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单兵口粮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味道如何?

杨先富762

萨沙试吃解放军单兵口粮单挑全世界第一集:13自热口粮PK09自热口粮

军用口粮对于一支部队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了生死存亡。长征时期,红军没有什么军用口粮,都是发一些米面,自己设法煮熟而已。过雪山草地之前,战士们被告知无法生火,于是提前将青稞面煮熟,装在干粮袋里。这应该就是解放军最早的军用应急口粮。这种面没有滋味,只是单纯的维持生命而已。草地经常下雨,一旦干粮袋被雨淋以后,青稞面就成为糊状,根本无法下咽。但即便是这种面糊,也是严重不足。草地里死了很多战士,都是死于饥荒和受冻。朝鲜战争时期,大家都知道的炒面炒米取代了战士们自己制作的口粮。所谓炒面,比较高级的做法就是将面粉与大豆、芝麻等物一同炒熟磨碎。一袋炒面大概有7到10斤,可以维持志愿军约5天左右的攻势。超过这个时间,干粮就会吃尽,必须撤退了。后来美国佬李奇微摸清了这一点,推出了著名的七天战术。先是故意撤退,同志愿军保持距离,等到一周后志愿军补给耗尽,再全力发动反击。炒面严重缺乏维生素,长期食用不仅倒胃口,还会带来牙龈出血、口角炎、唇裂、夜盲症、干眼病等多种病症。很多志愿军老兵,退伍后终生不吃面食。萨沙看过一个回忆录,有一次一群七十多岁的志愿军老战士聚会。晚餐最后,服务员端上了几碗当地出名的油茶面。几个老战士看到以后,一致都让服务员立即将面拿走,光是闻一闻就要吐了。

