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乒乓球的张本智和、松岛辉空这么小就出来打比赛,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YU41601457



浮生君观点:

这种青少年球员培养模式------利远大于弊!

让青少年选手尽早参加国际大赛,和各种打法风格的世界高手对抗,在比赛中学习成长。正是这种理念上的先进,使日本乒乓迅速缩短了和中国乒乓的差距,大幅消弱了中国乒乓的统治力!



大球时代,速度为王!乒乓球员成才和巅峰的时间大大提前!

大球时代,对速度型选手更有利,对力量,质量型选手更不利已是定论!

塑料大球,适合打出更快速的球速和节奏。要打出小球时代同样的旋转,需要更大的力量!

日本“近台快速+搏杀”型打法就是建立在大球特性上,适合日本队员身材特点的一种打法。

这种打法的主要特点采用快速的台内技术,借力打力,强行抢先上手,加快节奏,占据主动,用前三板快速凌厉的抢攻和连续大角度的线路变化解决战斗!

一句话,比快:比反应,比手感,比速度!

乒乓球员的肌肉反应的速度,神经反应的速度,摆速,还原,节奏,当然是青少年球员比成年球员更快。


青少年球员的缺点一是身体尚未发育完成,身材不够高大,肌肉瘦小,力量不足于和成年球员对抗,在相持球中处于劣势。

还有护台面积小,防守能力弱于成年球员。

三是技战术手段少,技战术体系尚未成型。

四是比赛经验少,比赛心理不如成年球员抗压!

而通过让青少年球员参加世界大赛,就可以逐渐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比赛,青少年球员使用快速的打法和各种打法的世界高手对抗,积累和不同类型打法的技战术手段和比赛经验。

这种培养模式的少年球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在16-20岁,身体基本长成,身材力量劣势缩小,相持防守能力增强,技战术体系基本成型,就能达到“速度+质量+力量“的平衡融合,基本达到巅峰,在世界乒坛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15岁张本智和和17岁伊藤美诚就是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少年杀手”,

11岁松岛辉空和10岁的张本美和是这种模式的最新产品。



浮生君评球

所以,浮生君的结论是,这种青少年球员培养模式理念领先,卓有成效!

这种模式:利远大于弊!



从小出来打比赛,可以说是有利有弊的,但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认为是利大于弊。

张本智和今年15岁,松岛辉空则11岁,前者是全日本乒乓球锦标赛小学组六连冠的霸主,后者则五连冠在身,即将追平记录。

张本智和出道很早,如今已是日本男乒国家队的主力选手,在水谷隼和丹羽孝希之后,张本智和已经是同龄人中世界男子乒坛的佼佼者,在他这个年纪能够和顶尖势力的国乒选手扳手腕是非常难得的。作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他既有天赋也有后天的不断努力和练习,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在前不久的日本公开赛上,他4:3击败张继科拿到了最后的男单冠军,足够证明其能力,任何一位对手都不能小瞧他。

和水谷隼的难缠和丹羽孝希的灵巧耐看又有天分不同,张本智和的技术特点还是以快为主,击球速度快,能扛打,他从小出来参加各位比赛,已经积累起了很大的经验,比赛技术也在不断打磨完善,这是“利”。

而弊端主要是过早的“打出来”会导致过早被各界关注、被研究,平野美宇就是前车之鉴,因为成型的技术很难再有大的改变,只能添加一些“佐料”治标不治本,这是他和松岛辉空所面临的不利之处。一旦被国乒的教练团队瞩目,就是和日乒的背后团队相互角逐了。


一言不合聊个球


这使我想起目前大家谈论最多是男足。我想我们也可以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今后凡是世界级,洲际比赛全部让23一下的队员参加,这样可能对男足的发展有利。


江平150160113


肯定利远大于弊,从小具备同龄人难于具备的实力,在大赛中反复不断地向技术和竞技状态更成熟的运动员挑战,一旦练成习惯于面对强手毫不气馁的亮剑精神(就像是一部比赛机器,伊藤美诚较接近这种状态),就是水平更高的运动员遇到这种对手,内心也将寒粟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