值,脈象的形成與經絡氣血運行密切相關,這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

那我們又該如何正確認識脈診的作用呢?

依筆者之淺見及臨床經驗,脈診確實可以協助判斷疾病的病位、性質和邪正盛衰,特別是能夠協助中醫醫生分析判斷患者病因病機,甚至還能夠推測出患者可能的一些最常見不適症狀,有助於分析患者疾病的在表在裡,寒症熱症,屬實屬虛,也可以推斷疾病的進退預後,當然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脈症不相符合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四診合參,才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