中越战争时期,军用口粮终于制式化(压缩饼干和几种罐头),成为解放军战士每日的军粮。自然,这种军用口粮还是有很多问题。热量大体是够了,罐头口味也相对不错,其他方面就差了。多年以后,老战士回忆761压缩干粮,仍然有牙齿隐隐发痛的感觉。不过,官兵们最不满的是,吃不到热餐。
那时候,解放军只有冷餐和热餐。所谓热餐就是必须生火做饭,冷餐就是压缩饼干这种,不需要生火。一些激烈战斗中,尤其是长期前线对峙中,战士们没有生火的条件,只能吃冷餐。中国人,或者说东亚人习惯于吃热餐,长期吃冷餐是受不了的。官兵很希望有一种,不需要生火就可以吃到的热餐。09式自热单兵口粮,就是这一需要的产物。萨沙因为自己没事找事,曾经吃过无数09式自热口粮。总体来说,味道实在不敢恭维。这种东西,偶尔吃个几次还算凑合,如果当作每天要吃的东西,还真的受不了。难怪一些解放军老兵宁可就着榨菜啃馒头,也不吃这玩意。最近解放军又推出了13式自热口粮,会不会又很大改善呢?一句话,跟着萨沙一起吃吃看吧!13式自热口粮一共分为4个餐谱,相对09式的12个餐谱少了很多。包装比较酷,有些像美军MRE的风格,不像09式那么老土。
今天试吃的是餐谱1军用食品四个大字。
13式自热口粮和09式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内容少了很多。09式内容很丰富,包括:1包饭或者面、水果罐头(糖水菠萝或者黄桃)、蛋糕(或者烤饼)、酱牛肉(或者牛肉香肠、牛肉蛋卷)、香辣酱、1包速溶饮料。13式只有2包饭或者面,1个调味小菜,1包速溶饮料,其他全无。13式除了多了1包饭以外,其他方面反而退步了。对于13式自热口粮的简要介绍
无火自热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用石灰。大家都知道,石灰碰到水以后,就会释放热量,这就是加温了。13式加热仍然是用2个石灰包,和09式一样。袋子上有加热方法的简单介绍。这就是13式餐谱1的全家福:2包饭,1包速溶饮料,1个调味小菜,1个加热注水袋,1把勺子和1个纸巾。
白色的就是石灰包。餐谱1是两包饭:什锦炒饭和酱油炒饭,萨沙选的什锦炒饭:米饭、猪肉、青豆、胡萝卜、香菇。炒饭里面有米有肉,可以提供人体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其实酱油炒饭也差不多。1份13式大约是4000到6000千焦耳的热量!普通人每天的食物保证在5000到7500千焦耳,就能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如果不能满足这个热量,军人身体就会逐步衰弱,体力和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生病。如果长期营养不良,严重的还会危急生命。二战期间,美军有一种深受官兵喜爱的K级口粮,就是因为热量不够,很快被淘汰。军人在最激烈战斗和最恶劣的环境中,体能消耗可能特别大,但最多2万千焦耳也就足够了。一天吃2份13式,足可以保证每天的日常消耗。一天吃3份,可以满足战时任何消耗。饭不太好吃,自然需要调味小菜:鲜脆萝卜干。萝卜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对军人很重要。二战中的日军,就特别喜欢吃萝卜。
萝卜看起来还不错吧,口感也好,同超市卖的酱菜差不多。
速溶饮料提供人体最需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这是极其重要的。这些东西多是从蔬菜、水果等等辅食中获取!但战时显然吃不到这些,就只能用合成饮料来补充。不要小瞧这包饮料,它能起到很大作用。当年中越战争中,官兵们就是因为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患有很多疾病,非战斗减员严重。一些官兵因此患有夜盲症,导致夜战中出现不应该有的伤亡。营养是足够了,不过确实不太好喝,酸酸甜甜的,说不出是什么味道。
13式自热口粮和09式相比,外形大了一大圈,毕竟多了一包饭吗!开始动手!先拆开勺子和纸。勺子是塑料的,一次性使用,用完就扔掉。
先准备一包水,然后倒入袋子,什么水都可以,包括脏水。说个恶心的,据说实在没水的时候,用尿都可以。因为饭是密封的,和用什么水加热没有关系,不受影响。倒进去以后,按照说明折叠一下。很快,袋子膨胀起来,这就是在加热了。
搞定,盛饭。总体来说,13式自热口粮的饭,就口味来说好了很多,大体相当于厨艺不佳mm做的饭。09式就差远了,类似于隔夜的粽子!饭里面东西也丰富多了,还能看到大块的肉。
13式很简单,就这么多东西,下面对比一下09式。09式自热口粮有很多试吃的文章了,萨沙就简单说一说。选择11号餐,清真餐,羊肉抓饭。
09式的东西可就多了,一共7件。09式的餐谱要丰富的多。
09式的酱牛肉,肉很多的。军队做的东西,份量是绝对足。
两个版本的速溶饮料都差不多,13式的特点是袋子大了一倍多。据说这是因为在野外经常没有杯子,13式这么大的袋子可以直接冲水喝。
09式的糖水菠萝,和超市卖的水果罐头差不多。在中越战争中,官兵们最喜欢的就是水果罐头。东亚的中日韩,都喜欢甜食。
耐储蛋糕,高度脱水,很干,但吃起来还可以,很甜。
作为调味的香辣酱!09式的饭很不好吃,没有香辣酱调味很难下咽。
就饭包的大小来说,09式和13式基本一致。饭的配料也相差不大。
09式的饭味道不好,正常人连续吃上10袋以上,就不愿意再吃。
总体来说,13式相比09式内容减少了很多,但人体必须的5大营养素,也就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都足够了。一天吃上2份,足够补充人体的消耗。至于为什么减少蛋糕、水果和酱牛肉?萨沙想不通!13式的重量和体积并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一些。13式的进步在于,饭的口味有比较大的提高,不再是如同嚼蜡了!13式相比09式还算不错,那么相比其他国家的军粮又是什么样呢?请听下回分解吧!


