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既然已经决定把皇位传给雍正,为什么不提前把十三阿哥放出来?

勇士224

是问的康熙皇帝为什么不提前放出十三阿哥胤祥来辅佐皇四阿哥胤禛顺利登基吗?

这就是康熙帝的高明之处,决定把皇帝位置交给谁,只有康熙帝自己明白,别人是无法知道的,虽然有遗诏,但是已经存放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没有那一个人胆敢以身试法去乾清宫碰那东西!

还有一条;乾清宫是神圣的地方,森严壁垒,没有人能私自进得去,或者说进去拿到了又有什么用?

康熙驾崩前的“夺嫡”形势

浏览康熙帝对确认皇储的足迹,就可以看到康熙帝的继承人最后定格在皇四阿哥胤禛身上,但是在皇四阿哥胤禛与皇十四阿哥胤禵这二位之间存在着争议很大。

原因有三:

一、康熙五十一年至康熙六十一年这十年之间“九王夺嫡”是竞争最激烈的十年,大阿哥胤禔、被废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及十三阿哥胤祥已然排出夺嫡队伍,剩下的五位皇子都是精英,因为太子位空悬着,都眼巴巴的惦记着那个皇帝宝坐。

二、剩下的竞争皇储;名义上只有两个团队,一个以四阿哥胤禛为首的团队,只有他胤禛独身一人,因为他的忠实支持者十三阿哥胤祥已经被圈禁。第二个团队是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老九、老十、老十四集团四人,虎视眈眈。

三、皇八子胤禩由于夺嫡中公选新太子锋王毕露,又不知养悔,在康熙五十七年死鹰事件中被康熙帝断绝了竞争太子位的可能性,转而扶持即将出任抚远大将军王的皇十四阿哥胤禵,看似夺嫡落下帷幕。

实则皇储继承人的争斗在四阿哥胤禛与十四阿哥胤禵两人之间展开并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暗中较劲!

康熙帝的合理铺垫

就是在这个康熙五十七年,西北的准格尔部发生了叛乱,而且把朝廷派去西北大营的传尔丹部的六万大军让罗卜藏丹曾打了个全军覆没。

虽然需要一位皇子带兵,但是康熙帝的布局不但合理,更让人们摸不透的是;懂兵的阿哥只有两个;十三阿哥胤祥继续圈禁,让皇十四阿哥胤禵出任抚远大将军王。

出师典礼极为隆重,用正黄旗纛、亲王的体制,朝廷上下官员似乎明白了;他才是皇帝继承人!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只有邬思道解释的清楚,看的明白:这是康熙老皇帝的调虎离山计策,最能闹事,惹是生非的阿哥就是十四阿哥胤禵,留在北京必定与八阿哥胤禩结党营私,不如派去西北大营去带兵打仗,远离京城,然后派年羹尧任陕甘总督,既打了罗卜藏丹曾,又给了四阿哥胤禛的空间。

康熙帝的用心良苦

康熙五十七年抚远大将军王是康熙帝导演的一场大戏,此刻在康熙眼里已经默认了皇四阿哥胤禛为皇帝继承人,可是为什么不把俠肝义胆的十三阿哥胤祥放出来帮助皇四阿哥胤禛料理、或者帮助胤禛?

一、这是在保护十三阿哥胤祥,因为他的争强好胜,因为他的侠肝义胆,因为他是一位直性子人。

二、康熙帝不想让儿子们流血,不想让儿子们争斗,把十四阿哥胤禵放到大西北青海就是这个意思,一旦放出十三阿哥胤祥,难免又陷入党争之中,谁知会发生什么事!

三、康熙帝不敢保证十三阿哥胤祥就是站在四阿哥胤禛一边,如果站错队,又是让他陷入困境。

四、留着四阿哥胤禛登基后赦免十三阿哥胤祥,胤祥定会感激未来的新皇帝,忠实的为新皇帝效力。

五、皇四阿哥胤禛自称为“孤臣”,康熙帝就成全他的愿望,做一位孤家寡人才是帝王的本色,如果把十三阿哥胤祥放出来,真的与四阿哥胤禛搅到一起,岂不坏了孤臣名声。



事实证明;胤祥下场最好

事实胜于雄辩,康熙帝不愧为一代明君,所有的步骤都是按照康熙帝的策划而进行的,康熙六十一年的康熙帝驾崩印证了这一点。

如果按照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演绎描述:外面有年羹尧控制抚远大将军王,内有隆科多管着九门兼领着宣诏大臣,就在这一夜,已经确定皇帝继承人的皇四阿哥胤禛,用金牌令箭放了十三阿哥胤祥。

十三阿哥胤祥,如同放出来的一只老虎,稳稳当当的拿下了京畿卫戍,进一步巩固了雍正帝的皇权。

在雍正皇帝执政的未来日子里,十三阿哥胤祥为雍正帝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积极贯彻落实雍正帝的刷新吏治,至于雍正帝与他的亲弟弟大将军王胤禵,康熙帝活着的时候就对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说:你生的这两个儿子呀!

