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娶翁帆被骂个半死,为何齐白石93岁还想娶22岁女子却传为佳话?

番茄将

齐白石生活的年代没网络,更没有网络喷子。

齐白石生活的年代信息不畅,少有人知道此事,且中国那个时代的人不认为这事有毛病。哦,当年齐白石娶二十几岁的护士长的事也并未被当作佳话。

杨振宁与翁帆结合的年代是中国人思想最多元、最丰富,也是最混乱的一个时期,是最嫉妒、最仇富、最仇官的一个时期,也是说话不要负责任的一个时期,所以有人敢于起哄狂喷。其实还有敌对势力对杨振宁回国为祖国效力不满而进行的挑唆有关,才出现了对杨振宁翁帆在法律框架内的结合狂喷的现象一一这是本不该出现的现象。

人家法国人马克龙娶大二十四岁的老师作妻子不但没被喷,还被选为法国总统,这个差别可太大了。

观念不同,认识不同;法律有漏洞,才会出现干涉他人合法婚姻的人身攻击情况。

创建于2018.5.5


陈广逵

这个问题我也曾深思过,为什么杨振宁娶翁帆被人们骂而齐白石娶护士却令人羡慕有加呢?

杨振宁是在82岁的时候娶的28岁的翁帆,当然二人没有生子。当时舆论大哗,纷纷指责杨振宁不人道,老牛吃嫩草等等刺耳的言论。

反观齐白石一生比杨振宁的婚姻要精彩万分,78岁时生子,这要是在农村还不让人骂老不正经吗?更甚者83岁又喜当爹了,但老伴因高龄生子死了,换言之,齐白石害苦了老伴,齐老是不是有点自私?

老伴死后不到一年,也就是84岁时,闹着要娶了22岁的护士长,子女反对才以看护的名义来到了齐白石身边,实际就是娶过门了,没有举行仪式罢了。不久二人闹掰分手了。

92岁时又谈了一个。尔后女孩又走了,93岁时声称想找一个22岁的大姑娘,还没找到就去世了,否则可能要找到。

(回到本题),人们对杨振宁说三道四,却对齐老持宽容的态度,两者为什么截然不同呢?

我觉得就是齐老平易近人。不装腔作势,实在在的做人,“我就是好这口,”正如齐白石直言不讳的说,我这么大年纪了,看看小姑娘有怎么了?我喜欢小姑娘又怎么了?

直爽脾气,不假模假样,有道是,君子好色而不淫,齐白石就是这样的人。

再有就是齐白石是画家,他一生不追求荣华富贵。不喜欢做官,他曾言要做一个本色的人,画家都有艺术细胞,加上他是从清末过来的人,人们对他更加宽容对待。

另一原因就是那些小姑娘都是护士之类的人,想想也知道图的齐老什么,这不用多说,能用金钱买到的最公平了。

人们对杨振宁指责实际是对杨振宁和翁帆的爱护,杨振宁是科学家,科学家要严谨对待生活,不能像艺术家那样随心所欲,指责他的同时,是替翁帆惋惜,翁帆其实离开杨振宁或许有更大的发展,有才华不要耽误了青春。

毕竟齐白石老人已作古,死者为大,不能过多苛刻要求。对杨振宁的指责,是对他的爱护。


秉烛读春秋

我们中国人有句俗话"忠义仁勇信"!这也是中国社会评价人的基本准则。其中“忠”排在第一位,恰恰代表了这个社会对其的重视。



在中国,可以说一个人作恶多端,但只要在某事上体现了“忠”,那么社会多半是赞许的。相反,一个人一生行善,可只要在“忠”字上有所诟病,那么这人的风评基本上就算是凉了,无论他做什么都会被人骂个半死。

而杨振宁先生恰恰是在“忠”字上有所欠缺,所以很多国人并不待见他,进而用有色眼镜近乎苛刻般的审视他!但凡有违背常理之处,就可以喷死他!

原因就是这么简单。有时候觉得我们的国民看上去真的很可爱,因为太傻,所以傻得可爱。假借爱国之名,行的却是害国之实。



杨振林被人诟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新中国成立之时没有回国,同他的同学邓稼先形成了鲜明对比!被人冠之以不忠之名。

在这,我还是想想替杨老辩解下。

杨振宁先生的科研方向不适合新中国

杨振宁先生搞的是纯理论物理。其科研对当时的新中国的军事、经济、民生是没有任何帮助,同时新中国的国力条件也根本无法支撑他的科研。倘若他回来,于国无益,更毁了自己的所学。而且按照他是家庭背景,估摸着全家都会死在那场浩劫。



他人未回国,但贡献一点都不少

当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完全有实力解放香港,但却偏偏没有。

因为新中国想留着香港作为大陆同西方的沟通口岸。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当西方封锁新中国时,无数的物资、机械等都是由香港运回大陆。

我一直觉得杨振宁的不回国和不解放香港有异曲同工之妙。借着他这个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科学家的巨大影响力,无数科研器材、技术突破封锁源源不断流回中国。



1、1971年杨振宁顶着压力回中国访问,并点名要见老同学邓稼先,间接将遭受迫害的邓稼先解救出来!

