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昆山试验区」牢记使命,推进两岸融合“再出发”

五年是一个收获的时刻,更是一个播种的起始。

昨天(5月27日),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经过五年努力,昆山试验区取得对台合作的显著成效,为深化两岸产业融合发挥突出作用。未来,试验区建设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还要继续为两岸交流合作发挥示范效应。在当天的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国台办等国家相关部委与会人员,两岸专家学者,台商台胞代表共享试验区建设收获的喜悦,共绘试验区未来发展的升级版。

结硕果

试验区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成效显著

五年前,昆山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开辟了一块“试验田”,五年后的今天,这块“试验田”已是硕果满园。

资料图

昆山试验区在吸引台企“新朋友”潮涌而至的同时,还深深惠及广大台企“老朋友”。

市台协会会长、六丰机械总经理宗绪惠说:“这五年,试验区建设直接影响推动了昆台在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电子商务等各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载体、平台不断增多,功能不断强化。”六丰机械在2013年建成运营总部,企业业务快速扩大;2016年又成功获批成为总部企业,以昆山为根据地,逐步扩大对外投资。研华科技总经理陈顺浪说:“得益于试验区建设,研华打造了协同创新研发中心,提升了企业科研水平和运营能力,因此在2016年集团启动五年发展计划时,把持续加大对昆山的投资和经营列为重中之重。”

五年来,进驻昆山25年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启动一揽子项目;总投资120亿元的友达光电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项目全面达产;投资10亿美元的奇美新材料偏光片项目实现量产,并增资1.7亿美元,打造全球首条超宽幅高速偏光片生产线。此外,还有纬创、世硕、捷安特、南宝、宝胜等一大批台企纷纷增资昆山。截至今年4月,昆山累计引进台企4900多家,其中台企增资项目2337个。台湾排名前100大制造业企业中已有70多家在昆山设立公司、项目达100多个。昆山台企总部50多个。

资料图

资料图

增优势

试验区创新作为促进两岸多元融合

昆山试验区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两岸融合发展闯出一条新路,提供可以借鉴的现实样本。回望五年艰辛路,昆山试验区用“创新”二字写就了这一样本。

“五年建设,先后五次部省际联席会议,赋予昆山试验区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多达80多条。这是试验区在制度创新上取得的重大成果。”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一直关注昆山试验区建设,他特别关注试验区在两岸金融领域的创新进展。他说:“五年来,我们看到昆山试验区在跨境人民币业务、产业基金、证券机构、资本项目、消费金融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对昆山的转型发展和两岸的融合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资料图

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同样取得诸多创新成果。友达光电打造集聚两岸显示人才团队,助推企业快速投产、量产;龙腾光电引进台湾人才并成功申报成为“千人计划”人才、双创人才等,提升科研能力;青创园、研华科技、百富花园等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成为汇聚两岸青年才俊的重要平台。对此,中国科技大学企业管理系教授王弓说:“这得益于昆山试验区一系列人才政策,从吸引人才,到培育人才,再到对接台湾高校、研究机构等,为两岸融合发展形成了独有风景。”台湾中华人力资源发展学会理事长王孝慈说:“近20年来,我走访并参与了大陆很多城市与台湾在人才、人力资源方面的合作,昆山是最为特别的一个城市。在昆山的台企从老一辈台商到青年台商,不仅在产业上加深合作,还在情感上加深认同。”

资料图

拓空间

试验区将继续为两岸融合引领示范

“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为昆山试验区建设继续发挥对台合作基础实、领域宽和水平高的特殊优势,进一步先行先试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广阔空间。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陈克龙说:“站在新的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昆山试验区要继续用真心、真情在两岸产业、技术、人才等合作领域深挖合作空间,推动合作向产业高端、向绿色环保延伸拓展。”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台湾事务工作处处长陈忠毅说:“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昆山试验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每年的两岸农展会以及昆台农业合作成果明显。今后,希望继续在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上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乡村振兴方面,可以探索研究创设两岸乡村振兴基金,开辟政府+市场的发展模式,深化两岸农业产业合作。”

资料图

未来,昆山试验区还将在促进两岸医疗、教育、体育、公益、慈善等多领域继续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形成两岸融合发展的昆山优势、昆山经验。正如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刘锦说:“教育部始终支持打造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基地,开展两岸交流教育项目合作。在这方面,昆山试验区已经做出了很多很好的探索,比如较早建设台商子女学校,不断引进台湾优质教育机构,组织开展台湾大学生前来实习就业创业等。今后,希望在支持台商投资的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申报创建本科高校等两岸教育合作领域继续探索,一代一代把‘两岸一家亲’理念变成生动实践。”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