萨沙

作为一个吃货大国,我国对于军事食品一直保持高度重视,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不饱的部队打不好仗乃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对此,我国对单兵口粮的研制工作很早便展开了。

(最早的702干粮)

抗美援朝战争中物资匮乏,食物单一的困难状况给当时全军上下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于是在1958年,总后勤部和上海食品工业研究所共同研发出了多种干粮,也就是我国第一代单兵食品,如701,702压缩干粮。其中包括杂粮饼干,玉米糕等,其优点在于能保存很久,缺点就是干粮质地坚硬,且吸水。

(761压缩干粮)

1976年到1982年,第二代单兵食品研制成功,主食有压缩干粮,脱水米饭,脱水面条,副食有午餐肉,酱爆肉丁,荦炒什锦罐头。虽然考虑到了主食副食搭配,但由于没考虑到食谱的问题,略显单调,味道自然是不敢恭维。

由于脱水米饭,面条的保质期短问题,因而没有批量装备,起支柱作用的是其中的761压缩干粮,从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直吃到1995年。761压缩饼干尽管很香很好吃,但由于是炒面和奶粉混合压缩制成,其硬度惊人,重量也很大。

(09式自热单兵套餐)

而自1995年后,我军又开展了高能野战口粮,渡海登陆作战食品,高原山地野战食品乃至以主食,副食,汤饮料三大系列为基础的新一代野战食品研究,在这期间单兵食品种类繁多,在此不一一叙述,但无论口感,还是营养价值都在不断提高。

(13式单兵自热套餐)

近年来,和我国国防建设的突破性成就相呼应,我国的单兵食品发展也进入了黄金期,09式单兵食品,乃至13式单兵食品,不仅食物种类多样,从软骨头到糖水菠萝无一不有,营养搭配丰富,而且实现了野战食品自热,使单兵食品口感得到了质的飞跃,进一步保证了战士们的营养补充。

军情解析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欢迎大家关注提问,科普更多的军武知识。


军情解析

民以食为天,军无粮则散。自古以来,保证军队吃饱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围绕着军粮也产生了各种有趣的美食。最有意思的就是涮羊肉的故事,这可以看作军用口粮的一个小故事。

自古以来,中国的军用伙食保障都是采用埋锅造饭的办法,基本上就是野炊的办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代。这种情况不只是中国世界各国的军队都是这样,不过欧洲国家由于工业化进程早,开始可以使用炊事车,还有开始使用罐头作为口粮。中国这边还是在用大锅,在老电影中,经常是炊事班长背着一口行军锅,这个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埋锅造饭还是主要的解决军队野外吃饭问题的主要方式。

都是埋锅造饭,主要看锅里的东西,中国军队的东西和老百姓一样,主要是各种粮食蔬菜,当然还是有肉,就是老百姓吃什么,军队就吃什么,在国内的战争中,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都是这种情况,这一段时间中国没有什么现代意义上的单兵口粮,军队主要是准备一些类似于馒头一类的干粮作为单兵口粮,在解放战争中,一部分罐头作为美援物资进入中国军队的系统中,不过在中国军队中,罐头的名声要比美军的评价要好,罐头都是作为改善生活的物资使用。中国军队中还是以各种粮食为主,象小米加步枪,就是概括了解放军的主要口粮是小米,国军也差不多。

到了抗美援朝的时期,由于美军占据绝对制空权,白天见烟就打,晚上见火就炸,埋锅造饭已经不可能,这时候炒面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炒面本身就是北方的民间食品,是用面粉加上一部分玉米再加盐一起炒制而成,吃的时候用水一拌就可以不用生火,当时看重的就是这个不用生火的优点。炒面作为中国第一种制式化的军用口粮登场,当时北方各个地方都有炒面的指标,包括周总理,抚顺战犯管理所里的国民党战犯都在为志愿军炒面。这个时期一把炒面一把雪,打过三八线,就是这个时期的实际情况。

到了中美双方的战线稳定下来,光靠炒面已经无法满足前线的要求,同时由于炒面中缺乏维生素A,长时间使用容易得夜盲症,并且容易上火,各种其他的食品主要是罐头开始供应前线。到了抗美援朝后期,在一线的部队,已经可以吃到热食,甚至有豆浆油条吃。

