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文章《我想说刘慈欣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

肖正余


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另外还有其它短篇小说《流浪地球》、《朝闻道》等,《三体》不缺少想象力,如果你在细细的读了这三部曲之后,我是说细细读了之后,你就会发现,里面充满了想象力。当然这毕竟是出自人类之手,想象的来源也是人类的经验体系,刘慈欣曾在某个讲座中说过,科幻小说应当尽可能的去打破原本的想象壁垒,在依据现有理论的基础之上。

甚至有的科幻作家都说,大刘在这本书里,把目前所有可能的想象都写了进去,这让我们之后写什么呢?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从侧面上也可以说明,即使是众多科幻作家也认为《三体》是个不缺乏想象力的著作。

再说说刘慈欣这个人,他缺少想象力吗?肯定不缺少,不过我想问,什么样的想象力才是想象力,难道真的要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想象出来的东西才是想象吗?

那样才真的就错了,试问,如果脱离了基本现实依据、脱离了人类人性最本质的东西、脱离了人类历史、社会发展情况、脱离了整个人类世界,这样的科幻小说又有什么意思呢?

你们认为呢?


一枚游戏科幻迷


幸好我们不是谈论刘慈欣

你知道这世间有无数种可能,但你只看到了其中一种,所以你困惑。

我希望先给我的读者这样一个概念:硬币是两面的。而一件事情往往被从许多个方面看待,不同的(拥有足够思维能力)人,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无论对错,就算双方都是正确的,其中一方也会不遗余力的抨击对方。

首先说一下对那篇文章,即《我认为刘慈欣是个没有想象力的人》的看法。

我刚看完了那篇文章。仅从文章而论,作者的观点清晰,论据有力,不论最后论点正确与否,文章本身都是没有问题的。而出色的文字水准,架构能力,则表明作者是一个有素养,有底蕴的人。绝非某些人说的,想靠攻击刘慈欣哗众取宠。拥有这样实力的人,是不屑于做这种事情的。

至于其中的观点,大致内容是:刘慈欣对人性的看法是肤浅错误的。

我也并不赞成仅从某个方面去看待一本书。尤其是从人性来看待科幻小说。(至于说什么三体文学性的就很扯了)。但我们返回文章本身,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没有问题的。

引用一句另一个回答的观点好吗:“刘慈欣的作品是超越人类想象力极限的,而非局限于人类本身。”

对的,这就是关键所在。

刘慈欣意图超越人类。刘慈欣本身是人,但却想以一种非人类的观点来看待宇宙。这个悖论本身就已经决定了这种事情是没有结果的。

如果要想超越人类现在,就必须了解人类的过去,不知道这样一个观点是否适宜。毕竟,任何想象都不会是毫无基础进行的。究根到底,想象只是现实的延伸。凡尔纳从未出过地球,但一千年以后,还会被人类记住的科幻小说家,大概仅此一位吧。

了解人类过去,说一句可笑的话,也就是至少要超越马克思和恩格斯。我认为这种想法对于一个科幻小说家来说本身就是虚妄的。

于是,刘慈欣在写作着一些非人类的东西,好吧,超越人类的东西,却是以人类的观点来看待。这一点,在我所见过的科幻小说家中都是绝无仅有的。(想起上次看到一个说《银河帝国》就是宇宙版中世纪的,笑)。我不会武断的说这种做法是对是错,但我本身是厌恶并反对这种做法的。

无论是什么小说,最后的目的都是满足人的思想与情感,为人而写。

并不是说,因为是科幻小说,就是为了预言未来而写的。

我不会说《三体》不好,获得雨果奖就已经说明了刘慈欣的成就,一个戴有王冠的科幻小说之王。

但对于人,对于人的历史,不好意思,刘慈欣真的一无所知。

最后总结一下:那篇文章的观点没错。但大而无当,没有任何意义。《三体》不是依靠人性取胜的。(如果是,当我没说)

我知道没有几个人有能力看到这里,但我还是认认真真的打完了这篇文章。

以上。


刘秀研Jer


作为学理工科出身,且工程师职业,又向往文学创作的人来说,我很容易理解到大刘在创作作品时候秉持的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逻辑。

有人说这就扯了,科幻小说,说了就是科学幻想小说,又是幻想又是小说的,逻辑怎么体现?