2、杨振宁回到美国后,陆续在美国好几个城市举行演讲,许多美国人,因为受他的影响,开始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并愿意同中国亲近。特别是一些美籍华人学者,因为看见杨振宁走出了这第一步后,便纷纷回国探访,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献计献策。

3、1970年,日本在美国所谓的「美日安保条约」框架下恣意侵占钓鱼列岛,中国海峡两岸三地掀起了著名的「保钓运动」。 1971年时,当时正回国第一次访问华的杨振宁听说后,毅然的加入运动。



5、提出建议在名校设立美国问题研究所,在美国著名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以增进美国知识界对中国的了解。 不仅如此,他更是自掏腰包资助国内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 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杨振宁奖学金」,表扬研究及学术成绩优秀的同学!直到2012年为止,已有二百零九名本科生及十五名研究生获得该奖学金!

6、1982年,杨振宁直接写信给中国有关部门领导,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再次提出建议。

7、1983年,杨振宁倡议的‘冲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基金会”在香港组成,杨振宁任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8、极力建议中国要优先发展生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9、在陈省身先生所建立的南开数学研究所内建立理论物理研究室

10、帮助清华大学建立高等研究院

11、为清华大学请来姚期智这样世界顶尖的计算机科学家(华人世界唯一的图灵奖获得者)



这样的事迹真的数不胜数,正因为杨振宁身在国外,才有了这样的可能。

如果你爱国,请仔细看这一条

我知道无论我怎么说还是有很多人认为杨振宁老先生是个不忠之人,不会停止对他的侮辱!

但我要告诉你们国家不傻!不会无缘无故给他这么多荣誉单单只是请他回来养老。

中国有个成语叫“千金买骨”!而杨振宁老先生作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界,可以说是物理学中活着的神,正是那千金之骨。

他的回归,立了一个榜样。可以吸引无数高端人才的回流!

而你们的谩骂只会让国家的苦心付之东流,让那些尚在犹豫的人才断了那份念想!


请叫我树先生

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齐白石一直生活在中国,不曾离开中国半步,把毕生精力奉献了中国人民,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国画师,在世界享誉盛名,为国挣得荣誉。

杨振宁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祖国,一直生活在美国,即使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他代表的是美国,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你美国人民,年老了回来了,肯定会遭到人们的唾弃谩骂,不是我们不够仁慈,关键是到老才回来,大家接受不了。

都将是一个该死的人了,回来又找一个年轻漂亮的美女,怎么不叫我们厌烦,这是赤裸裸的回国养老,叶落归根,到老想起祖国了,当年钱学森历经重重困难依然选择回国,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为什么,面对国内一穷二白的现状,钱学森没有动摇,这才是爱国人士。

也许杨振宁做的贡献是世界全人类的,但为什么老了才回来呢?受不了苦还是另有苦衷,这个咱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们不看好,80多岁为什么要娶一个28岁的姑娘呢?难道是真爱吗?自己的学生都能下得手,大家看看什么品德,常言说:虎毒不食子,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不明白。

大家之所以尊敬你,是因为你给祖国的贡献,不要打着爱国的幌子欺骗大家的感情,什么叶落归根,什么心系祖国。国家强大了你来享受了,祖国贫穷的时候你在哪里。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用户5941164357

苏子香艳:

二八新娘八二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

一树梨花压海棠。

文人墨客取娇妻佳话也好,互相调侃也好。

总之在世人的眼里都是不伦之事。所谓的“佳话”是假话,最低限也是调侃式艳羡。

否则白石先生的子女后代也就不会反对。

至于历史上一些“文痞”,“政痞”以礼教包办为由抛弃糟糠而不办理离婚手续,打着自由恋爱旗号,行寡廉鲜耻之事,误人终生实乃禽兽,也会是“佳话”?!

