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王马拉多纳为什么职业生涯只入选了一次《世界足球》年度最佳阵容?

用户51384716844


题主指的应该是英国《世界足球》杂志评选的世界足球先生,而不是年度最佳阵容。马拉多纳只有一次世界足球先生是非常不正常的,尤其是1987年的世界足球先生,《法国足球》把欧洲金球奖(也称为欧洲足球先生)颁给了古利特,是因为金球奖当时的评选范围只限于欧洲球员,而世界足球先生的评选范围则是整个世界足坛,至少在1987年确实有比古利特更合适的人选,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英国足球》没有选择更合适的人呢?

《世界足球》杂志从1982年开始评选世界足坛最佳,包括三个奖项:年度最佳球员(习惯上称为世界足球先生)、年度最佳教练、年度最佳球队。当时,《法国足球》评选的欧洲足球先生和《世界足球》评选的世界足球先生,是世界足坛为之瞩目的两项年度大奖。

上世纪80年代的历届世界足球先生得主为:1982年保罗·罗西(意大利/尤文图斯)、1983年济科(巴西/乌迪内斯)、1984年和1985年普拉蒂尼(法国/尤文图斯)、1986年马拉多纳(阿根廷/那不勒斯)、1987年古利特(荷兰/AC米兰)、1988年范巴斯滕(荷兰/AC米兰)、1989年古利特(荷兰/AC米兰)。

古利特和马拉多纳1987年各项对比

一、欧战。1986-87赛季,古利特的埃因霍温参加欧洲冠军杯,马拉多纳的那不勒斯参加欧洲联盟杯,不过两人的球队都在第一轮就被淘汰,那都是1986年的事情,与1987年无关。

1987-88赛季,首次角逐欧洲冠军杯的那不勒斯在第一轮遭遇皇家马德里,客场0比2、主场1-1被淘汰出局。AC米兰参加了欧洲联盟杯,第一轮对西甲希洪竞技,客场0比1、主场3比0过关,米兰新援古利特两场比赛全部出场并打进一球。第二轮对西甲西班牙人,古利特同样都出场,却无力阻止红黑军团在圣西罗0比2败北,客场也0比0战平,被淘汰出局。

二、联赛。古利特的埃因霍温卫冕成功,蝉联荷甲冠军;马拉多纳则率领那不勒斯首次夺得意甲王冠。埃因霍温27胜5平2负积59分(荷甲18支球队),领先亚军阿贾克斯6分;那不勒斯15胜12平3负积42分(意甲16支球队),领先亚军尤文图斯3分。

1987-88赛季意甲联赛在1987年打了12轮,那不勒斯9胜3平积21分排名榜首(进25球失7球),而AC米兰6胜4平2负积16分,进13球失6球。

三、杯赛。1986-87赛季,埃因霍温在荷兰杯1/8决赛上2比2平登博斯,点球大战2比4被淘汰;那不勒斯在意大利杯决赛上双杀亚特兰大(3比0、1比0)夺得冠军。

四、个人表现。1986-87赛季,古利特荷甲34场22球,荷甲射手榜排名第4;马拉多纳意甲29场10球,意甲射手榜并列第4位。该赛季属于1987年的时段中,古利特荷甲出场15次打进10球,马拉多纳意甲出场16次打进5球。

1987-88赛季,意甲在1987年结束前进行了12轮,马拉多纳进6球,率那不勒斯名列榜首,古利特进2球,AC米兰排在第4位。

1987年马拉多纳的表现好于古利特

经过直接对比是不是就非常清晰了呢?老马在1987年收获了意甲联赛和意大利杯双冠王,古利特收获了荷甲冠军,而两人在各自的球队中都是核心。古利特于1987年夏天加盟AC米兰,所以1987-88赛季前12轮(1987年的比赛)更可以直接对比,老马6球率队排名榜首,辫帅2球率队名列第4。欧战两支球队都很差,可以忽略。