(图片来自网络)


日尧居k古史

康熙为了将皇位传给老四胤禛,提前做了五步准备!

第一,就是将老十三软禁起来!

老十三是位“侠王”,忠实的四爷粉丝,经常给老四冲锋陷阵。康熙必须把他关起来,不让他搀和夺嫡的事。这也是为了保护他,大阿哥和太子已经算是废了,老十三必须保护好,留着给胤禛用。

同时,康熙这么做,表面上消弱了老四的势力,让老四成了“孤王”。没有老十三在,胤禛少了一个为他“拼命”的人,手里也无兵可用。这样,八爷党自然觉得老四被打压了。老十三被打压,释放出一个假信号:老四一派不行了。

第二,康熙封老十四为大将军王,分化八爷党势力。


太子二次被废以后,正好遇上西北战败的事。大家都以为谁能当“大将军王”,代替皇帝亲征西北,谁就会是皇位继承人。康熙把身为八爷党的老十四提拔出来,一时间,老十四成了“准储君”!老八把注意力从老四身上转移到老十四身上。老十四本来是八爷党,现在康熙将八爷党也给分化瓦解了。于是,才有了康熙大寿之时,老八将老十四的送给康熙的寿礼掉包成死鹰的事。

第三,让老四府邸的奴才年羹尧任陕甘总督,控制老十四的粮草。

老十四能出任大将军王,有一个交换条件就是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八爷和老十四都想拉拢年羹尧,年羹尧也是“首鼠两端”,背着胤禛跟他们勾搭。因此,老八和老十四以为能将年羹尧跟自己拴在一条船上。可惜,邬思道做媒,让胤禛娶年羹尧妹妹秋月为侧福晋!年羹尧成了胤禛的小舅子,他只能专心支持胤禛。

这样,老四胤禛即位以后,有年羹尧控制西北的粮草供应。老十四没有粮草,他也不能带兵谋反。毕竟,西北本来就缺粮,不可能就地筹集粮草,只能依靠从内地经陕甘转运粮草。

因此,老十四在康熙暮年被放出去做“大将军王”,远离京城。其实,就等于被排除出“继位人选”。大家设想下,康熙死了,老十四远在西北,怎么继位?就算是康熙遗诏让他继位,老八等人也早改了密诏,立自己为皇帝了。总之,康熙不会让未来储君远离京城,这个权利中枢的。

第四,康熙将马奇,张廷玉等人降职,让他们不要参与夺嫡之争。

因为,辅佐错了皇子,这些官员会被新皇处罚。然而,辅佐对了皇子,这些大臣又容易持功自傲。于是,康熙将他们降级处罚,等待新君登基以后,重新提拔重用。这样,他们对新君会感恩戴德。

第五,秘密召见隆科多,提拔隆科多为九门提督,掌管京城防务。

康熙用两道密旨控制住隆科多,让他如实宣读传位诏书,辅佐新君登基。隆科多早就跟舅舅佟国维商量好了,他就等着康熙召见他。佟国维明白,只有康熙钦定的新君,才是“铁定”能继位的。所以,让隆科多将宝全押在康熙身上,全力支持康熙的旨意。

因此,隆科多如实宣布传位诏书,拥立胤禛登基。并且,在八爷党不想向雍正下跪时,隆科多以是否“不想作大清的臣子”威逼八爷、九爷、十爷,让他们向雍正下跪!雍正顺利登基!

康熙觉得,有这五步准备,胤禛就能顺利登基。其实,我也觉得有康熙这五步旗,雍正登基一事已经是万无一失了。

首先,有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支持雍正登基。九门提督手里有两万余人马,控制着京城九门防务。只要隆科多专心支持雍正,就没有人敢在城内谋反。而且,隆科多确实派兵将京城戒严了。

其次,就算是丰台大营或者西山锐建营的几万兵马被八爷党控制。但是,老八等人就在京城,都在新皇老四的把控之下。他们敢率兵谋反?开玩笑!他们敢攻打九门,老四就敢先灭了八爷党全家!

最后,丰台大营的等士兵也不是二百五,攻打京城,那可是株连九族的死罪。而且,他们将领的家眷都在城内。如果他们在城外谋反,只要雍正一道圣旨下去,隆科多直接就把他们家人带到城楼上,挨个砍了!

