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对国家有贡献吗?

马兴无


首先,慈禧即使对国家有贡献,也不是主动的行为。

必须明白,慈禧是传统政治任务,她没有民族国家意识,只有天下国家意识。

在天下国家的体系中,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国君是没有退路的,退的结果只能是死。所以,慈禧不得不承担起责任来。

图片说明:题名慈禧的画作,实出于晚清宫廷女画家缪嘉惠之手。慈禧文化程度不高,字写的也不好,她常写小纸条传达她的意见,里面有很多错别字,所以清代高官对她的评价是“识字而已”。

所以,慈禧的一些行为在客观上对国家会有一定的正面价值,但这并不是她主动为之,她的所作所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捍卫一家一姓之天下,而非为国民服务。

换言之,慈禧的底线是保护皇权,在保护皇权的基础上,可以对国家、百姓产生一点好处,如果国家、百姓的利益与皇权发生冲突,则她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国家利益、百姓利益。

所以,很难用“对国家有贡献”来评价她。

图片说明:国外漫画中慈禧教子图,图中的皇帝应该是光绪,因慈禧对同治非常宠爱,可同治性格顽劣,很年轻就去世了。慈禧惩于教训,对自己妹妹的孩子光绪要求非常严格(慈禧与妹妹感情不和,她的妹妹有精神疾病),导致光绪一生比较胆怯。

其次,慈禧行为产生的正面效果

慈禧较重视维护国家统一,对国土完整比较敏感。

因为国家就是她家,自己家少了东西,她当然不干,在传统王朝向现代国家转型过程中,失去土地相对较少,这有清廷的一点点“贡献”,不像奥斯曼帝国,从一个大帝国最终分崩离析。

对于清王朝的这个贡献,毛泽东曾给予正面评价。

不否认,由于颟顸无能,特别是嘉庆时,清廷错过了戈洛夫金使团来访的契机,使中俄边界东段长期未确定,导致外兴安岭、库页岛等丢失,但整体来说,清廷还是把主要疆土保留下来了。

图片说明:国外媒体上绘制的慈禧出行漫画。

慈禧较重视民族平等,避免了族群冲突

在慈禧之前,八旗与民人之间存在比较大的矛盾,汉官与满官之间也有很多冲突。因太平天国之乱,慈禧不得不大量依靠汉官,以后她也比较倚重汉官,使汉人势力得以上升。在慈禧统治下,满汉通婚开始普及,虽然辛亥后满汉仍出现了很大冲突,但整体来说,算是比较平稳的过渡。

纵览世界史,清朝与民国之间的交接堪称是最理性、最平和、代价最小的交接方式,是人类政治理性的一次杰作,这其中固然有清皇族无能的因素,但如果不是慈禧当政时刻意打压皇族,也不至于如此。

对于减少民族冲突这一点,毛泽东也曾给予过正面评价。

图片说明:庆亲王奕劻虽然为人甚贪鄙,但他对满汉大防看得甚谈,他将女儿嫁给了汉官,在亲王中开了先例。

慈禧有一点朴素的爱民意识,减少了横征暴敛

慈禧文化水平不高,她的主要知识来自于京剧,因此对百姓疾苦多少有一点同情。

据德龄记载(虽然她的书中大量内容是编造的,但这个细节可能有真实性),慈禧在颐和园时,华北大旱,慈禧迷信,认为是自己太骄奢淫逸,上天示警,立刻强迫光绪和她一起返回不太舒适的故宫,办祭祀祈雨,赶到故宫时,恰好天降甘霖,慈禧才松了一口气。

当然,慈禧这么做是怕百姓造反,危及统治。但慈禧确实算不上暴君,对民间税收也相对宽容,此外清代北京通过明沟排水,许多人占用明沟盖房,致明沟成暗沟,只能强制改造,虽然占用者违法,慈禧还是拨了一笔钱给予补偿。所以民国时革命者也撰文称,慈禧虽是封建统治者,但还是有一点民权意识的。

当然,要特别说明,慈禧做这些事的前提是为了保障皇权,皇权受威胁时,她也会举起屠刀,也会变成赤裸裸的卖国者,像“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的话,确实令人蒙羞。

其三,慈禧的主要问题

慈禧不是现代型政治家,所以对权力斗争特别敏感,对于行政比较荒疏,所以清政府始终无法组织起来。

慈禧的操作多是为了夺权,很少是为了政治理念。比如她打压了戊戌变法,但清末新政基本又恢复了戊戌变法的政策。她真正担心的是康梁篡权,对于具体政策,她自己没有评估好坏的能力,也不甚关心,完全被人操纵。

慈禧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贪污、腐败,她自己卖官鬻爵,给自己谋收入,此外她生活极端奢侈,完全没有励精图治的奋斗精神。