那么,《世界足球》是以什么样的理由把1987年世界足球先生给了古利特的呢?难道是因为1987年上半年他在荷甲比马拉多纳多进的5个球吗?要知道,在“小世界杯”夺得冠军的难度自然比荷甲大得多,尤其老马还率队创造了历史,并且获得了双冠王。

论古利特来到意甲后的表现,至少在1987年内比老马还是有差距啊,总不能说《世界足球》的评委们如此有预见性,早就知道古利特会在赛季结束时帮助AC米兰夺得意甲冠军?就算如此,那也是1988年的事了,不能用来决赛1987年世界足球先生的归属。

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就是古利特获得了38%的选票,而马拉多纳只有13%,仅是古利特的三分之一,这难道不是假到天上去了吗!

马岛战争和上帝之手

其实原因很简单,英国和阿根廷在1982年进行了马岛战争,马拉多纳在1986年世界杯上率队淘汰了英格兰,尤其是他还用“上帝之手”打进一球,他在赛后把那粒进球称为“上帝之手”,意思就是那是上帝对英格兰人的惩罚,他率队击败英格兰就是最好的复仇。

然而以马拉多纳在1986年世界杯上的表现,《世界足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不把1986年世界足球先生评给老马,但是到了1987年,就算《世界足球》杂志想把奖项颁给老马,他们也不敢那么做啊。所以,老马只有一次世界足球先生一点儿都不奇怪。


刘伯峰


英国杂志《世界足球》评选的年度最佳球员,在10多年前也一般翻译为“世界足球先生”,自1982年开始评选,马拉多纳在1986年当选,剩下的时候没有当选是可以理解的,我们逐年分析就能知道了。

1982、1984、1986、1988、1990,这5个双数年的当选者,全都是欧洲杯或世界杯的冠军得主。1982年意大利夺得世界杯冠军,罗西当选。1984年法国夺得欧洲杯冠军,普拉蒂尼当选。1986年阿根廷夺得世界杯冠军,马拉多纳当选。1988年荷兰夺得欧洲杯冠军,范巴斯滕当选。1990年德国夺得世界杯冠军,马特乌斯当选。大赛冠军的核心球星当选,又都是大牌巨星,没有争议。

1983年“白贝利”济科当选,那一年23岁的马拉多纳在巴塞罗那取得成功,但并不算闪耀世界足坛。1985年尤文图斯击败利物浦夺得欧冠冠军,并且1985-86赛季尤文图斯在意甲高歌猛进。所以普拉蒂尼最终当选。

1987年和1989年都是古利特。1987年古利特带领埃因霍温拿到荷甲冠军,以创纪录的转会费转会AC米兰,到AC米兰之后就表现出色,带领AC米兰在意甲领跑,而那一年马拉多纳带领那不勒斯拿到了意大利国内双冠王。1989年AC米兰夺得欧冠冠军,那一年的意甲冠军是国际米兰。从成绩来看,古利特并不比马拉多纳强。