随着国家的发展,解放军根据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研制成功压缩饼干,这个今天都可以在超市买到,一直到八十年代,压缩饼干和各种罐头都是军用食品的主要类型。应该说,压缩饼干少量的吃,口味还不错,就是硬饼干的味道,但是吃多了肯定是不怎么样,各种罐头食品中,最受欢迎的是水果罐头,口味比较清爽。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和外军的交流,尤其是西方军队的交流,解放军的各种野外炊事保障设备都开始装备,开始告别埋锅造饭时代,主要是各种炊事车,有半挂的有在汽车底盘上的,现在的水平基本上都是1个小时开饭,一辆车保障150人左右。

在美军推出MRE以后,解放军也开始研制各种单兵自热食品,并且已经开始装备部队,解放军的自热食品一般包括一份主食,一个小蛋糕,几片水果,还有一个用水冲的饮料,应该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比较可口的,尤其是里边的小蛋糕。现在某宝上边有卖的,口味还不错。加热方式应该是用生石灰一类的东西加水产生热量,在加水加热的时候要小心,小心烫到。和美军的相比,中国人的东西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但是这种单兵口粮都是一种应急的伙食保障,如果要让士兵吃好,还是各种炊事车做出来的东西好吃,这个无论哪国都是这样。


有痰

我军单兵口粮的发展可以说就是一部血和泪、生命与牺牲的发展史。

建军初期,蒸馍、窝头、烙饼都曾经是单兵的主要口粮,但这些都是奢侈的干粮,更多的时候是无法得到的。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可以说克服了极大的困难,树皮、草根、甚至是皮带也都成为了士兵充饥的物品,可以说在敌人围追堵截的路上,任何物品都成为了战士的食品,因为要保持战斗力,而且又没有任何的后勤保障,很多今天我们想象不到东西也都成为了口粮,营养在那个时期就是个不存在的词语,能给人有一点的饱的感觉就是最大的享受,信念是保证活下去继续与敌作战的唯一。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形势的好转,人民军队有了健全的保障体系,此时烙饼、蒸馍、窝头等能够便于携带的食物成了战士的主要干粮。但是这些干粮又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容易保存,变质腐坏速度快,而且体积大,不利于士兵多日的携带,但这毕竟已是很大的改善了,起码不用在饥寒交迫中与敌厮杀了。


朝鲜战争,英雄的人民志愿军踏出国门驱逐豺狼,在武器装备远远落后的情况之下,后勤保障成为了美帝联军重点打击的力量,志愿军在异国他乡面临极度缺衣少粮的不利局面,很多时候都是在忍受着饥饿和严寒的情况下与敌作战。此时急需一种便于士兵携带又能较长时间保存,还要立足当时国内经济情况,让士兵吃饱的单兵口粮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炒面”本是北方甚至是祖国很多地方都有的一种“将面粉炒熟”的可以速食的食物,而恰恰这种食物刚好符合当年的诸多条件,于是全国上下制炒面送前线,支援抗美援朝,志愿军将士一口炒面一口雪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当时志愿军士兵每次只能携带7天的这种口粮,一旦到了第7天就会停止进攻,这也被联合国军形象的称之为“七天攻势”。


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祖国日益强大,面对不和平的国际环境,国家有了一定的能力和实力去考虑部队除了装备装具等必需战斗物资之外的其他物资了,单兵野战口粮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且这个在我军历史上也是有过很多教训的。“如何提供士兵野战时既可以方便携带又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且在营养热量高的口粮”被提上了日程,“压缩饼干”诞生了,这种以豆类为主又添加了多种材料的高压缩食品,营养丰富,热量高,成为了我军历史上真正意义的单兵野战干粮。


今天的人民军队在整个国家强有力的综合国力的支持下,武器装备、服装器具等都有了质的变化,“如何确保士兵在野战环境下既能吃饱还能吃好,更要确保营养、提供高热量和丰富搭配”成为了新一代单兵野战干粮的标准,于是速热型的野战食品诞生了,这种食品使用方便,有非常多的口味,即使是在冰雪环境里,士兵依然可以吃饭热气腾腾的各类有主食又有菜的野战口粮,而且还有汤类、牛肉、饮料的搭配,这些都在一个野战干粮速食带内包含,可以说真的美味又营养。


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才是今天国防体系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单兵野战干粮看似简单,但这正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