所以,康熙没有放出老十三,因为真的没必要。

但是,邬思道觉得隆科多态度不明,于是,想到了用被圈禁的老十三控制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

首先,邬思道这么做,主要是不知道隆科多的态度。所以,请老十三出面控制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这样,有这两处兵马在手,如果遇到危险,还能有兵反击。

其次,当邬思道知道胤禛继位以后,依然让老十三出马,应该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怕老八武力谋反。不过,我真的觉得,老八已经不敢谋反了。隆科多把控九门,丰台大营的兵就进不来!除非强攻!但是,那是谋反!他们敢?!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其实康熙不把十三阿哥胤祥放出来,对雍正继位还有好处,这就是康熙的高明之处

看过《雍正王朝》电视剧的都很清楚,在康熙驾崩的当晚,各位皇子都蠢蠢欲动,本来四阿哥的优势并不是很突出,甚至康熙亲口说传位于四皇子,八爷党都不承认。就在当夜,十三阿哥从宗人府被释放出来,迅速接管了丰台大营的军权,迫使八爷党认输,保证了雍正的顺利继位。

康熙已经做好周密安排,稳住隆科多

能够坐稳皇帝位置的关键,是拥有军权。这是八阿哥和四阿哥都能看透的事情,康熙同样也是这样认为,所以利用两道圣旨,牢牢的拴住了隆科多的心,让隆科多以九门提督的身份护卫雍正继位,毕竟他手上有两万兵马。

剩下的就是丰台大营,康熙如果提前把十三阿哥胤祥释放出来,康熙传位给谁就是清清楚楚了,且不说康熙以什么样的理由释放十三阿哥胤祥,单单是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就会有所准备,毕竟他是手握十万兵马的大将军王,而且也是觊觎皇位已久的人。

不提前把十三阿哥放出来,目的是为了迷惑八阿哥和十四阿哥

当时丰台大营的主帅成文运是八阿哥的人,八阿哥一直以为丰台大营是自己全权控制,他拉拢的重点人物是隆科多。所以康熙是为了迷惑八阿哥,避免打草惊蛇,故意不能提前把十三阿哥释放出来,否则,八阿哥定会提前准备,还没等胤祥到丰台大营接管兵权,估计十三阿哥原来的部下早就被八阿哥调走或者杀害。

但是康熙肯定是安排好的,不然张五哥怎么会轻而易举的拿到皇帝的金牌令箭,一个金牌令箭就立刻能到宗人府把十三阿哥胤祥释放出来。

我觉得电视剧还有一个纰漏的地方就是,面对多年的苦心经营,皇位争夺的关键就在那一晚,八阿哥为什么不能想到十三阿哥会被释放出来。他完全可以提前把十三阿哥的旧部调走,或者对圈禁胤祥的地方多派兵马看护。

也许就是康熙的演技水平也很高吧,把八阿哥完全迷惑了,十四阿哥送死鹰作为寿礼的事件,康熙没有继续追查,让大家以为十四阿哥是康熙铁定的继承人,八阿哥甚至没有把四阿哥看的非常重要,就连四阿哥自己都认为夺嫡没有希望了,还是邬思道的点拨,才恍然大悟。

康熙的帝王心术真是太高明了。


小灿哥说历史

为什么康熙不提前把十三阿哥放出来,而是等自己驾崩后由雍正去放?其实这其中蕴含着康熙的良苦用心和帝王心术。

看过《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康熙鼓励胤禛做孤臣,因此胤禛从不拉帮结派,收买人心,而是甘愿做一个冷面王。

但是,冷面王也需要有帮手,十三阿哥胤祥是胤禛的好兄弟和得力助手,为他发挥了很多作用,遇到困难总是第一个冲上前。胤祥这个人任侠仗义,被康熙称为天不怕地不怕的拼命十三郎。

不过胤禛需要拼命十三郎,而雍正却只需要忠心耿耿的臣弟。胤祥如果还保持着他原先的性格,必然不能与阴鸷雄猜的雍正帝善始善终。康熙对此洞若观火。

所以康熙借郑春华的案子把胤祥圈禁起来,一关就是十年,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防止胤祥闯祸连累胤禛;二是为了磨磨胤祥的性子,把他打造成雍正的好臣子。

这下就可以理解康熙在临终前为什么不把胤祥放出来了。因为康熙要把这个机会留给雍正,康熙放那是先帝之恩,雍正放则是雍正降恩,两者意义截然不同。雍正放了胤祥,两人的关系便彻底摆正了,是君臣而不再是兄弟。

从此,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拼命十三郎死了,活着的只有小心谨慎的臣弟允祥,他连下围棋都不敢赢雍正。最后他终于积劳成疾,呕血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