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开“动”乡村

本报通讯员 王磊 王世友

“采取‘文冠果、杜仲+油用牡丹’的模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种植油用牡丹头几年不结籽、没有经济收入的问题,还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单位土地的投入产出率。”6月29日上午,济宁市四季园苗木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明珠说,一亩油用牡丹能收五六百斤牡丹籽,每亩收入最高可达万元,再加上‘油用牡丹林下养鹅’带来的苗木和养鹅收入,相信这种模式扩展开来,一定能拉动更多农民致富,带动乡村振兴。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提起牡丹,大部分人都只赞叹它的美丽,却不知道有一种牡丹从花瓣、花蕊到根、籽等都有着极大的药用、营养价值,这就是油用牡丹。“在专家眼里,油用牡丹浑身是宝,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尤其是牡丹油,有‘植物脑黄金’之称。”谢明珠说,公司不断推进油用牡丹标准化种植、产品化经营,已经注册了“谢明珠”商标,近几年公司各项经营销售收入突破1.2亿元,带动农户2160户,带动种植油用牡丹5000余亩。

机缘巧合与牡丹结缘

虽然油用牡丹浑身是宝,但知晓种植的并不多,谢明珠当年也是偶然和牡丹结缘。2013年,从原中区农业局退休后,她开始自己的事业第二春,种植苗木。在苗木种植上她选择的是杜仲、金叶复叶槭等名贵品种,用了不到50天时间种植了几十万棵树。可看着田里的树苗,谢明珠又开始琢磨:土地这么珍贵,怎么才能把林下利用起来?一次看报时,一条几百字的消息吸引了她的注意:“油用牡丹进入丰产期”,生态园能种植油用牡丹吗?

第二天谢明珠就赶往菏泽考察,并从那里带来了专家对生态园的土壤进行了测试,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二话不说,谢明珠把生态园全部栽种了5年苗龄的油用牡丹,从考察到种植只用了一周的时间。“从事农业多年,我知道油用牡丹的经济效益。尤其习总书记去菏泽考察过并对当地的油用牡丹产业给予肯定后,我相信油用牡丹一定会有更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谢明珠说,虽然种植牡丹5年都难有收益,但未来的效益不可估量,现在公司的油用牡丹种植面积已经扩展到1120亩。

牡丹催生多元经济

“文冠果、杜仲+油用牡丹”的模式,不仅增加了牡丹种植的经济效益,也减少了种植风险。谢明珠说,前些年生态园遭遇了两次毁灭性“打击”:一次是大风侵袭,一次是暴雪灾害。结果树木断的断、倒的倒,可油用牡丹却基本没受影响。尤其是暴雪那次,其他地区的牡丹冻死大半,这里的几乎没有损失。“树木充当了油用牡丹的护花使者,这也是我没想到的。”

无心插柳的还有“油用牡丹林下养鹅”模式。此前谢明珠发现,生态园内的几十只鹅不仅不会损害牡丹,反而能除草。“牡丹有药味儿鹅不吃它,而是吃掉影响牡丹生长的草。每年我都进一批小鹅,再把成鹅卖掉,这样既省了除草的人工,又能再赚一笔。”谢明珠说,现在园内养了1000多只鹅。

2016年,公司又引进了200多种观赏牡丹以及玉玲花、碧桃等稀有品种,成为AAA级国家旅游景区。2017年11月建成了济宁牡丹生态研发中心,生态园变成了一个集种植、研发、观光、娱乐、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好去处,每年吸引济宁及周边地市几十万游客前来游玩。

“牡丹”带动乡村振兴

因为油用牡丹管理简单、经济效益可观,种植油用牡丹从里到外成为任城区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旅游的重点项目,尤其鼓励像四季园这样的大户大面积种植,带动农户致富、贫困户脱贫。

“这些年,公司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成立了济宁百合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1000余户农户,通过与农户签订油用牡丹种植技术服务协议和牡丹籽回收合同,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连结机制。”谢明珠说。与此同时,为做好精准扶贫,公司免费发放技术明白纸,免费提供油用牡丹种苗,让贫困户免费参加技术培训班,帮扶贫困户。现在公司帮扶的20家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均过万元,实现了脱贫。

62岁的张凤兰是安居街道杜马庄村人,从生态园建好后,每天她就跟着同村的妇女一起来园里干活,除草、施肥,每个月能增收2000元左右。平时生态园里有三四百名工人,绝大多数都是像张凤兰一样不能外出打工的妇女。

“下一步,公司将会重点延长油用牡丹的产业链。化妆品、食用油、饮品、药材、牡丹刺绣、文创产品……深入挖掘牡丹的价值,今年打算先上牡丹油加工设备。”谢明珠说,我们的牡丹园既不是单纯的生态圃地也不是纯粹的旅游开发,更不是传统的观光农园,而是产游融合的精品园区,带动整个乡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