我们应该承认,以大刘为代表的这一批作家,写东西必须要有一个逻辑,那就是任何幻想出现后,他必须要能找到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这从逻辑上来说是可以实现的。

举个例子,来说星际航行吧。在《三体》中有一个情节,那就是云天明以讲故事的角度指导了程心如何从地球逃跑。如果不讲逻辑,那么关于后来推理的过程完全可以一句话带过。但是大刘显然不能这么写,他从科学的可实现行和逻辑出发,将逃离太阳系的路径和方案用了很长的篇幅去说明。

这其实就是有人对大刘的争议所在:因为你发现怎么读大刘的作品,好像都是可以解释过去的,没有其他小说那种一秒穿越虫洞,一天横跨银河系这样的情节。

但其实这就是大刘作品的特点。


老秦来煮历史百味


题主不给文章链接( https://www.douban.com/note/455448842/)叫人怎么评价呢?好在有谷歌,找来看了看。一看不知道,原来此文是我的豆友写的。而那位豆友根本没取这么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其内容也并非对《三体》的有的放矢。

然而更巧的是,早在十多年前我就和刘慈欣当面聊到了科幻小说的想象力问题。之后我给《三体》第一部写书评的时候看的还是word文档,因为它还没有正式出版。因此我觉得我还是对此有些发言权的。

我认为,说刘慈欣缺乏想象力,就像说太阳不够亮,地球不够圆,人类的四肢不够用一样,都是不着边际的废话。

科幻小说就根本而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必须基于合理的假设,最大限度地展开想象。而这一特征驱使科幻小说创作往往重视想象的锐利程度,而非整体的平衡。说刘慈欣的写作缺乏“社会想象”完全没有说到重点,因为刘慈欣的写作目的之一就是突破“社会”这个人类秩序的简单框架,去猜测一个地球人类与外星生物进行斗争的前景。而这一前景中,根本没有所谓的“社会”,自然也就不存在“社会想象”的问题。

当然,我不是说《三体》不涉及社会想象,事实上刘慈欣在书中也花了不少笔墨来描绘人类社会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各种应对策略,以及人类社会内部的种种团结与倾轧——但这些东西不是重点,至少在《三体》的第二部和第三部里完全不是。

我曾经和刘慈欣聊到过这个话题。据我所知,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三体》二三部的写作方向与《三体》第一部大相径庭。然而令我欣喜的是,这一压力下的转向对刘慈欣发挥自身长项大有好处。坦率地讲,如果不是这一转向,《三体》所取得的成就不会比《流浪地球》高,并且极有可能重复《球状闪电》的思路。可以这么讲,是压力让刘慈欣在想象力的维度上更上一层楼。

那么,刘慈欣在《三体》里表现出来的想象力是否十全十美呢?当然不是。他的弱点很明显,那就是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有些问题。这也难怪,让工科男想象女艺青,无疑是高难度动作。这一点我和刘慈欣也聊到过。透露一点大家就明白大刘对女性的认识,其想象极限在哪里了。那就是娜塔莎·罗斯托娃。嘿嘿,请大家把她和大刘小说里的女性形象做做对比吧,就什么都懂啦!


西闪


看了好多回答和评论,让我想到一个词“伪球迷”:平时不看球,世界杯一开始比真球迷都high!刘慈欣的《三体》火了,一说刘慈欣不管是支持他的,还是反驳他的,几乎所有人想到的都是《三体》。难道他就写过这一部小说么?一个“缺乏想象”的人能获奖,那我觉得世界各大文学奖都欠我一个奖!

《球状闪电》《吞噬着》《赡养上帝》《诗云》《赡养人类》《微纪元》《超新星爆发》《时间移民》《全频带阻塞干扰》《鲸歌》《地火》等等…你告诉我一个想象力匮乏到什么程度的人能想出这么多不同概念不同角度的作品?我就不明白那些动辄票房几亿几亿的好莱坞式科幻大片,那算科幻么?你们怎么不去说说这些大片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评价下导演、制片的想象力呢?你们不会!只要是过亿的,只要是好莱坞的、只要是大导演的,那绝对没问题!别人都夸呢!我要是不夸不是显得我很low么?

再说《三体》,你们把它当科幻看,我把它当社会学、哲学看。我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而刘在《三体》中却把未来当成一面镜子。人类历史上那些肮脏、堕落、丑恶的一面在未来400年又不断的上演着!而逻辑就是这部剧中的见证者。人类选择了程心,却又骂着她。伊文思爱着地球,却想毁了人类,叶文洁恨着人类,却想改变人类,章北海最后的一句“都一样”,韦德最后强者的眼神黯淡下来那一刻、程心瞎的那一瞬间,逻辑掉入湖中的画面…(此处无语了)

最后借用一段话“伟大的文学一定是摆脱了文字的束缚,不拘泥于措辞,不为了怎么断句、怎么读起来美而创作。”那样的文章《美文》里多的是!