杨翁之恋本也无可厚非,一个丧妻孤老,一个寡居。男女之事实属正常。不正常的是男女之事夹杂了,科研助手的身份,让人诟病。

所谓的骂也就是一伙“网痞”骂骂,正常人忙着自己的诗和远方,懒得去关注。


凯腾聚知

这个问题说来复杂其实也不复杂。

一,齐白石和杨振宁所处的时代不同。虽然相差不过几十年,但苍桑巨变。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看法大不一样,恍若隔世。

二,齐白石当时选择的是一般护士,并且是以陪护身份进家的。(个人认为也没有传为佳话)。而翁帆是大学出来的高材生,知识女性,影响面不一样。

三,齐白石不仅是一代绘画大师,而且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一直是在家乡故土一一中国。有着很高的威望和人设。

四,扬振宁长期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获得诺贝尔奖也是以美籍华人身份。直到晚年才回到祖国。这让人们不大理解。觉得他在祖国最需要又是他最能干的时候没有回来报效祖国,而到快80岁时回祖国养老来了。不久又传出他和翁帆的婚姻。这时他82岁,而翁帆28岁,年龄相差54岁。于是人们更不能理解了。各种非议难听话接踵而来。

但是,人们对杨振宁的科研成就和他对世界物理科学的巨大贡献是赞许的,对他回国以后为国家科学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召引人才等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是看在眼里。对他的认识和看法也在渐渐发生改变。







谁怜一灯影

传为佳话倒也不见得,没有这么多人骂倒是真的。你问为啥,喂猪呗!

年代背景不同了,那时流行这个,比如张大千。还许多文化大咖与名流追逐自由恋爱~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女子留在家里,不休也不管,另外再娶一个或n个城市女子。

这种流毒遗传很远,解放以后一些进城干部也曾流行换媳妇儿。对此,毛泽东和林彪都提出过严肃批评。

这两种背景下,胡适之先生与江冬秀女士,冯玉琦中将和张洁女士(家伯和伯母),逆潮流不动,值得尊敬。


胡适之与江冬秀伉俪


从左到右伯母、伯父、家父、家母、拙荆

摄于湖南长沙八一路省军区大院。


冯国强字非墨

五岁男人喜欢五岁女孩,十岁男孩喜欢十岁女孩,十八岁男孩喜欢十八岁女孩,然后直到八十八岁,他们还喜欢十八岁。😄😄😄


食色性也本人之常情,更何况有条件,有追求有理想的三有青年,齐白石和杨振宁。再说现在社会讲究五子登科,五子完备,哪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咧。

所有非议不过羡慕嫉妒恨,还有心中不平而已。

至于为何大多数人容忍齐白石,看不上杨振宁。原因吗很简单。


第一,科技时代不同,杨振宁错就错在活的太久,活到啦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他的事迹弄的人尽皆知。而齐白石老先生不一样,那时候信息传播不广。知道的人不多,非议自然少些。

第二,政治时代不同,齐白石是从清朝到民国再到新中国三代跨度时期都经历过,那个时候三妻四妾很平常,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一夫一妻制度。社会容忍度高。而杨振宁则不同,他在西方世界生活那么多年,又在新中国,大发展之后回国,社会风气早已发生根本改变。


第三,两人性格不同,齐白石是真正的风流艺术家,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好色,给人以坦坦荡荡的感觉。而杨振宁则不同,性格内敛,做科研研究,不善言语。他做这样的事情,就让人觉得鬼鬼祟祟。


第四,诉求不同,齐白石是为喜欢而喜欢,他说我爱,我就去追,而杨振宁则不一样,他说凡凡是上帝给我晚年最好的礼物,这是以照顾的形式去做。虽然都是对等交易,但是格局,高下不同。

第五,出镜频率不同,一个是已经作古的伟人,一个是现在还活跃于公众平台的曾经伟大的科学家。这两个人给大众的感官肯定是不同。

最后补充一句杨振宁把所有的才华和能力全部贡献给了他乡,回来安享晚年,这才是别人诟病他的根本原因。

想想钱老,在想想杨老,突然觉得,有些事情,发生是应该的。


阿斗不傻


齐老与弟子们


齐老很难像唐伯虎点秋香一样津津乐道,赞叹齐老老当益壮,为妙龄佳人的爱情做出杰出贡献!非议杨振宁默认齐白石,福垊以为原因有四,先扼要了解下两位。


齐夫人们

齐白石(1864.1.1-1957.9.16),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湖南人长沙人,北漂之祖。原配陈春君,生五子。57岁娶18岁胡宝珠(1903-1944),生老八难产而死。84岁娶夏文珠。91岁娶伍德萱。93岁拒44岁的女性,迎22岁的女生,未入洞房即升天堂。


杜夫人们

杨振宁(1922.10.1-),出生地安徽合肥三河镇,美漂(赴美)之父。原配杜聿明女杜致礼,继室翁帆。



一 职业不同。

齐白石是艺术家。画、印、书(法)巨匠,放荡不羁,风流倜傥,仙风道骨。自古才子皆风流,并将不少才子传为佳话。民间多将他们的风流韵事当成传奇故事,但齐老太花了,也就冷处理了。

