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国股市波动中,赚到“长钱”?

本期我们进入《漫步华尔街》这本书的“完结篇”,将这本书中的一些精髓,结合中国的实际,以及个人本身的投资经历,和大家聊聊本人读完本书的一些感受,欢迎大家一起切磋交流!

1,回避泡沫,永远不要做接盘侠、存在任何侥幸的心理。

本书一开始就用了大量章节在说泡沫。从300多年前的荷兰郁金香泡沫、英国南海泡沫,到近半个世纪美国的成长股热潮、“最优50股”、生物技术泡沫,还有中国的君子兰传奇,日本90年代的股市、不动产风波,以及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这些泡沫会不断“改头换面”,但都无一例外有几个共同特征:

◆产生了一次次暴富传奇和投机热潮,诞生了一批批“股神”、“预言家”;

◆市场疯狂的时候,所有人都相信“价格绝无下跌可能”;

◆最后都是一地鸡毛收场,疯狂的人、贪婪的人、无知的人都付出了惨重代价;

◆能够抵制住诱惑和贪婪的,都能在危机中全身而退,并且都有大把的资金买入已经不能再便宜的资产。

因为A股市场本身的机制不健全、制度不成熟、信息不透明、投资者结构过于散户化等原因,导致市场波动常常被放大,一旦市场走出牛市行情,很容易就演变成了一头“疯牛”。

大牛市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股神”,甚至嘲讽那些涨幅都跑不赢自己的基金经理。但就像我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这些“股神”们最终结局都不会太好。而稍微专业点的投资者都知道,我们考察一名投资经理的能力,至少要看到他穿越牛熊完整周期后的业绩表现。

然后泡沫破灭后,硬币又到了反面。当股市跌至历史估值低位时,很多人反倒忧虑了。我想问的是,一个成本价10块钱的苹果,为什么涨到100块你都敢买,到了5块钱你却不敢买了呢?当前的A股经历了37个月的熊市,当前的位置像极了14-15年大牛市前夜,即便有可能进一步下跌(空间也有限),为什么你反倒忧虑了呢?实际上此时是最好介入时机,即便多熬几年,最后的收获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所以有时候投资并不是考验人的专业能力、有多聪明,而是视野、勇气、耐力----只看到自己处于低谷,还担心前面有个泥潭,却看不到远方的秀美山峰;只有勇气在大涨时追买,而在大跌时只甘愿做个安静的美男子;不能承受短期亏损、长期不赚钱的寂寞,这些显然都不是一个聪明的投资者该有的状态。

2,技术分析不靠谱,基本面分析要正确使用,空中楼阁是一条捷径。

关于股票投资,专业投资者有所谓的“技术分析派”、“基本面派”。本书对技术分析做了很多证伪,认为通过技术分析去做交易,还不如用抛硬币来决定的更好。这里我认为其实是有点极端了,技术分析没有那么神奇,但很多情况下还是有点用的。比如道氏理论、“相对强度”理论、“量价”理论、以及一些K线形态等等,可能至少在中国,在信息不够充分下,因为很多人看技术指标,这些指标也就反过来自我实现、对行情变化起到一定的指示灯或者说心理暗示的作用。

比如一次最近的小案例,早在5月份,我对创业板(日图)三角形向下破位的分析,就较为准确的预测到创业板跌至1500点位置,有每周一的直播为证。

但是过于迷信技术分析,甚至强行把一些由巧合事件导致的技术走势归结为某种规律,比如“裙摆”指示器、“超级杯”指示器等等,那就有些纯属娱乐了。

本书较为推崇的是基本面分析方法,因为:技术派只对股票价格感兴趣,基本面派则更关心股票的真实价值。虽然这种对股票价值的估算,本身受到未来经营数据的不确定性、评估者本身的主观性等制约,存在一些问题,但仍旧是一种相对较好的投资指导工具。

我所能从本书看到的基本面分析的两大关键点:一是公司必须要有持续多年、稳定增长的盈利;二是公司要有较为合理的估值,不能“买贵了”。另外公司如果有较为靠谱的管理层,有稳定可持续的股利增长政策,也是加分项。通过基本面选股、并坚持“买入-持有”策略,对广大股民来说,虽不完美、但却为较为靠谱的一种方法。结合当前熊了三年的A股,估值低我就不说了,剩下一项就是怎么找到高盈利增速能维持的好公司了。

此外,也还有一条捷径可走,就是利用好“空中楼阁”理论,即在提前预期到某因素将导致股价大涨前,提前介入。这里主要看该消息是否能让大家相信股价会上涨、而非一定要“该因素必会导致股价上涨”。比如某医药企业长期研发出一种新药,虽然尚不能保证该药一定能稳定进入生产阶段、一炮而红给医药企业带来滚滚财源,但只要大家相信了“该医药企业有了一重大利好”(大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空中楼阁)并纷纷准备去买该公司股票,这就足够了。

