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古帖适合硬笔临帖呢?

智慧人生149144599

硬笔临摹古代书法字字帖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临摹,选择小楷;二是缩临,古代所有的书法经典法帖都可以进行临摹学习,包括真、草、隶、篆等书体。



历代名家也非常多,主要有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王珣、欧阳询、虞世南、欧阳通、褚遂良、李邕、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赵孟頫、文征明等等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还有不知名的如大篆敦煌写经。

法帖如作品合集《淳化阁帖》、《三希堂法帖》等。我们不必要全学,作为初学者,选定一家作为打基础的临摹范本就可以了。即具有艺术性和最大实用性的其实也就是我们比较常见的几种字帖,其它的书法经典法帖都是书法家学习的事了。

第一选择的楷书和行书如下:

【楷书】欧阳询的《九成宫》、《化度寺》、《虞恭公碑》等;欧阳通的《道因碑》和《泉南生墓志》。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等,还有颜真卿的《多宝塔》等,柳公权的《玄秘塔》,苏轼的《赤壁赋》,赵孟頫楷书。


【行书】《圣教序》、《兰亭序》;《苕溪诗卷》、《蜀素帖》;《西苑诗》

第二选择的太多就不一一罗列了。




翰墨书道

针对这个问题,我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我们知道,我们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使用毛笔,因此,历史上留下来的书法都是毛笔书法,而无硬笔(直接用硬的东西刻在石头上的不算,有争议),以前的硬笔就是指钢笔,当然现在的硬笔种类很多了,钢笔是舶来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从庞中华开始,有了硬笔书法的说法。



既然古人留下来的法帖是用毛笔书写的,那么我们自然用毛笔来临习,何来用硬笔临习呢?其实不然!

用硬笔临古帖,最好的是古人的小楷,其他的字形太大不好把握,那么自然地就是钟绍京的《灵飞经》和赵孟頫的《道德经》此外,还有文征明的小楷,清代状元刘春霖的小楷都是绝佳的范本!可以直接用硬笔去临习!


铁匠的头发

就现在来看,一提硬笔书法我们自然能想到一些今人的作品,比如说庞中华老师的、田英章老师的,以及一切其他比较有名的书法家。


但是题主你问的是古帖,说实话我一直觉得书法审美由传统书法建立,哪怕是硬笔书法也不能背离,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古帖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我们都知道,书法法度是传统古帖书法建立的,硬笔字都是从毛笔字里面吸取养分,所以用钢笔临古帖最主要的是学习结构,在于模拟毛笔运笔轨迹,字体间架结构等,这样的话会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的。



那么对于硬笔书法的入门,从大范围上,自然是推荐以楷书来入门了。

当然你也可以另寻辟路,我这里只是说一个大范围,对于多数人而言,楷体还是最适用于现在的书写字体,而且使用广泛。


那么对于楷体的古帖,我推荐《灵飞经》,或王献之《十三行》,赵孟頫《道德经》等小楷。


因为这些小楷很容易上手,且古意十足,结构精良,笔法营养丰富,很适合初学者,且如果写的不错的话,那么再写其他古帖就更容易接受了一些。

当然如果你说你更喜欢行书的话,也是有古帖推荐的,就比如说,二王的《兰亭序》《圣教序》,或唐寅的《落花诗册》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行书硬笔书法而言,在练习方面,主要注意对行笔及结构的练习,至于折笔、顿笔留意即可,不用刻意一定要临写的一模一样。


至于其他字体,哎我本人接触的也比较少,哦对了,隶书的话,当然是《曹全碑》更好了,线条精致无以复加,你去看看《曹全碑》就完全能感受到汉隶的美!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东家APP

《硬笔书法是实用书法技术,古代留下硬笔书帖,明清馆阁体、古典小楷书帖都是硬笔书法好帖》

一、常言说“书法临帖取乎其上”,其本意就是书法学习一定要以古帖为标准进行临学,方能成为“大气”。这句话对于毛笔书法太过霸道,但对于硬笔书法却还是很有借鉴意义。

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特点不同,书写技法更不一样。古代书法家没有为我们留下硬笔书法书帖,这为现代人研究学习硬笔书法带不小的难度。

图:小楷书帖与馆阁体特点应用场景一致,都可以直接临写,形成习惯可直接转化为日常书法书写技巧习惯

但是现代硬笔书法家并不少?为什么呢?其中的原因在于硬笔书法多不可能写出太大的字。硬笔书法实事上更多运用于日常实用书写环境。实用为上。

二、书法技法三要素“笔法、结构、章法”对硬笔书法作用与毛笔书法作用不同;

