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三指定乾坤


脈診——三指定乾坤


望聞問切,是中醫的四診。望聞問切中的每一個,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誤解,尤其是“切診”。

切診,是指“按”身體,或者準確的說,是醫患有身體接觸的一種診斷方法。於是,腹診,穴位診斷,寸口脈,三部九侯,背腧穴診斷,都是“切診”。但是,因為中醫自身的原因,因為媒體宣傳的原因,逐漸的,切診淪為“切脈”。

古代的脈診,有寸口脈(手腕),有人迎脈(喉嚨),有趺陽脈、太溪脈,甚至有三部九侯的全身穴位切脈。

寸口脈,是《扁鵲八十一難經》中,“獨取寸口”而形成的一個脈法。

脈診的所有問題,其實就是暗箱操作和不明不白導致的。脈診從來都不神秘,是人人可以體驗的身體的主要症狀。脈診絕不是唯一的診斷,單獨切脈不可能三指遍知病症。

脈診——三指定乾坤


切脈時機

最好的時機,清晨。未起床,大概在7點以前。這是《黃帝內經》中,診查身體“有過之脈”的最好時機。中醫治病,非常講究病症的時機。絕對不是時刻都可以診療的。每種方式,有最恰當的時機。脈診,尤其如此。

診查身體的有過之脈,就是清晨。顯然,我們發現,清晨診脈,是絕對不可能的。這樣診脈的代價太大。或者說,能夠體驗清晨診脈的,只有經方家的家屬了。於是,開篇的動圖,其實就是這個意思,清晨,為愛人診脈。

《素問·脈要精微論》:“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經絡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


次好的時機,白天。白天診脈,也要心平氣和,沒有劇烈運動,身體平緩時,才可以進行脈診。如果不是自己切脈自查,而是去就醫,也要保證心態和氣血的平和。切勿在動怒,憂傷和各種人為的情緒異常變化下進行脈診。

脈診——三指定乾坤


危機的時刻,不分時機。

所以,對於大眾來說,我們應該學會在白天,心平氣和的時候,進行脈診。

脈診——三指定乾坤


切脈的部位

寸口脈

寸口脈,特指手腕的切脈,也是大眾最熟悉的脈診部位。

寸口脈具體位置,定位如下,手腕的橫線下,左右手的大拇指的反向(往手臂)延長線上。在這個區域,我們會明顯的摸到一個“凸骨”。

這個凸骨,就是手太陰肺經的經渠穴,也是寸關尺中的“關”。

在《扁鵲八十一難經》中,扁鵲說了一句“寸取九分,尺取一寸”。這個其實非常的簡單。我們的“同身寸”,就是每個人的中指第二指節的長度。每個人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合併,恰好就是“同身寸”的2倍。

脈診——三指定乾坤


扁鵲脈法的尺寸始終一寸九分,其實就是約等於兩寸。也就是三指合併的長度。所以,古代的脈診,稱為“三指定乾坤”。著名的脈診書,也取名《三指禪》。

於是,一旦使用“三指合併”中的“中指”定位在手腕橫線下方的“凸骨”處,剩餘的食指,無名指,自然就對應到了“寸和尺”。

脈診——三指定乾坤


切脈的定位過程,寸口脈的寸關尺的三指定位,看上去囉嗦了很多。其實,只要能夠找到大拇指反向延長線,手腕橫線下方的“凸骨”,切脈就是一氣呵成的。

體位

要讓病人取坐位或正臥位,手臂放平和心臓近於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並在腕關節背墊上布枕,以便於切脈。

脈診——三指定乾坤


其他脈診

在三部九侯或者仲景脈中,我們會在身體的頭角,耳朵,脖子,足背,小腿上選擇特定的穴位進行脈診。

在女性妊娠和分娩時,我們會選擇女性的神門穴和合谷穴進行特定的脈診。

在危機時刻,診查生死,《黃帝內經》選擇的是左側胸口,乳根穴,神封穴附近,進行診斷。

切脈的部位,在我國古代有一段演變過程。先後有過“遍身診”、“三部診”和“寸口診”。

“三部九侯”,也就是“遍身診”,按摸全身從頭到腳可以觸摸到的動脈,包括頭、頸、兩頰動脈,上肢的撓動脈,下肢的烴後、足背、膕、股動脈。這些部位的動脈都在體表,或貼於骨上和皮下。《黃帝內經》和《難經》都是這種診法。

後人在“三部九侯”的基礎上,慢慢的精簡成“三部診”和“寸口脈”。

“三部診”,是診頭部的人迎(穎頹動脈)、腕部的寸口(撓動脈)和足部的跌陽(足背動脈)。

寸口診就是切摸兩手掌後突起(撓骨莖突)的撓動脈,即所謂“獨取寸口”,這主要是因為古人認為寸口是人體經脈的會合處,診寸口可以瞭解人體氣血的情況。這種方法,《內經》已有記述,以後的《難經》、《脈經》等書所記述的主要就是寸口診,並一直沿用到今天。


脈診——三指定乾坤


脈診呼吸

如果是醫生為患者診脈,那麼,患者其實只需要按照正常的呼吸節奏就可以。就當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然後伸出手肘就可以了。

但是,很多人看中醫,尋找經方家,比較少,遇到醫生後,容易激動。所以,這個時候,呼吸啊,心情啊,會影響脈動。

當然,有經驗的負責的醫師,洞察到這種情況,都會第一次假裝的進行脈診。然後,待患者平靜後,再重新診斷。

《素問·脈要精微論》說:“持脈有道,虛靜為保”。


如果是自己跟自己診脈,呼吸就非常重要了。因為中醫的脈診來測量脈搏的調動數目,是“呼吸定息法”。換句話說,現代醫學的脈搏測量是一分鐘多少次。而中醫的脈診,是醫師的呼氣和吸氣,來測量患者的搏動次數。於是,醫師的呼吸,測脈者的呼吸,是短了不行,長了也不行。所以,平時修煉腹式呼吸、深呼吸的醫師,這個時候,就要特別注意。平時就有呼吸短促問題的醫師,肯定無法準確診斷脈的跳動次數,還是先治療自己的呼吸問題比較好。

岐伯對曰: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日平人。平人者不病也。《素問·平人氣象論》


脈診——三指定乾坤


正常的脈動數目是:

  • 吸氣,患者脈搏動2次。
  • 吐氣,患者脈搏動2次。
  • 換氣,患者脈搏動1次。


換氣,就是正常人在呼吸時,會有一個短暫的停頓。

於是,正常的脈動數目就是“呼氣2+吸氣2+換氣1”,一共5次。

如果,根據正常呼吸的頻率,測量的脈動數目大於5,就是速。脈動的數目小於5,就是遲。

在多數情況下,大部分的速脈是6、7,大部分的遲脈是4、3。如果非常的快,或者非常的遲,就是嚴重的病症。

脈診——三指定乾坤


指尖力道

在手腕這個區域,人體的解剖可以分為:

毛皮層,肌肉層,血脈層,筋膜層和骨骼層。

從內部、中心的骨骼到最外層的皮毛,可能只有2cm的距離。

於是,扁鵲的脈診,就是用“皮毛、肌肉、筋骨”,進行力道的定位。

  • 浮脈,也就是切脈者的三指,剛剛觸摸到患者的皮層。基本上,沒有用力。
  • 沉脈,也就是切脈者的三指,重重的壓按到患者的筋骨層。
  • 正常脈,就是力道大於浮脈,小於沉脈。也就是切脈者的三指,稍微用力,壓按到患者的肌肉層或者血脈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