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想深翻,不知道用啥机械?那你得进来看看

入夏后,蔬菜价格低迷,很多地区的大棚西红柿、黄瓜等开始拉秧清园,又到了大棚蔬菜换茬的时节。近年来,随着重茬栽培越来越严重,大棚土壤恶化明显,土壤盐渍化、病虫害、板结等问题越来越多,菜农发现棚里蔬菜棵子越来越细,长势越来越差,产量越来越低。如何改良土壤,让很多菜农操碎了心,花多了钱,效果却难满意。

解决土壤问题

首选

措施

近年来,市场上针对土壤改良的产品层出不穷,既有补充中微量元素调理土壤养分的,也有微生物制剂补充有益菌改善土壤生态平衡的,还有腐植酸、海藻酸等改善土壤透气性的……种类繁多,效果各异。然而,这些产品都不能改变一件事,那就是土壤翻耕上问题重重,耕作层变浅,病原菌、有害物质不断积累,进而诱发一系列问题。

随着旋耕机的普及,很多菜农大棚土壤已经十几年没有深翻过。而多数旋耕机土壤翻耕深度只有十几厘米,上下土层翻动也较少,长此以往,犁底层上移,耕作层变浅,每年使用的几十方粪肥、几百公斤的各类化学肥料,大部分聚集在地表10厘米内,从而大大加重了土壤盐渍化,容易造成烧根,根系分布变浅,在深冬季节易受地温、浇水影响受伤老化,蔬菜自然长不好,易早衰。

经过试验,深翻土壤可以大大减轻土壤盐渍化,地表变绿变红甚至出现白色盐碱的情况大为改善,以往困扰菜农的未腐熟粪肥烧根也基本没有出现。蔬菜苗子定植后,缓苗更快,根系下扎更深,蔬菜长势更好,持续时间更长,产量提升明显。以往入冬后经常出现的蔬菜生长后期叶片变黄、早衰等问题,在深翻土壤后都不再出现,这在以往是不敢想的。

大棚土壤深翻换茬机

山东高密兴国机械厂推出的一款输送式大棚土壤深翻机很是吸引眼球,该机能够深翻30-60厘米,其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可以将上下层土壤调换混匀,确保底肥使用后均匀掺入土壤,从而大大加深耕作层厚度,减轻土壤盐渍化,避免了底肥聚集烧根的情况。

该机器之所以具有如此明显的优势,关键在于其精巧的设计。输送式土壤深翻机,选择履带式地盘,可实现原地掉头,在棚内操作灵活方便。

翻耕部位由链条带动的多层横向齿形刀片组成(可以根据翻耕深度调整),机器发动后,刀片切入土壤,将土壤全部提升到地表并向后撒出,从而实现土壤、肥料的均匀掺混。

经过深翻后,原有的犁底层和土层结构被打破,上下层土壤混匀,盐化较重、病原菌较多的地表土被翻到地下混匀,病菌失去繁殖条件,也大大扩展了耕作层土壤,增加了根系下扎深度,对提升蔬菜抗逆性、促进植株健壮作用显著。该土壤深翻机选用68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动力强劲,一般2小时左右可翻地一亩。

微型挖掘机

以往,市场上常见的小型挖掘机高度和宽度与上期介绍的输送式大棚土壤深翻机差不多,大都在1.3米以上,同样面临进出大棚困难的情况。近年来,不少厂家针对大棚深翻的特殊需要,对机体进行了较多的改进,使之更加适应大棚深翻作业需要。

大棚用挖掘机主要在两个方面做了改进:一是机体微型化,挖掘机的宽度、高度大大减小,很多微型挖掘机的高度和宽度都控制在1米以内,能够较容易的从大棚门口进出,不需要专门搭建进出通道,便于操作。二是在机体前加装土铲,便于将挖掘后的地面整平。

当前,微型挖掘机在大棚中的使用已经较为普遍,实用性较强,是大棚深翻的重要选择机械。

改进微耕机

旋耕机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翻耕机械,在棚室内,受立柱、空间、进出等因素影响,多采用微耕机进行翻地。然而,受动力较小、旋耕刀具不合理等因素影响,旋耕机翻地深度有限,一般微耕机翻地深度不超过15厘米,属于浅翻地。近年来,因为普通旋耕机长期连续使用造成的耕作层变浅、犁底层上移的状况,已经成为制约棚室蔬菜生产的主要问题。

超过22厘米的翻地,方可以称为深翻,微耕机能否达到这个深度呢?寿光宏野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大棚专用的深耕机,该款微耕机在两个方面做了改进:

一是旋耕刀具不同。普通的旋耕机,多采用斜削刀具,翻耕过程中容易压实底层土壤,犁底层通透性大大下降,造成耕作层变浅,严重影响蔬菜的根系下扎,加重烧苗、肥害、根部病虫害等的发生。改进后的旋耕刀具,变成了小镢头形的刀具,翻地过程中不再是刀具旋耕,而是多个小镢头刨地。如此,旋耕刀具压实犁底层的情况得到改善,可以让刀具入土更深,翻地效果更好。据了解,改进后的机具直径在46厘米以上,操作时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保证翻地深度达到深耕标准。

二是安全性更好。微耕机结构简单,安全防护较差,菜农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提高警惕,否则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经过改进,宏野微耕机实现了手离即停,不管微耕机正处于什么状态,只要人手不再握着操作杆,机器立即停止工作,这使得改进后的微耕机安全性极佳,十多年来从未出现安全事故。除此之外,微耕机价格便宜,菜农购买后多是自己用或者邻里用,棚里情况都比较了解,不会通过耕地传播根结线虫、病原菌等,有利于防病。当前,新建大棚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菜农也越来越注意避免病虫害传播进棚,尤其是根部病虫害,自己购买使用旋耕机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个缺陷。

总体来说,改进后的微耕机虽然难以实现超过30厘米的深翻,但完全可以满足日常情况下的翻地需要,且工作效率更高,一般1.5小时左右就可翻地一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