作为统治者,慈禧意志力不够坚强,经常放弃责任。

比如对义和团,她本有所担心,却又不愿意直接废止,北京陷落前,她不通知任何人单独逃跑,说明她已知义和团靠不住,可她怕承担责任,干脆一走了之。

图片说明:国外媒体认为义和团背后的支持者是慈禧太后,其实慈禧对义和团一直不太信任,但她又不愿出面约束。

再比如甲午之战,她本持反对意见,却怕承担卖国贼的名声,放纵翁同龢、光绪等人胡闹,惨败之后,又让李鸿章去背骂名,这都不是成熟政治家应该做的事。

在传统制度下,统治者享受最大福利,也必须承担最大责任,可慈禧却常有不负责的表现,这就做了一个非常坏的榜样。晚清吏治腐败,国家能力丧失殆尽,慈禧要负直接责任。

对于慈禧,有必要提出她的缺陷与不足,但也要看到,她毕竟是传统时代中的旧人物,希望她能懂新思想,这强人所难。只能说,她在旧的评判体制下,也有一些不太合格的地方,比如推卸责任。

不过,也要看到,慈禧很多污名是康梁编造出来的,民国时期亦加大了这种批判,其中有些是不实之词。


老虎他爹


当然有了,怎么可能没有!

1.支持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的发展。慈禧不是保守派不要因为她阻止百日维新而认为他是保守派,鬼子六,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都是慈禧的人马也都是慈禧提拔上来重用并放权的

2.虽然清末签了一大堆不平等条约,但慈禧维持国家统一还是有点功劳的至少没有在那个时候让中国变成群雄割据的局面,反而是后来的袁世凯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3.还有对京剧的贡献,但是这个在当时作用不大,不值得一提。

慈禧总的太说还是有贡献的,但他贡献是基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所做的贡献,自始至终她都是只是想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她一方面支持洋务派一方面又帮助保守派打击洋务派和维新派,总的来说清朝那个局面换谁都不敢说能挽回何况一个慈禧政治能力在并不算太出众的慈禧。


苟或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清帝国旗汉政策的演变——清初,朝廷推行的是“首崇满洲”;从康熙时代起,清廷开始推行“旗汉并重”的用人方针。至咸丰—同治年间,随着八旗兵和绿营兵的相继腐化和丧失战斗力,为了镇压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朝廷开始放手允许一些汉族高官(如:曾左李胡等人)自行招募团练。

而也正是这样一批汉族高官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比旗人勋贵们更直接的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特别是军事科技)的先进程度。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汉族地方督抚的势力逐渐开始崛起,清廷的中央集权程度开始有所削弱,直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出现了“东南互保”的局面。这也迫使清廷出于维护统治目的的需要,在光绪时代(主要是1901年以后)重新祭起了“首崇满洲”的大旗,搞出了诸如“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之类的骗局来。

当然,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清廷终于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灭亡了。 而这一局面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要拜慈禧太后所赐。因为——正是她在洋务运动初期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特别是其中的汉族高官)的策略,这使得地方督抚势力逐渐膨胀而朝廷对地方(特别是对华中、华南和东南地区)的控制,这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试想,如果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能力还像原先一样强大的话?我们能够想象,在武昌起义后的短短两个多月内便有十余个行省脱离朝廷而独立吗?中华民国能够在1912年的第一天就在南京宣告成立吗?尽管辛亥革命有着诸多的不足,但这毕竟是我们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是我们在追求救亡图存的理想和迈向近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而慈禧太后的为政措施客观上促进了我们向前迈出这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讲,慈禧太后非故意和主观意愿的做了推动,因为她当然是为了她自己。


李三万的三万里


题主如果把问题改成“慈禧对清政府有贡献吗?”,这个题目要好答得多,但是既然题主是问的这个问题,结合其他朋友的回答,我梳理一下:

第一,历史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是距现当前越近的。因为资料太多,总有一天我们可以认识到全貌,当然这需要时间的积淀。

第二,论及慈禧对清政府的贡献,显而易见,维持了清政府的统治,在其死后只有三年,清政府统治便土崩瓦解。换而言之,在晚清汉族督抚逐渐强大后,慈禧能够控制局面,没让自身政权终结,这对于清政府而言,无疑是大功一件。

第三,论及对国家的贡献。需要强调的是,慈禧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巩固满族少数上层的统治,在这个过程中,确实也做了一些与国有利的事情,比如说洋务运动的推动、左宗棠收复伊犁。

第四,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慈禧推动的与国有利的事情,多数还是汉族官僚推动的。论其内心究竟有多少希望洋务运动,收复伊犁,实在是没法高估。


张杰谈史


怎么会没贡献呢?她的腐败专制程度,丝毫不亚于武则天,也是中国封建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专政者,给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好了,不开玩笑。

关于慈禧这个人,虽然大家都知道她有很多不足,但对历史也是有贡献的。

总结几点。

首先,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思想方面,慈禧本人还是比较开放的,她明白封建帝制已快行不通,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她都是支持的。

在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中,首次提出了君主立宪制度,废除了旧社会科举,兴办了学堂,现在的清华大学,也是由慈禧主张创建的,并颁布相关法令,支持出国留学,还禁止鸦片、销毁鸦片。

