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杨振宁、李政道抛开个人的看法,谁的学术成果更多更大?

昌邦wz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很难去评判巨人的成就,即使是现在的物理学家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他们的境界?


刘杨胤祥


杨振宁、李政道抛开个人好——恶,谁的学术成果更多更大?(特别是分开后)

“两个人分开后杨振宁老先生的学术成果更多更大”!

杨振宁与李政道

此回答依据有以下几点

其一、事实上杨振宁教授的学术成果的确成就非凡

我们知道两个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发现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而一同摘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人因为合作写了写一篇诺奖贡献级别的论文而得到诺奖而被世人所熟知。

此后两人产生矛盾分开。

李政道自从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在学术上再也没有大的创见,渐渐趋于平淡。)

而杨振宁却愈战愈勇,同时在四个领域获得了10多个具有开创性的诺奖级科学成就。

他的十多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分别是:

(A)统计力学

(1)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2)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 论文序号: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

(4)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5)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6)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7)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杨振宁与其助手米尔斯

杨-米尔斯的规范场论,其实在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之前的1954年就已经发表了,也称“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当时并没有被物理界所重视,当诸多学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及七十年代引入“对称破缺”(broken-symmetry)后,逐渐发展成标准模型!

此标准模型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基础物理的突破方向。

总共有十几位科学家在研究杨振宁规范场论中获得诺贝尔奖!

显然通过以上事实可以看出杨振宁的学术成果是远远高于李政道的。

其二、杨振宁被评为影响世界千年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根据2000年,《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只有20多人上榜,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第18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在世的物理学家,也是唯一一位华人。

还有根据杨振宁的杰出贡献,1994年,富兰克林奖章和鲍威尔奖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词说到杨振宁的成就(规范场论):“这一理论模型已经与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成就比肩,并必然将对未来产生可相提并论的影响”

显然在世界范围内杨振宁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

其三、同行的评价

判断一个人的伟大与否要看他的同行怎么说?

丁肇中说:”中国人在国际科学坛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绩者乃至杨振宁始。“

邓稼先说:”如果不是诺贝尔奖规定,每个人只能在同一领域获一次奖的话,杨振宁应该再获一次诺贝尔奖,他不但影响当代,他的前瞻性是将以世纪来论的。“

年轻时候的杨振宁与邓稼先

清华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杨振宁帮助清华物理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

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说:“杨先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

美国权威机构富兰克林研究所称赞美杨振宁的研究成果:“对二十世纪下半叶基础科学研究的·广大邻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人类对宇宙基本作用力和自然规律提供了理解,并且认为杨-米尔斯理论从“深远地重新规划了最近四十年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地发展,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地工作之行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有类似影响”。”

显然在世界范围内杨振宁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

那么本题的答案两个人相比显然是杨振宁的学术成果是更多更大的。


zhenyam


杨振宁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50年度的诺贝尔奖金。后来两个人分道扬镳。从后来的发展来看,似乎杨振宁的成就更大一些。反而李政道在获得诺贝尔奖金后,基本没有取得一些像样的成绩。

杨振宁的成果在后来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奠定了在物理学的地位。

包括,一是相变理论,二是玻色子多体问题;三是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四是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五是非对角长程序。

这些成就,任何一项都是举足轻重的成就。

另外两个人的共同的成就在培养中国的学生,促进中国的科技发展上。

像中国的博士后制度就是李政道提出的。

1、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年杨振宁和合作者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这几篇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它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

2、玻色子多体问题

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与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

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和李政道用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和黄克孙、李政道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

他们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不过,这个修正项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而得到了实验证实。

3、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

1969年,杨振宁和杨振平将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问题推进到有限温度。这是历史上首次得到的有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模型在有限温度(T>0)的严格解,这个模型和结果后来在冷原子系统中得到实验实现和验证。

4、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1961年,通过和Fairbank实验组的密切交流,杨振宁和Byers从理论上解释了该实验组发现的超导体磁通量子化,证明了电子配对即可导致观测到的现象,澄清了不需要引入新的关于电磁场的基本原理,并纠正了London推理的错误。在这个工作中,杨振宁和Byers将规范变换技巧运用于凝聚态系统中。相关的物理和方法后来在超导、超流、量子霍尔效应等问题的研究中广泛应用。

5、非对角长程序

1962年,杨振宁提出“非对角长程序(off-di-agonal long-range order)”的概念,从而统一刻画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1989到1990年,杨振宁在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Hubbard模型里找到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本征态,并和张首晟发现了它的SO(4)对称性。


管理专家李江涛


作为诺奖获得者,两位必定有极高的成就,作为普通人很难就学术研究给予评价。就如同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一样,杨振宁直接参与国内前沿科学的探索,李政道间接分享了科研成果,二人难分仲伯。如果非要评判,只能源于爱国情怀,杨振宁更可敬,毕竟有许多学梓能现场聆听,接受现实指导。


谁说厚物载德


悟空小秘书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但他们二位的专业水准本人根本无法探知,因为他们的成就就一般人而言,根本看不懂。

我们大众看二人的成就,无非是看他们的奖项、其他科技牛人的评论,或者他们的研究项目的名称,这些虽然可以反映出一些内容,但恐怕以此来评判二人的高低会差强人意。

科学家的成就除了现在在理论上的建树,还在于实践的应用,这个应用包含现在就开始的应用,也包括对将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相关技术的影响,所以,本人认为比较二人的学术成果谁更多谁更大,没有意义!

就像有法学教授说“应该立法一律将与14岁以下幼女实行性行为定为强奸罪”,而一个没有多大名声的律师认为,废除“嫖宿幼女罪”,一律将与14岁以下幼女实行性行为定为强奸罪一刀切,也不妥。却遭到了教授的讥讽。

就是如此,教授的言论会被重视,但是否符合事实?是否有助于社会进步?

他没有考虑业务,考虑的是他的语言霸权。

科学家也是如此,我们关注他们的成果即可,关注他们的排名没有意义,只是口舌之争。

就像教授维护他的言论,只是虚荣吧了。


郭广吉律师


那还用说,一定是杨振宁先生,杨振宁还有两个学术论文可获诺贝尔奖,一个是由于他的身体原因不能去领奖,本人不去就取消,还有一次也是客观原因而再次错过


翰墨荣华


杨老科学成就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最大没有之一,不解释不接受反驳!


Soulmate01


从学术成果论文发表来说杨的贡献大,但两人身居海外,都对祖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红红火火162991583


两位科学家都在本业领域做出做到了极致的贡献。谢谢大儒。


小喜说喜尚棉


我好像没资格评论。他们的理论我都不懂,请不要让我不懂装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