如题主所说,马拉多纳率领的那不勒斯踢比较保守的防反足球,而AC米兰则更豪华。这是一方面原因。但我觉得,更多的原因是因为马拉多纳是个阿根廷人。

在那个年代,英国的杂志的评选,其读者基本上都是欧洲人,最多的读者是英国人。人们在评选的时候,马拉多纳比之荷兰人,可能获得更多的潜意识的喜好偏见。


大米体育


马拉多纳一直都不是主流媒体所喜欢的那种球员,而他的很多场外行为也无法作为大众的足球偶像来宣传,而且这些不好的场外行为也确实在影响着马拉多纳的竞技水平,可以说马拉多纳是为世界杯而生的球员,相比较他辉煌的国家队成绩,他的俱乐部荣誉其实并不是十分出色的,尤其他所在的意甲在当时的竞争是空前激烈的,而连续多年的最佳球员都出自意甲更可以说明意大利联赛的人才辈出,加上当年欧洲媒体一直对南美球员有一些轻视,这也是为什么马拉多纳在90年世界杯痛失奖杯后情绪失控的一个原因,可以说86年世界杯之后的马拉多纳是一个从巅峰逐步走下神坛的球王,他的经历本身就已经成为一种传奇和一份象征,这也是为什么阿根廷有那么多马拉多纳二世或者小马拉多纳称呼的球员,所以公正的说巅峰已过的马拉多纳在那个球星辈出的年代没有连续当选世界级的奖项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他的伟大是超越他所在的年代的,马拉多纳已经成为足球运动的另一种称谓,超越所有奖项评选的存在


有酒喝的漂泊者


马拉多纳 巴格尼 德那波里 加雷拉 乔尔达诺 卡尔内瓦莱 费拉拉 卡雷卡 这是当年马拉多纳那不勒斯的队友 那不勒斯夺冠是那个年代意甲水平最差的时候 普拉蒂尼老了 法尔考和罗马闹僵了 三剑客 三驾马车还没到意甲 。这阵容不夺冠都说不过去.还有 当时那不勒斯欧战的成绩烂的到家~

阿莱芒,巴西国脚,主力身份参加过两届世界杯 另外还忽略了当时那不勒斯的一个人:莫吉


用户51384716844


“球王”马拉多纳在1986年足球世界杯为阿根队队夺得冠军!从此在世界足坛马拉多纳的名字被球迷深刻记忆!特别是阿根庭对英格兰队的比赛中第一球“上帝之手”,第二球是盘带连过七人后破网!这个进球堪称经典之作,目前足坛无人能比!从此足球的10号球衣是每个国家足球队的最佳人选才能穿,如同美职篮的23球衣很出名。



马拉多纳1977年至1994年在阿根庭国家足球队,曾效力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俱乐部。生涯为什么只入选一次《足球世界》年度最佳?我认为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的足球人才不缺,不过比欧洲足球俱乐部的财大气粗的老板及足球官员,肯定欧洲国家多!加上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战争,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的影响,对马拉多纳的影响肯定很大,又是欧洲的媒体,所以只一次入选就不奇怪了!何况一个运动员的巅峰也不是保持长时间,竟争的对手又多,只入选一次就不正常也得正常了。这是个人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感恩65300322


马拉多纳本来就是被高估的球员,说球王,怎么来的?搞不明白啊!估计是86年世界杯获得冠军吹起来的!吹他的人忘记了世界杯冠军靠手球帮助才有机会获得!人一旦吹起来,就不得了!毕竟跟风很多时候是时尚,都说厉害,你说别的别人听不进去!


颓废枫少数派


本人热爱足球运动,由于精力有限,只能着重看几个主要欧洲联赛,如法甲,比利时联赛,美洲联赛只能看看新闻与集锦。关于题主的问题,由于年代久远,只能从其他方面进行回答。马拉多纳能够到现在还有这么多的人关注,甚至年轻人只要关注足球都会知道,证明马拉多纳身上有除开足球之外更多吸引人的地方,就如关注贝克汉姆的人群中也许有许多人并不看球,也不会花时间看一个整场的比赛。

老马个人的足球技艺毋庸置疑是非常厉害的,大胆假设老马就放在今天,也一定是顶级俱乐部的豪门球员,当然看人家心情愿不愿意去。之所以老马只入选了一次而已,我只能说当年的球坛,能人太多了,特别是欧洲小国,可能真就是一个足球大国,在当年如果不是在联赛中有含金量高的冠军奖杯,如果不是有欧冠的好成绩,如果两者都不是很理想,那么世界杯或者欧洲杯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按照这个来说,当年的足球世界能力强荣誉多的强人太多太多,而不是像现在小国基本出不了什么超级巨星,所以如梅罗可能并没有世界杯荣誉,但是联赛欧冠的好成绩,就足以拿到手软的金球奖。

当然更希望今后的足球运动能够重现当年人才井喷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