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的导演竟还拍过这样的电影

《我不是药神》抓住 " 老百姓看不起病 " 的痛点,一句 " 谁家还没个病人 ",让不少观众泪流满面,感叹生命在 " 穷病 " 面前无药可救。

也有看过的人发声: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现实主义。

好的电影离不好的故事,演员的诠释,也离不开导演文牧野

今天推一部他早期执导的作品。

看完,相信同样不会让你失望——

《安魂曲》

看片名,会让人误会它是一部恐怖,悬疑片。

故事压抑,沉重,它和《我不是药神》一样,走的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路线。

短短 12 分钟,它展现了在极端情况下灵魂如何平静,可以成为困境的纾解。

虽然本片是北影 2014 届的毕业联合作品,但它一经推出,便在当时引起了不小轰动,获得了国内外 15 个奖项。

《安魂曲》在第十二届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一举夺得最佳剧情片、最佳创意两个奖,实属打破了获奖历史记录;

入围 67 届洛伽诺电影节最佳国际短片单元,第四十五届芬兰坦佩雷国际短片电影节 CIFA 特别展映单元;

获得第 12 届亚洲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短片大奖,获得 2014 第六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微电影大学生组澳天龙微电影导演大奖;

获得第八届 first 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片提名,第九届亚洲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提名。

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牧野。

之前,人民日报采访徐峥,他说:" 我觉得文牧野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导演 "。

因为他的眼睛太毒,观众的笑点,泪点,痛点都能被他牢牢抓住,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优势。

故事取材于新闻事件,视点依旧狠而平稳

开场,便是一场惨烈的车祸。

在一摊血迹中,散落着车身的碎片,掉落的鞋子和孩子的书包。

短短几秒钟,没有背景乐,没有台词,外加镜头的晃动,奠定了全片沉重的基调。

脸部被擦伤,一条腿也打了石膏,这个男人呆坐在嘈杂的楼道里。

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 你不是说没危险了吗?"

"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原来,他 4 岁的女儿在车祸中受伤严重,并且还在进一步恶化。

分两次开颅,费用大约 12 万。

听到这个数字,男人眉头一皱。

很显然,这笔高额的费用,他承担不起。

" 我 TM 连出殡的钱都没有,一周我上哪弄十几万 ",车祸中除了女儿,还有人丧命了。

看着面前浑身插着管子,陷入重度昏迷的女儿,他在想着什么。

之后,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向走廊深处走去。

" 你什么时候出?",在太平间工作的大爷问他,并催促道,都停一周了。

男人犹豫了几秒,终于下定了决心,

将事情敲定,男人回到家中。

通过狭窄拥挤的小道,到处摆放的杂物,这个家庭的穷困摆在我们的眼前。

他在一沓照片中翻找着什么?

直到他的视线停住。

拿着这张照片,他来到了乡下的一户人家。

门前飘动着的东西,暗示着这家正在办丧事。

通过他们之间的谈话可以得知,这是一场 " 交易 "。

这对老夫妻的儿子还没娶妻就死了,他们正在找合适的 " 儿媳 "。

双方看着照片,一问一答在说着尸体的情况。

或许你已经猜到了,男人准备将在太平间躺着的那个女人给卖了。

而那个人,就是他的妻子,女儿的妈妈。

和以往同类型影片不同,它没有窥探或批判 " 冥婚 " 本身,而是用它串联起了两个家庭的苦难困境。

一边是求生,一边是为死。

一场车祸,男人面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陷入两难。

女儿正面临死亡的威胁,需要拯救,而他无可奈何,要靠卖掉妻子的尸体。

这就一个人的灵魂来讲,要遭受多大的伤害?

片中又一场戏,似幻似真。

妻子像往常一样,在出门前她找梳子梳头。

看着眼前的妻子,他说:放心吧,我接彤彤。

这是他对她的承诺,也让自己得到安慰。

整个故事,没有前期交代,没有任何显示在外面的东西,也没有说教,它给观众留下了很多回味的空间。

一边在举行葬礼的仪式,另一边在与生命赛跑。

很多人诟病本片的时长和细节,觉得它太多没有展开。

但不得不说,这就是短片的魅力。

它具有象征性意义,虽然不能像长片一样经受反复推敲,却能剖析资本怎么样扭曲了人性,表现人性在资本面前如何异化自己的灵魂。

至于女儿救活了没有?

因为新闻中的女孩最终没有得救,所以导演在片中没有给出答案。

但可以明确的是,这个男人的精神得到安慰,他可以在椅子上睡一觉了。

最终,一切归于平和。

只是风吹过,却能惊动沙石。

它有种真实的无力感。

可这就是生活,虽然残酷,却是赤裸裸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