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娟:乡村职业代办人为何“生意兴隆”?

随着国家对农村投入的增加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由国家财政投入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医疗、教育投入等“大事”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农民如何便利地办理各种事务等“小事”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在人口流动、现代化转型以及基层治理科层化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地为农民办“小事”,需要更有效的基层管理制度设计。

在我的家乡,曾大年是个传奇人物,非常有本事,常常帮乡亲们解决各种难题,主要是代办各种需要到政府部门办理的事务。比如,张某的三个小孩在不同的省份出生,但是当时没有办理出生证明,落户时遇到困难,张某现在去医院办理出生证明的话,医院往往以事隔多年为由不予办理,曾大年出手,就能帮其办好出生证明和落户。又比如,我一个堂哥的儿媳妇未到法定年龄就结婚了,无法办理结婚证,孙女落户时,堂哥也是请他帮忙办理结婚证和帮小孩落户。只要是农民与政府部门打交道遇到的困难,曾大年都可以帮忙解决。

曾大年代办这些业务并不是无偿的,于他而言,这是一门生意。他有自己的收费标准和原则。一般情况下,费用包括代办业务时的现金支出和务工补贴,他也会根据当事人的家庭经济条件进行增减。家庭条件好的,他多收一点,家庭条件不好的,他少收一点,甚至一分钱都不收。其中代办几类业务是绝对不收钱的,如代办残疾证明。按照他的说法,这些都是“弱势群体”,不应该收钱。这为他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据曾大年介绍,依靠代办业务每年可以收入七八万元左右。乡亲们则传言他年收入有十几二十万。原本从事村庄清洁工作的他,现在是专职的办事员。

曾大年能够办成农民难办的事,秘诀首先是他本人善于学习,可以说专业知识丰富。我们在和曾大年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他虽然只读了小学二年级,却掌握了很多法律知识和政策条文,比如森林法、婚姻法、水法等。一些重要的法律条文,他能够熟练背诵出来。这让他在代办业务时能够讲出道理,让政府工作人员难以应对。目前,随着土地问题日益重要,他正在抓紧学习关于宅基地、承包地等方面的知识。

曾大年在代办业务的过程中获得了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能力,这是普通农民所不具备的。他知道各个部门的人员和地理位置,了解政府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间,能够准确地找到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

除了这些,他还有一个特别的“本领”——“赖”。他列举的策略主要是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里赖着不走。即使一些业务不合程序,政府工作人员为了免去麻烦,对他也会开绿灯。例如,曾大年到县交通部门反映道路维修的问题,工作人员每次都敷衍他,他就一直待在县交通部门的办公室里,跟在交通局局长后面,直到县交通部门将道路修好了,他才作罢。

从曾大年所讲的案例来看,他办理的都是农民自己难办、村干部不愿意代办的业务。他在这个缝隙中找寻到了机会,并依靠这个灰色空间获利。在我的家乡,一些教师、宗族权威等也充当着代办员的角色。例如,本村一位小学老师,常常帮邻居和亲戚办理业务,很多人来咨询他怎么办理合作医疗、落户等,不过,他只是义务性帮忙,不以此获利,专业程度和服务范围不大。

灰色空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乡村社会的现代化水平。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乡村社会的正规化、程式化水平较高,这种灰色空间几乎不存在。在不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科层事务不多,农民办理业务的程式化水平较低,这种灰色空间也不大。而正处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地区,地方政府的科层事务增多,灰色空间最大。在这个意义上,这种灰色空间是乡村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特有现象。

(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