影响书法结果有三大技法:“笔法、结构、章法”中,结构成为最主要的决定因素!硬笔日常书写中,不可能过分注重笔画的精巧性,否则效率太低,没了实用价值。

在毛笔书法中,结构相当于一个“模特”的身板体型;笔法则相当于她的妆容;章法那就纯粹是她嫁时穿的“婚纱”。

硬笔书法的特殊性让结构成为硬笔书法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结构成为硬笔中最需要分析注重的技巧,注重单字整体上的均称布局,形态稳沉是首要任务。

三、毛笔书法初学者慎临古帖

古代“大字书法”留下的各种碑刻数不胜数。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等等。首先我们明白这些书帖都是经过碑刻转雕成碑,然后保留至今,后来才能在碑刻上技拓下纸本书帖供大众观察学习。多次转拓之间,能拿到初学者手中的书帖已与古人手迹相去甚远,尤其是大字有笔法很难见到原貌,所以毛笔中大型书法古帖都不太适合初学者临帖。

四、硬笔书法初学者同样可能借现代人硬笔书帖与视频示范进行学习;

虽然是现代新的书法品种,但是现代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家还是产生了一批又一批,他们很多人已从毛笔己法中领悟总结一批有用硬笔书法技巧,初学者从中借鉴,时常事半功倍。

书法书写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观察书法家们的运笔过程,有时一个机会就可能让人明白用笔手法的问题。而用的手法这种复杂的过程,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书法著作都很难记录,但是互联网+的视频资料却可以轻松完成。也许这是最好的书法学习资源。


硬笔书法《灵飞经》是本好古帖!

\n

{!-- PGC_VIDEO:{"vid": "4974fcfef7504a4db0e9d168ab549009\

创新炎黄

初学者练习硬笔字,选择毛笔小楷作范本,绝对是明智之举!

首先,我必须要特别强调一点,小楷书法在历史长河中,属于一条涓涓支流,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庞大系统,不但有自己的适用领域,还有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训练方法体系。如果,按当今大楷书法的理论与训练模式,生搬硬套用于练小楷,纯属张冠李戴。

不可否认,小楷与中楷、大楷,结字法则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在笔法动作上,字法炫美方面,有着天壤之别! 小楷是天然的小字,小字并不一定是小楷,比如,把大楷字体故意缩小来写,属于反串艺术表演性质,充其量是一种特殊技术处理而已,只能叫小字(大楷),从书法专业技术层面严格来讲,特意缩小写的字体不是真正纯粹的小楷! 这一点千万要注意。



有人主张,硬笔范本可以选择学欧体、颜体……我认为,这种作法不太适合! 因为,它们属于中楷,又多是刀刻出来的碑文体,与手写体小楷字体“性别”差异甚大,也就是说,它们不是一个类型。倘若非要硬练不可,结果只有一个,写得越好越规矩,越趋近美术字,这是碑文体中楷固有的“生理缺憾”,导致它必然成为“僵尸”。

为什么呢? 看看当今那些名家硬笔字帖,是不是全都带“逆势、顿笔、回锋”? 这种写法的视频网上挺多的。殊不知,这是一种典型的模仿秀形式,应该管它叫自作多情的变性书法,尤其是用中性笔书写的那种字体,故意做作,丝毫没有实用性,除了棱角分明之外,根本没有艺术性可言。练这种字体,等于学印刷体。



我想,要追求所谓毛笔书法韵味,只需用类似弯尖的美工笔不就得了?轻而易举的事儿。

所以,我不主张学当代名家硬笔字帖,尤其是为了日常应用所需练字,更不能选择硬笔字帖临摹。原因是,绝大多数都是艺术类的,笔法和字法源于毛笔中楷、大楷,即使有的是从小楷那里来的,也改变了原生态的基因,属于隔夜茶,不是源头之水。也就是说,这种模拟中楷大楷字体棱角分明的写法,与写仿宋体美术字没什么两样,况且,这样的字体书写速度慢,虽然好看却没什么用,费心劳神练这种字体,即使写得多么漂亮丝毫没有价值。



历代毛笔小楷碑帖、字帖,不胜枚举。如果是初学者,只想练一手漂亮的硬笔字,写得好、写得快,平时能用上,这叫实用硬笔书法,建议朋友们,从赵孟頫、文征明、成亲王等名家写的小楷中去选自己喜欢的,因为,他们的字帖突出优点是,笔法动作简约,书写速度较快,行笔节奏感强,笔势自然流畅,技术难度低,容易上手、便于入门……尤其是没有副作用和后遗症,练不出怪毛病。如图:

