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药用资源、栽培技术

白芨药用资源、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夹砂土的阴山缓坡或山谷平地种植。新垦地应在头年秋冬翻耕过冬,使土壤熟化,耕地则在前一季作物收获后翻耕一次,临近种植时再翻耕1-2次,使土层疏松细碎。栽种前翻土20cm以上,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及复合肥50kg,翻人土中作基肥。栽种前,细耕后整平,起宽1.3m、高20cm的畦,行道宽30cm,四周开排水沟[吉山花瑶]。

(二)栽种

南方气候相对温暖地区多于9~10月秋栽,西北较寒冷地区适宜3-4月春栽。栽种时按株距15cm,行距26- 30cm开穴,穴深8~10cm,每穴成品字形排放3个种茎,将芽嘴向外平放于穴底,覆盖一层厩肥或草木灰,施沤好的稀薄农家肥,然后薄盖3- 4cm厚的细土与畦面平齐。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白及植株矮小,其栽培地易滋生杂草,种植好后宜喷洒乙草胺封闭,并且每年至少除草3次。4月左右苗出齐时进行第一次除草,6月左右植株生长旺盛期进行第二次除草,1 0月左右进行第三次除草并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应浅锄表土,勿伤茎芽及根,在冬季全倒苗后应清理植地。

2。追肥

白及是喜肥的植物,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3-4次。第一次于4月左右,施稀薄的人畜粪水,每亩1500--1600kg;第二次于6月白及生长旺盛期,每亩追施过磷酸钙30~40kg与1500~2000kg沤熟后的堆肥充分拌匀,撒施在畦面上,中耕混入土中;第三次于8-9月,每亩施用人畜粪水拌土杂肥2000~2500kg。

3.排灌水

白及是喜阴湿怕涝植物,栽种地应保持阴湿,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尤其在7-9月应早晚各交一次水;短时间耐涝,但雨季要及时疏沟排水,防止积水引起块茎腐烂。

4.夏冬防护

在阳光直射地区,夏天需防日灼,可在畦的两边种2行玉米,玉米株距50cm,玉米成熟后,收获果实,茎秆10月中旬后砍除;冬季应做好防寒抗冰措施,可盖农家肥、草、覆土起防寒抗冻保温作用,亦可用薄膜盖起来越冬,但要每隔两天就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把薄膜揭开让它透气,待春季出苗时揭去覆盖物。

(四)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白及已发现的病虫害种类名录共计8种,其中病害3种(块茎腐烂病、块茎生理性腐烂、白及叶褐斑病),虫害3种(蚜虫、细胸金针虫、螨),其他2种(蜗牛、鼠害)。其中块茎腐烂病、块茎生理性腐烂和蚜虫等3种是危害白及生产的主要病虫。

1.防治原则

白及的病虫害防治应该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选育抗病性强品种、健康无病害和损伤的块茎作为种茎和种苗、科学施肥、科学田间管理等措施,综合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白及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农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其次选用化学农药,防治时应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控制浓度、用量、施用次数,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国标GB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品种,执行其中残留量最大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2。防治措施

白及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主,物理防治和施药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若必须施药防治,应采取早治早预防的原则。

(1)农业防治 ①选择无病虫害块茎作为种茎。②利用白及种子无菌萌发结合组培快繁技术培育出大量不带病毒的组培苗,再通过炼苗、驯化等获得大量健康白及种苗。③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栽种地阴湿,干旱时及时浇水,雨季及时疏沟排水;中耕除草减少机械损伤;发现病虫害植株及时处理;保持栽种地空气流通,防止原菌的萌发、滋生和传播。④做好冬夏防护工作,夏季防日灼,冬季防寒抗冰。⑤改良土壤,合理施肥,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促进白及良好生长。

(2)物理防治 用简单工具或光、热、温度及动物的趋性能来防治病虫害。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黏虫板杀成虫,达到降低田间落卵量;利用虫对糖、酒、醋的趋性进行诱杀;在幼虫盛发期进行人工捕杀幼虫;播种前深翻晒土杀虫灭菌。

(3)化学防治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农药品种,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等国家及行业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农药使用必须遵行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原则,控制使用次数和用量。

3。具体防治方法

(1)块茎腐烂病 患病块茎呈水渍状并黑腐烂,地上茎叶部分出现褐变长型枯斑或全叶褐变枯死。多发生在多雨季节,6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病害多发时期,虫伤或机械损伤可加重病变发生。防治工作,首先要做好排水,对地下虫害进行防治,减少机械损伤,发病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灌根窝或喷雾洽。

(2)叶褐斑病 一般白及成叶易受害,初生新野不易受害。患病植株的叶沿叶尖显现出现黄褐色云纹状病斑,少数患病较重植株整片叶都受害枯死,但同株相邻叶仍可正常生长。此病害通过研究发现,与种植环境有密切关系,一般在温室中种植的比田间种植的发生重,但此病的危害相对较轻。因此防治工作主要以加强田间管理的农业防治为主,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 000倍液喷洒防治。

(3)叶斑灰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可造成叶过早枯死。染病叶片初期出现褐色点状或条状病变斑,后扩大为褐色不规则大型病斑,多个病斑可联合成更大型的病斑,或覆盖全叶枯死。病菌的适生环境为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因此空气湿度过大时,病害加重,尤其是连续阴雨,病情扩展快速,6-7月为病害多发期。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初萌发,产生孢子并侵染新植株。防治工作,首先及时对有发病植株的种植地进行灭病原处理;发病期,可选用5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65%的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的多菌灵超微粉剂600倍液,或50%农利灵1 500倍液等喷施。

(4)蚜虫 主要在白及抽薹开花的嫩梢上产生危害,造成节间变短、弯曲、畸形、卷缩,造成种子瘪小。春、秋两季为蚜虫高发期,一年可发生十余代至数十代。因为蚜虫对黄光有趋性,对银灰色有负趋性,因此防治方法主要以物理防治为主,可在田间悬挂黄光灯或涂有黏虫胶的黄板对有翅蚜虫进行诱捕,或距地面20cm架黄色盆,内装0.l%的肥皂水或洗衣粉水诱杀有翅蚜虫,或在田间铺设银灰色膜或挂银灰色膜条趋避蚜虫。也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可选用l0%的吡虫啉4000~ 6000倍液,或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5%的保得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的王星乳油2000- 3000倍液,或10%的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喷施。

(5)其他虫害防治 其他虫害可在白及幼苗期,每亩用特丁硫磷1kg均匀撒在栽培地,或每亩用90%敌百虫0.18~0.2kg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8-10kg,撒放田间诱杀;在越冬代成虫盛发期采用灯光或糖醋液诱杀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