哎呦亮哥


恰恰相反,我觉得大刘的《三体》想象力非常强大,但文采很差。

请注意我的措辞,不是“差”,是“很差”。大刘虽然洋洋洒洒近百万字,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谋篇布局上也深谋远虑,故事情节也很精彩。但是很显然,他的词汇量很匮乏,对汉语语法应用的灵活程度上距离较上道的专业作家有一定差距,所以很多文学底子较厚的人在初读他文章时因不喜其行文幼稚而有“看不下去”后感觉。

大刘文笔不行,还体现在他给人物起的名字上,虽然他已尽力想弄得有象征意义点,但可惜肚子没货,才取出像“罗辑”、“程心”、“叶文洁”这些土得掉渣,最多只有点很肤浅的谐音象征,却没有文学性的名字。

我觉得刘慈欣跟黄易是同一类作家,文笔很差,但故事策划力和想象力异常丰富。

客观评价,大刘不是一个具有对文学有感性天赋的人,他的《三体》更侧重于对人类前途的理性思考,却没有能力挖掘人性更深层次的东西,他所塑造的角色过于典型化,脸谱化也就情有可原了。


老醒杂评


最近有个老头说我是溥仪儿子,不信你们来验,是个老百姓都知道,末代皇帝都走了半个多世纪了,上那给你找DNA去,所以百姓都会说,蹭热度呗。我看过一个评价孔子人品不好的文章,说孔子对一件事经常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两面三刀,证据全部来自论语,可是实际情况是孔子说话的背景是不同的,实际是辩证法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至于这个学者干什么,大家明白真相后会说标新立异求关注呗。说大刘没有想象力,可能是这位仁兄过于有想象力了,看星际迷航、星球大战、异形之类科幻多了,有想象力有情可原,但硬科幻建立在科学原理基础上,想象力被困在物理框框里。他可能经常想瞬间移动之类的,其实在三体最后一章那个任意门就可以实现物理位置随意移动了,但估计他还想在物理位置移动的同时时间不动,我小时候也看过飞碟领航员那部电影,可是超光速飞行是反相对论的。冥思苦想后终于明白了想象力的意义,就是推翻牛顿、爱因斯坦等先辈提出,我们用了很久的理论,自己重新建立一套理论,也不是不行,修仙就可以了。


手机用户78339310603


大刘的三体不是缺乏想象力,而是根本就是没有想象力。 大刘的三体是基于现在的最新科技和社会学等科学来推理出来的后面的情节。当然没有网络小说那样天马行空的武器和情节。 在三体里,人类一直处在危机中。 一直在解决一个个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后面的什么宇宙学定理啊! 什么大飞船啊,什么二向箔之类的! 都顺理成章的出来了, 应该说不出现这些东西才是有想象力,出现了反而是没有想象力的表现。 大刘就是一个面无表情的记录者,一个理性的,朴质的观察者。 没有对这个世界有任何的干扰和影响。 他就是那个第一次收到地球信号的三体人。 不干扰,不激动,不想像。 不想像三体人什么样, 不想像地球人应该打败三体人,不想像地球人的大同。。。。。。 他就是那个执剑人,以前是,以后也是。 没有想像,只是忠诚地记录他的世界。


大象无形0


我不用看文章就知道,这文章是胡说。无非是借大刘之名,哗众取宠而已。

我几乎看过大刘所有的科幻小说,想象力是不是缺乏,想信只要有眼睛,都是有公论的。

如果揪着某件作品的某个细节就下如此结论,只能说他无知。无知者无畏,不必多讲。

因为他评的是人,说的是缺乏想象力。而不是某一情节设计不当。不当的情节有,比如大刘的山西情节,经常在里面写一些几百年后还有六味斋之类的事,但这些东西在非严肃小说里是允许存在的,与其说瑕疵,还不如说可爱。

大刘是中国作家是,最有想象力的之一。毫无疑问。

存疑者除了自己写几十部(不是一部)想象力丰富的小说外,没有别的办法证明自己。


朗读者说


为什么大家都把重点放在想象力上面呢?科幻本就是点子文学,但所承载的重点不是点子,而是对未来的思考!其中透露出来的应该是发人深思的哲学!回到想象力这一点,硬科幻,之所以硬,就是赋予了想象力一个框架,而不是玄幻,可以不理会逻辑!在这个框架内,大刘所体现出的想象力,我觉得可以用震撼来形容了!如果你读过大刘其他作品就会发现其思考之深了,人类需要有人来思考这类问题!记得书中一句话:存在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而我们却习惯了理所当然!宇宙空间会永远像一个摇篮么?她很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残酷的多,我们不在摇篮中成长,就在摇篮中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