这些新政改革,大方向上最后虽然都失败了,但为中国近代化工业革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中国近代化文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其次,尽管慈禧处处为己,腐败之至,但很多人也认为,因为她,清朝才多撑了这么些年。她在位时,重用汉臣,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包括袁世凯,都是因为她的重用而闻名于世的,这些人,是有污点,但确实是能人。

慈禧还下令女子禁止缠足,兴办女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解放妇女思想的先河。对平民百姓,杨乃武小白菜一案也在她手里得到昭雪,经此案处置的贪官污吏就达三百多人。

在她掌权年间,大清朝还有了国歌、国旗、国徽、国花,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国歌、国旗上,中国慢慢的和国际接轨。

再者,慈禧还平定了很多中国内乱,诸如太平天国、捻军、回甘暴乱等,这些可能人们觉得没什么,但有一条比较重要的,是她掌权期间,平定了新疆等地的侵略骚乱,中国疆域也算安稳。


第一节历史课


站在历史最高处看以往,很多人都是罪人!

放在具体时代背景下去观察一些事情,评论一些事情,会发现历史真的是被随意打扮的小姑娘,慈禧一人卖国求荣,被深深盯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她所极力维护的不是中国,是满清统治阶级利益,首先看这个“国”针对对象,再讨论!如果是针对中华全体,那句“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就足以证明其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站在满清阶级这边,没有一个人哪怕是所谓的光绪皇帝可以驾驭当时的封疆大吏,站在入侵华夏的国家来看,他们也需要一个代理人,评判和评价要看具体角度!


大光明宫


功过二八开。二分功是提拔重用汉臣曾左张李四大名臣,使中国主权勉强独立,半封半殖,如果搞得差了就和印度一样,全殖民地无主权了。八分过是只顾贪图享乐,维护自己的权利,于国家人民于不顾。挪用军费修颐和园导致战败日本签马关条约,向全世界宣战签辛丑条约等将国家进一步推向深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常年饿殍遍野。缺乏视野气魄,民族担当。


蓝色地中海095


过大家都知道。我就省略了。咸丰时太平天国闹得厉害。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咸丰死后。两宫发动政变。罢免了八大臣。慈禧对太平天国仔细研究。发现国家军事紊乱。力排众议。起用曾国藩统一指挥。这样李鸿章左宗棠等都归曾国藩指挥。剿灭太平天国后同意洋务运动。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抵制。后来重用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能臣。一个妇道人家。掌权半个世纪。和日本比中国是失败的。和土耳其比中国是成功的。至少没有分裂成十几个国家。


棒棒冲儿1


人都有局限性,历史人物更是,不过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的局限,影响的只是我们个人和家庭,而历史人物的局限往往影响的是国家、民族甚至是世界。

慈禧太后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当然有他的局限性,但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特殊的阶级立场上来评价慈禧才是公允些的。

慈禧太后出身于满洲贵族叶赫那拉氏,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那个关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时候的那个与叶赫那拉部的传说,更有人说是把慈禧的作为看成是叶赫部的复仇,其实是绝不尽然。

首先慈禧通过生育同治帝,获得贵妃的地位,更在咸丰帝驾崩后,与奕发动辛酉政变,处决固执守旧的八大臣,获得了政权,并开始垂帘听政,显出了极高的政治手腕。

其次慈禧获得政权后,军事上继续重用汉人李鸿章、曾国藩等人,镇压太平天国,同时经济开始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开办机器制造局、造船厂等,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可以说让中国一只脚踏进现代文明。

第三关于维新变法的是与非。从个人角度上讲,慈禧是自私的,同治帝的早逝,让光绪帝有机会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光绪帝亲政后的变法,相对于当时的清廷来说有些步伐太快,中国历史人物的变法的成功者,都是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变法者掌握着绝对主导权,而光绪帝变法上和慈禧太后并没有取得认同,而光绪的亲政也是相对的,他所用之人也都是那些尚空谈缺乏实际政治经验的书生,重要的一点是在慈禧看来,戊戌变法是在向她夺权,上位者对权力的渴望与把控就像乞丐碗里的馒头,绝不会轻易放手,有几个人能真正成为“华盛顿”,话题扯远了。

第四,当时是对世界各国宣战的八国联军进京的事I,这当然是慈禧的败笔,当时世界各国对慈禧囚禁光绪、再次垂帘是持抗议态度的,这也激怒了慈禧,人老犯浑,对全世界宣战,而当时的为政的清醒者的张之洞、袁世凯们居然“东南互保”对清中央政府与八个列强的战争持中立态度,可见对慈禧多么的不支持。

总结

慈禧是通过母以子贵,并联合皇族获得最高统治权,此后在其统治期间为了维护满洲贵族和个人的统治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领导开展洋务运动,创建总理事务衙门,向西方派驻使节和留学生,创建新式海军,废除科举,基本上维护了版图,也对八国宣战,造成辛丑惨败。


大东北的小豆包


慈禧对国家应该没有什么贡献,也没有资料显示,他做过什么好事?但说他挪用海军经费建造颐和园就是一大罪过,另外一些不平等条约也是她那时候签订的。对国家来说她应该是一个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