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在最长的白昼,遇见天长地久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今年夏至的时间是

2018年6月21日

18:07:12 星期四

农历戊戌年 五月初八

日北至

日长之至,日影短至

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恪遵宪度抄本》

夏至,如约而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

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

就确定了夏至的日期

每年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

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

赤日炎炎,焦金流石

适量的降水对农作物无疑是一场甘霖

《荆楚岁时记》中记有:

“六月必有三时雨,

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正所谓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阳光照在大地上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夏至,天至中和

地至平和,人至清和

夏至逸事 ,闹中取静

青阶苔痕,东方既白

不知何时,日落霞出

夏至风情,晚灯约候

月挂梢头,相约黄昏

夏至蔬果 , 沈瓜浮李

溪上山涧,一席清涼

夏至尤物, 牵牛花盛

叶细枝柔,篱笆处处开

夏至风味 ,冰镇綠豆汤

绿水白心,一碗清凉

夏至时令,蛙鸣蝉噪

日暮不绝,原是酷暑盛夏

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八卦的理论中,

夏至时,阳气到达极致,

由芒种而起,上乾下巽的天风姤卦在夏至达到极点,

但盛极必衰,

易经中乾卦的卦辞“上九,亢龙,有悔”,对应的就是夏至。

阳气的极致下阴气开始产生,

也因此古代的夏至有了三候

一候鹿角解

麋与鹿虽属同科

但古人认为

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

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

而麋因属阴,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

仲夏三伏蝉,蝉鸣半夏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

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它的不厌其烦惹人心难平

遍现有生,唯人最长生

蜉蝣及夕而死,夏蝉不知春秋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

因在仲夏的沼泽地

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其名

炎热的仲夏

阴阳调和,万物皆宁

喜阴的生物欣欣向荣

阳性的生物开始消退

夏至风俗

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夏至亦是人间好时节

冬至饺子夏至面

夏至吃面是江南一带地区的重要习俗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

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夏至新麦已经登场

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麦粽和夏至饼

《吴江县志》:

“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

江南地区除了食面,还食“麦粽”

并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

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

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

俗谓“夏至饼”

解解馋消消遣

祭神祀祖

《周礼·春官》载:

“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

意为祈求消灾年丰

夏至时值麦收

农人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

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互相赠送折扇

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

“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扇”,借以生风

“粉脂”,以之涂抹

有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之意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

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

因此,要善于精神调节

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夏季

一个充满着无限可能的时节

适合与所有的美好相遇相知

花开花落,春去夏来

风轻轻地吹动着那一树的繁茂

夏至,炎炎夏日味渐浓

愿甜蜜多汁的西瓜

滋润你忙碌而无暇顾及的双唇

愿傍晚的一缕清风

吹散你额间的汗珠与忧愁

愿突然而来的一阵大雨

为你送来清爽与舒畅

夏至的来临

也意味着一年即将过半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开展

愿你辛苦忙碌的半年有回报

愿你有所改变,但仍能保初心

更愿你清凉一夏,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