3,一只股票的价格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关于一只股票的定价,本书给出了四个关键因素:预期增长率、预期股息派发、风险程度、市场利率水平。

具体看,一家公司的股息和利润增长速度越快,维持高增长率的时间越长;在其他条件相同下,现金股利(股息)占公司利润的比例越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股票的风险越低;其他条件不变,市场利率越低----则理性投资人就越愿意为该股票支付更高的价格。

股价就像船,基本因素是锚(公司未来利润、股息的增长水平和持续时间)。但是这些很难预测,当市场乐观时,投资者/分析师极度容易偏爱自己看上的公司,而对市场悲观时,投资者/分析师又同样会过度悲观、预估会非常保守了。正应了华尔街那句名言:牛市股价再高也不算高,熊市股价再低也不为低!可见不仅基本因素善变,人的心理、市场心理也对股价变化发生重要的影响。但有一点,无论价格多么偏离价值,“金融万有引力”总会发生作用。

另外,本书还专门有一节,教大家一个可以“预知”股价涨幅的神秘公式:投资回报率=股息率+股息、盈利增长率+市盈率增长率。假设某公司的股息率2%,盈利年增长20%,市盈率每年增长3%,则持有该股票当年的预计收益率可达到25%。当然,同样因为股价会出现极端波动和偏离正常价值,这种收益率增长也可能集中在某一年、同时在另外一年出现负的收益率,此时就需要大家好好评估该股票近几年的盈利增长情况和股价涨跌情况,从而确定该股票当年是否有持有价值。

举个例子,如果测算持有某股票连续两年可以年化20%收益,但第一年股价就涨了40%,那么第二年显然就不能再持有了,很多大消费股票今年为什么连续跌,就是这样。不是基本面出了啥问题,而是过去两年股价涨幅过大、透支了。反之,如果股价低迷了一年都没涨,但业绩还是20%妥妥的,那么恭喜你捡到宝了,赶紧买入吧,第二年再不涨,那就加码投(主要盈利增长趋势不变即可,否则盈利停止或减缓则带来价值和收益的重估,就另当别论了)。

4,多元化投资:要控制风险,也要最大化收益!

我们说了很多次“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过组合投资来降低风险,比如这张图所示:

当持有10-20只股票时,非系统性风险几乎被完全分散,此时只剩下无法消除的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了。如果是基金,一般认为5-8只不同风格的基金足以消除非系统性风险。

当然如果你期待更高的收益,也可以在组合中多配置β值较高的(一般都是小盘、成长类的),这样整个组合会更激进些,风险和收益同步抬高;反之保守型的也可以反向操作。

5,什么才是最适合你的投资方法/工具?

本书用专门一节讲述了,你想要什么样的睡眠质量(你是什么样的风险承受能力),就可以购买对应风险等级的产品,比如银行储蓄、国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蓝筹股、房地产、成长股、黄金等等。每一位投资者都可以在“吃饱睡足”(投资风险)和“投资”(预期回报)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然后根据你所在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可以制定适合你自己的组合投资方案。一个基本原则是,伴随年龄增大,股票占比从65%逐步降至25%,而债券从20%逐步增至50%。因为随着年龄增大,风险偏好是在逐步下降的。

为了满足不同层级投资人的需求,好买两款组合产品:其中机器人提供了18个配比组合,牛基宝囊括了五个等级的风险偏好人群。

另外,具体投资什么产品?

对于普通投资者,本书最后还建议:简单购买各类指数基金,然后构成自己的投资组合即可,这些指数基金应分别追踪不同类型的股票(如大市值股票、小市值股票、REITs、国外股等)。这种操作非常简单,你也完全被市场“拖着走”,但基本可以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长期收益率。好买的智能投顾产品--好买机器人,就是这样一款指数的组合产品。

我们也来看看当前主要宽基指数、主题指数的估值情况,明显处于非常适合投资的低估值区域较多,正是指数投资的好位置: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日期:2018.06.12

采用近10年数据计算,若指数成立不满10年则采用全部历史数据

或者,如果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和精力,那么把钱交给懂的人(直接购买优秀经理人管理的公募基金,或者专业团队创造的组合投资产品),也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方法!好买的牛基宝就是一款由好买研究精选的主动管理组合产品。

好了,至此本书的全部内容就讲完了,这本书读下来,总体上还是较为通俗易懂的,很多东西都有涉及,对初进入市场的投资人会有较大帮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取得者保尔·萨谬尔森曾说过:当我的同事到了退休的年龄,或我的儿子到了21岁时,我就送一本马尔基尔的书(也即本书《漫步华尔街》)给他们看。我将这本书送给大家,也希望大家能收获满满,如果觉得还可以,也可以推荐给朋友哦~

感谢收听,我们下本书再见!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最超值的付费内容服务:【好好理财】30个大类 500期内容,覆盖投资理财全领域,随身听、随时学、随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