杨振宁是科学家。科学讲究严谨,故而影响民间对其私生活无形中监督。一个花心或者好色的科学家不可靠,技术宅嘛!内向、孤僻、质朴、严谨、超牛才是科学家。比如像袁隆平。

二 居住地不同


女徒弟们

齐白石一直在国内搞艺术,日本侵华时表现的很有风骨。解放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而且国内有大批弟子。他在国内,几乎如同神圣,就连康生都起个鲁赤水,把自己抬高到与齐老同名。他还有很多弟子,尤其是女弟子。他对男弟子苛刻,不准见师母,对于女弟子那是百般宠爱,更何况还有无数的铁粉。



杨振宁在抗战时,在美国避难,并入籍,解放后还没回国。那时最仇视美国连同华人也仇视,至今不少国人对华人和美国还不能正确对待。改开后他对邓公提出培养青少年程序员的建议,还在清华大学做教授。

三 妻族及交友不同。

齐白石民间艺术家,挥洒随性,在景物和美女中激发灵感,提升艺术谁准。妻家、朋友都是普通人。

杨振宁是杜聿(yu)明的乘龙快婿,老杜国军中将是战犯。虽然老杜被改造成功了。杨振宁的朋友自然都不是凡夫俗子了。这就更增添了民间对他的仇视和误会。

四 其他方面。

①齐老已去世,为贤者讳,人死为大。杨先生健在,加上以上原因,有人不服有人妒,批如潮水。

②齐老的小夫人多以秘书、护士身份过渡而来,比较隐晦低调。而杨先生高调公开迎娶。

③齐老时期信息传播受限,现在是信息爆炸。


福垊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82岁对28岁,这对于传统文化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即使杨振宁在科学界的地位如此之高,也难以掩盖舆论的侵袭。仔细分析杨翁二人结合的前因后果。翁帆在此之前本有一次婚姻,具体是跟谁没有太多的所闻,在期间,翁帆辞去了工作,作为一个全职太太在家。但由于性格等因素,翁帆失婚了,年仅28岁的她失落茫然,选择重回学校,由于之前翁帆被校方派遣接待一些名人学者,所以大多她都有联系,其中杨振宁便是最有名的。本想着能在这些名人身上找到自己摆脱困境的方法,随着与杨振宁联系增加,关系也愈加亲近,此时的杨振宁单身不久,而翁帆也刚好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二人渐渐便培养出了感情。遂杨振宁的求婚并没有什么阻碍。杨振宁曾坦言,与翁帆结婚时因为妻子的去世,翁帆出现的正好,自己怕老年的孤独,即使没有翁帆,也会另寻其他人结婚。一晃快十四年了,舆论渐渐接受,或者是慢慢沉静。

再看看齐白石,相比齐老,可比杨振宁感情生活丰富。12岁与童养媳陈春君结婚,育有五子,56岁因到北京发展,妻子在老家,所以妻子给齐老找了17岁的随从胡宝珠,次年,齐老便娶了胡宝珠,并生育七子,83岁时,胡宝珠生最后一子难产去世。次年他开始招干女儿,女护士,期间不乏四十多岁的护士长,二十多岁的小护士,齐老都有过暧昧,直至离世,身边都有女人陪着。


二人在这方面,很明显齐白石更胜,那究竟什么原因使大家只针对杨振宁的事儿不松口呢?下面我说说我的观点:

1、媒体的力量,杨振宁的事儿原本只是家事,谈个恋爱,结个婚而已,闹得沸沸扬扬还是媒体想要从中整新闻,如果是普通人以老娶小,恐怕就村子里闹一闹就完事儿,但杨振宁是谁,我们的大教授,大科学家,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人,拿出来闹一闹肯定吸引人。



2、齐老已然离世,而杨振宁仍在,吵一个死人的八卦肯定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就像你见过哪个媒体整天没事儿说哪个皇帝招了多少嫔妃一样,没有意义。生前炒人,死后炒物。

3、齐白石怎么着也算个大艺术家,在很多人心里艺术家形象本身就是比较放浪不羁,不在乎世俗眼光那种,但科学家在人们心理却是谨慎,高端,不容置疑的形象,所以杨振宁的事儿刷新了很多人的三观。

4、齐白石1957年就去世了,那个年代大家都还在愁温饱的问题,哪有时间管别人的家事儿,并且媒体也不发达,没有人传播。但杨振宁的事儿已经是2004年,对当时的人来说,刚走出贫困,有了些空余时间作消遣,茶余饭后总需要点什么,杨振宁正赶上好时候了!

总的来说,两位老人都是当代精英,一位文化界,一位科学界,其实没必要拿他们的晚年作为炒作的对象,干嘛那么关心人家的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