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土海南:三十而立,君子好逑

风从海上来,潮起海之南。

闯海南,残酷与感悟

1988年,冯仑第一次登陆海南岛,燥热,破败,让这位当时还留着长发的青年很不习惯。

然而短短5年后,冯仑与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刘军、王启富一起创立的房地产公司万通,就在海南房地产热潮中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小目标”1个亿。

如今,“万通六君子”早已分道扬镳,冯仑在北京建起了CBD。但没有人能够否认,如今活跃在中国商界赫赫有名的人物,许多都曾有“闯海南”的经历。

海南建省的1988年,马蔚华39岁,戴志康24岁,陈峰35岁,方风雷36岁,冯仑29岁,潘石屹27岁,王功权27岁,这些至今叱咤商界的显赫企业家,都曾是最早的海南“闯将”,周末常去海口的郊区喝茶聊天。

农夫山泉、养生堂创始人钟睒睒,当年从《浙江日报》停薪留职,跑到海南做起了蘑菇生意,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鲸吞沃尔沃、戴姆勒奔驰的吉利汽车大鳄李书福,也曾在1992年带着8位数的资金闯滩海南房地产,不料却一脚踏空全部赔光。

潮起潮落,有人折戟沉沙,有人功成名就,海南让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自然生长起来的创业者、企业家领略了市场的残酷。

一切都在1993年6月戛然而止——中央突然下发文件,抽走大部分投资房地产的国有银行贷款,数百亿资金被冻结。顷刻之间,建立在泡沫上的2万家房地产公司倾覆95%,大批地标性项目烂尾。

三亚凤凰岛夜景

如今,业内人士都知道SOHO是一家只在一线城市繁华地段做项目的房地产公司。其实,这样的定位源于潘石屹走出海南时的感悟:房地产不能做成参天大树,而应做成爬山虎,只有工业、农业、旅游等各行业发展起来,房地产才能发展起来。

冯仑对那段闯海经历滋味复杂,他坦言海南教会了他许多市场经济运作规则。2000年以后,万通陆续被后起的房地产公司超越,但冯仑依然坚持稳定增长策略,从不盲目扩张。

显然,当年海南房地产的崩盘意义深远,张宝全、冯仑、潘石屹后来都远离“炒楼”的偏门左道,走向“中庸”的经营哲学。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即正道,正即正中。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不高不低都是正中。中能够占有一定的位置,因为中代表了最牢靠、最平衡、最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正道就是大多数人应奉行的求取钱财之道。

新时代,复兴与机遇

2008年,海口最著名、荒废达十几年之久的明光国际大厦,摇身一变成为国际五星级大酒店;泰华南路闻名当地的废楼则改造为生生国际广场,升级为国际一线奢侈品顶级购物中心。

伴随标志性烂尾楼得到处理,海南经济正式走出阴霾。

即便面对“失去的十年”,海南人也从未气馁。尤其是在2003年以后,海南率先取消农业特产税,博鳌亚洲论坛落户三亚,启动“大特区与大都市互动合作”,执行“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海南迎来了一轮复兴发展期。

据不完全统计,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海南先后有近百项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是最“拼”的省份。

2009年12月,最重大的利好揭开帷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时隔多年,海南一系列重大配套及活动顺利落地,并渐成规模。包括环岛高铁、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博鳌机场、三亚免税店、美兰机场免税店、博鳌国际论坛、环海南岛公路自行车赛、海南岛欢乐节、海南三月三。与此相伴随的,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也在相继进入这片热土。

新时代的开发商翘楚,融创的孙宏斌、恒大的许家印、碧桂园的杨国强,都把海南视为“第一投资抄底目标”。与当年炒楼花赚快钱不同,几位“大玩家”瞄准的是生活、度假、文化、健康、娱乐全面解决方案,做细水长流的生意。

比如,海花岛旅游综合体、三亚亚特兰蒂斯、富力海洋欢乐世界等项目,都是以旅游带动整个片区房地产发展,并极大地改变了海南“欠发达地区”的旧有印象。

伴随海南复兴,最早“押注”的企业都收获颇丰。海南房价的坚挺,为恒大股价的节节攀升贡献了重要力量,许家印以2900亿元身价过了一次中国首富的瘾。而孙宏斌的身价也在一年内增加了6倍,从而储备了融创大手笔收购乐视、又大手笔退出乐视的充足弹药。

航拍海南三亚国家海岸海棠湾酒店建筑群

“自贸港之后的海南新机遇,肯定不是大部分人认为的奢华酒店、天价豪宅。”常小铁说,海南旅游的可开发范围很广,更多的业者开始向这方面的细分市场挖掘商机。“可以预料,医疗型、养生型旅游在未来会非常受到欢迎。”

旅游、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医疗健康、现代金融服务、会展、现代物流业、油气开发、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业、房地产业与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已被海南省列为12大重点产业。在2017年,12大产业产值增速超过1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新海南,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