△图为赵孟頫《龙兴寺》

△图为文征明《苍山十咏序》

△图为成亲王《群仙高会赋》

想获得更多的毛笔小楷资料,请上〈书法欣赏网〉查阅,上面有历代书法家的名字,资料海量。

△图为我的习作一一《心经》局部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这个问题回答的人太多了,也都答的非常好,不过如果你是初学书法,我想在此补充本我认为写得极好的帖,虽说是清人所写,但也算古帖吧,这就是冯文蔚所临的《小楷九成宫醴泉铭》 ,此帖临的极其好,非常适合入门者用硬笔临写,比之市面上常见的硬笔字帖好太多。下面放图请欣赏:


我把他打印了出来送给一个买了无数硬笔字帖却始终得不到提高的朋友学习,效果不错。希望能帮到你,新年快乐!


梦回古重泉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硬笔本身的特性来谈下我的看法,

硬笔是指一个种类,凡是笔头比较坚硬的书写工具都可以统称为硬笔,常见的有钢笔,签字笔,彩色笔,铅笔等等。由于笔头的坚硬的属性,比较适合表现比较劲挺的线条,换到书法上来说就是取毛笔字的骨,去掉它的肉。

又由于硬笔不像毛笔那样需要时不时的蘸墨水,因此连续性书写的性能比较强,现在的硬笔追求的也是实用为主,所以书写的过程中不要有太多的提按顿挫。

基于以上两点,个人认为可以选择小楷或者行书古帖来作为临习对象。

小楷因为小所以动作没那么多,且字一般清秀,在古代也是日常写法。优秀的古帖有很多,比如王献之玉版十三行,王羲之乐毅论,钟绍京灵飞经,赵孟頫道德经,文征明草堂十志等等

行书的话首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万世楷模,无需多言!

您觉得呢?

欢迎各位书友观看我的书法教学视频,也许对您有所启迪,谢谢


小宝的思考

实用性硬笔书法:建议选临《兰亭集序》、《灵飞经》、《九成宫》、《圣教序》的常用简体字。请注意,我说的是:实用硬笔书法、选临。

原因很简单,若是目标就是写一手好字,古贴中大部分字都不适合硬笔正常速度书写!所以,选临少部分简体字就是明智之举了。


近来有位书友留言说:你学硬笔字应该也遵循“法乎其上”的古训,以古代名家名贴为师,别学今人的字贴……

我回复:“你可见过正常速度下的硬笔行书,是按照古贴的构架笔法写的?既然没有,那为什么又要全部学习古人的字呢?”我还是认为,硬笔以今贴为主,古贴为辅。




毛笔,有毛笔的古风墨趣;硬笔,有硬笔的流畅舒展,书法上虽同根同宗,风格上却是各有侧重!

硬笔学古贴,必有取舍!我临贴时,基本上是单个选临,或半临半抄成简体字,如下:



再附最近随抄:







一笔一纸一个人

硬笔书法以容易开展、实用性强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硬笔书法的书写工具的特点又注定了它不可能与软笔书法相提并论。但是有很多硬笔爱好者希望通过临古帖以期可以使自己的硬笔字更具古意,更有艺术性。然而并不是所有古帖都适合硬笔临摹,从实用角度出来发,硬笔临古帖以楷书及行书为主。我认为适合硬笔临帖的帖子有以下一些:

楷书类:

《灵飞经》

《汲黯传》

《跋王献之保母帖》

其中最佳本人认为是《跋王献之保母帖》。原因是此帖的笔画规范、结构严谨,用硬笔写基本能保持其神韵。



行书:《圣教序》《蜀素帖》《滕王阁序》(文征明)

其中以文征明的《滕王阁序》为佳,因为这帖写来灵动轻盈,用硬笔写来也不失其风韵。





叶生实用练字

从古帖入手作为硬笔字的训练途径实属难得,硬笔现在书写可以分为两类,实用硬笔书法和艺术美观书法,如果从实际运用书写出发的话,古帖中有很多,例如灵飞经,草堂十志等,凡有灵动性用笔皆可。欧阳询的九成宫作为简单直接的笔画临习,非常不错,从九成宫中可以锤炼笔画的稳定感,不过空间处理需要多用点心,临习九成宫是最易接近当下规范字的写法的。

若是练行书,可以选一下陆柬之的文赋,逐渐过渡到兰亭序再到圣教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