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懂蘋果著色原理才更有賣相!溫度、水分決定蘋果色度

紅色早熟品種如美八、嘎啦、夏麗等,溫差大於10℃,果實上色快而好,含糖量高。紅富士要求溫差大於11℃才能上色,溫差低於10℃幾乎不上色,溫差12℃到13℃正常上色,溫差大於13℃上色快。實踐證明,白天30多度,儘管溫差大於10℃也不上色,不管什麼品種,溫差低於5℃不上色還褪色。

溫度決定了上色快慢。不同的品種上色對溫度有不同的要求:中早熟品種果個膨大期要求平均溫度11℃左右,中熟品種15℃左右,而晚熟品種則要求月平均溫度18℃~20℃。如果溫度低,果實就酸度高、糖分低。因此,同樣一個品種,生長在冷的地方就偏酸,生長在暖的地方則偏甜,早熟品種在月平均氣溫大於11℃以上,中熟品種在月平均氣溫大於15℃以上,晚熟品種在月平均溫度大於20℃天數多,就會抑制上色素形成,也不利於上色。

紅富士蘋果含糖量在10%以下時,不會著色;當含糖量達到17%以上時,上色最好。因此,凡是能提高果實含糖量的措施,均有提高果實著色度的作用。比如控氮增鉀,合理噴肥。8月份以後,當土壤中的鉀含量在60~120PPM,葉片中的鉀含量在0.5%到0.8%時,果實上色快而且好,顏色鮮豔。葉片鉀含量低於0.5%時,表示缺鉀,上色慢而且不好。

比如水分供應不合理,也影響紅富士上色。生長後期雨水過多或澆大水漫灌,常會引起新梢旺長,尤其是秋梢貪青徒長,消耗大量光合產物,對果實增糖上色不利。土壤適當乾旱,比土壤溫度過大果實上色快,上色好,但在乾旱的情況下輕澆水或隔行澆,則有促進果實上色的作用。

比如果實成熟前的內在變化。果實成熟前,開始積累較多的澱粉以及有機酸、蛋白質和單寧等物質。隨著果實逐漸成熟,澱粉分解轉化為糖,部分有機酸(主要是蘋果酸)氧化成單寧被固定。同時,在果膠酶的作用下,原果膠分解為水溶性果膠,使果肉逐漸變軟,並由於乙稀的作用,促進果實的呼吸和成熟。於是,芳香的物質和色素也隨之增加,併發生變化,逐漸出現紅色與芳香,果實也隨之成熟,表現出品種的固有品質及特殊風味。這也是9月中下旬紅富士才開始上色快的原因。

當然,上色好不好,還牽扯到樹體的光照、摘葉、轉果、鋪反光膜等一系列技術措施。唯有多管齊下,才能讓蘋果紅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