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贫困人口,你有被戳中吗?

自“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在网上流传之后

网友们对“穷”的认识又有了新的领悟

就是最近被爆屏

并一跃成为2018年第一个热门词汇

隐形贫困人口隐形贫困人口注解

指有些人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

工资就像大姨妈,一月一次,一周左右就没了!看着朋友圈晒的日常,再摸摸自己的口袋,隐形贫困人口是我本人没错了!

这类人可能会吃精致的西餐、买限量版的包包、用最流行的口红、请高价的私教,哪怕透支自己的信用卡也要让表面的生活看起来风声水起。隐形贫困人口就像是“新贵”与“赤贫”的结合体,很吊诡。

1

古往今来,中国的消费习惯与西方国家相比都趋向保守,以前人们都习惯把钱“储蓄”起来,认为放银行才是万无一失。随着社会进步、经济高速发展,许多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如同上一辈买房,需要积攒几十年,到老了才买房,他们往往一次性付清;如今,买房更多的都是使用贷款,分期付房款,在年轻时期便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隐形贫困人口”作为一种新群体的出现,主要源于社会观念的转变, 同时,也是丰裕社会的衍生产品。这个群体大多是社会的“夹心层”,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希望在自己的能力所及之处,让生活更有质感一些。

隐形贫困人口集中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生活节奏快、工资水平远远赶超不了超高的房价等,都是造成这类人群产生的重要原因。超前消费对于这类群体而言,是一种发泄、疏解心灵的一种途径,因而往往在朋友圈塑造一种“我过得很好”的美丽谎言。

但是过度虚荣浮夸、寅吃卯粮不建议哦!

2

人民日报评论称:换个角度看,显性奢侈,其实是融入城市的一种方式。当年轻人争相穿上消费文化这件城市生活的羽衣,一定程度上是在求一种安全感。

就像文艺青年喜欢在星巴克喝咖啡,也许并非里面的咖啡真的很好喝,但这已成为许多人的标配;

就像连吃几个月泡面,也要买一个名牌包包或者品牌服饰,因为品味的彰显还是很重要的;

就像每一场新上映的电影都要去看,这样在与他人的交际中,才更有谈资。

今天的城市,时尚、电影、美容、健身、打车,哪个不是它的”标签“?也许,隐形贫困人口看似离经叛道,但是这也是许多人在大城市打拼、渴望安身立业的一种方式?尽管姿态不是那么优雅。

3

隐形贫困人口其实是某一类人的”标签“, 不少人乐于”认领“这个词汇,甚至愿意拿来自嘲,认为这就是我本人,亦或是”显性贫困人口“,因为穷得太赤裸裸。

别人的定义不需要去理会,他们不介意被议论,换种思维,这其实是一种心态的开放。正当消费是每个人的权利,多元化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是一个社会应有的形态,不该承受不必要的道德压力。隐形贫困人口在某种程度上,对应着社会的活力。

标签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多,隐形贫困人口的红火,也带来了一大波新的隐形人口:隐形肥胖人口、隐形富豪人口、隐形美貌人口、隐形吃货人口、隐形单身人口、隐形小确丧人口……对号入座,似乎总能与之产生或多或少的关联。

羡慕这些隐形贫困人口,我是真穷,写在脸上那种(请允许我做一个捂脸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