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年輕幹部要把當老實人、講老實話、做老實事作為人生信條”。習近平語重心長的囑託,是對年輕幹部群體明確的政治要求。
怎樣把握標準、做好選任工作,樹立選人用人導向?怎樣引導年輕幹部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幹?《人民日報》7月23日起連發4篇評論,結合年輕幹部成長規律,探討如何培養造就新時代可靠接班人。其中要點,一起學習。
《人民日報》第9版
23 July 2018
【選人用人,忠誠老實為先】
德是首要、方向,“德”的第一位就是忠誠老實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我們黨選拔任用幹部的一貫方針和根本原則。“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習近平總書記引用蔡元培的話來說明“以德為先”的重要性。德是首要、是方向,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而這個“德”,第一位的就是忠誠老實。
“天下之德,莫過於忠”。共產黨人講忠誠,這是黨員幹部最根本的政治品質。早在建黨初期,黨章就明確規定黨員對黨必須忠實。我們一再要求幹部“忠誠乾淨擔當”,忠誠也是排在第一位的。有德無才,難當大任;有才無德,一旦重用會有更大風險。一個政治上靠不住、政治品德不過關的人,即便能力再強,也會被“一票否決”。
老實人最聰明,切不可做“兩面人”
近年來落馬的一些領導幹部,有的人千方百計塑造“反腐鬥士”形象,內心深處卻視黨紀如無物;有的人觀看紅色影片時熱淚盈眶,扭過頭來依然不收手、不收斂;有的人慷慨陳詞、高調唱得比誰都響,一旦遭遇考驗便原形畢露……這些,都警示年輕幹部切不可做“兩面人”,年紀輕輕就成為政治上的投機者、行動上的兩面派。
成功和幸福,最終屬於那些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兢兢業業工作的幹部。其實,老實人最聰明,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
《人民日報》第9版
24 July 2018
【不拘一格,堅持動態選才】
幹部選用不能唯臺階、唯資歷
有科層才有選拔,有選拔就有臺階。一段時間以來,“臺階”成為不少年輕幹部關注的焦點。從參加工作到走向成熟,經過一定的臺階、遞進式的歷練,對年輕幹部來說很有必要。然而,一些年輕人錯把臺階當“官階”,“兩年不提拔、心裡有想法”,“三年不挪動、到處去活動”。有的地方在提拔幹部時,論資歷、看年限、排輩分,“累日以取貴,積久以致官”。實際上,年輕幹部的選用必須遵循幹部成長規律,講臺階但不能唯臺階,講資歷但不能唯資歷。因此,既要提防為了年輕而年輕的“裝門面”思想,也應警惕“火箭提拔”的“拔苗式”培養,讓真正有能力、有幹勁、有激情的年輕人脫穎而出。
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
曾有年輕同志效仿古人感慨,“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類似“坐等伯樂”的心態,恰恰是成長成才的大敵。這也從一個方面啟示我們,由偏重“選”向統籌選拔、培育、管理、使用轉變,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有助於進一步做好組織工作,激勵年輕幹部奮發有為。
《人民日報》第9版
25 July 2018
【自身努力,不是自我設計】
愛抄近路的人終究走不遠
將個人成長自覺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知易行難。細察當下,並不是所有年輕幹部都能做到勤勤懇懇、甘於奉獻。有的幹部熱衷於搞自我設計,混基層經歷,為個人升遷“鍍金”;有的人醉心於“晉升路線圖”,幹一點事就想著“回報”,剛剛提拔就琢磨“再上一個臺階”;有的人“這山望著那山高”,總感覺單位“廟小”、崗位“屈才”,幹工作三心二意、心猿意馬,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走關係”“找門道”上。長此以往,不僅心態會失衡,變得患得患失、牢騷滿腹,也容易蛻變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只盤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願盡職擔責、勤勉奉獻。這些現象警示年輕幹部:自身努力不等於自我設計,材質疏鬆的“速生樹”終究長不高,愛抄近路的人終究走不遠。
制度保證“但行好事,不問前程”的幹部脫穎而出
當然,不搞自我設計並不是說年輕幹部就不應該上進。追求上進與自我設計的區別,就在於真正的上進者,從來都不是為一己之私而精於算計的人,他們除了踏實做事、勤勉工作,也會主動把個人發展與黨和國家事業、群眾利益緊緊聯繫在一起。現實生活並不存在這樣一種“公式”:只要我們在一端輸入自己的才智,另一端就馬上會得出“升遷”“嘉獎”的結果。相信組織、相信群眾,依靠實幹、奮發有為,年輕幹部才能贏得幹事創業的廣闊空間,真正實現人生價值。隨著幹部培養選拔機制的日益健全完善,那些“但行好事,不問前程”的優秀年輕幹部必將脫穎而出、大量湧現。
《人民日報》第9版
26 July 2018
【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
把幹部磨出真功夫、練出“大心臟”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越是艱苦環境、吃勁崗位,越是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磨礪幹部的品質,考驗幹部的毅力,增長幹部的才能。不經歷一些險峻情況,不接一接“燙手山芋”,不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何以磨出真功夫、練出“大心臟”,進而收穫真正的成長與進步?總想著“大樹底下好乘涼”,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受到挫折就意志消沉,抗壓能力弱、遇事就崩潰,這樣的幹部,在關鍵時刻如何能頂得住?軟肩膀挑不起硬擔子,要想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擔得起重任,就必須不斷“苦其心志”,經歷千錘百煉,真正鍛造出高強本領。
幾十年來,多少年輕幹部紮根基層,住窯洞、睡土炕、用旱廁、吃粗糧,忍耐跳蚤叮咬,與基層群眾同吃同住,正是這樣的人生課堂,讓他們不僅諳熟民情、瞭解鄉親們最需要什麼,還磨鍊了意志、鍛鍊了能力,收穫了受益終生的東西。
端正心態、拒絕“鍍金”、抓緊歷練
心態決定狀態。《韓非子》曾載,“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古人佩韋、佩弦以自省,就是要時刻警示自我,保持心明眼亮。年輕幹部去基層一線摸爬滾打,也應心明眼亮,想清楚下去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混個基層經歷,還是為了磨鍊真本事?事實上,“混”字當頭,心思飄浮,蜻蜓點水,“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時在時不在”,只會成為材質疏鬆的“速生樹”。端正心態、拒絕“鍍金”、抓緊歷練,撲下身、沉下心、紮下根,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有利於最終取到“真經”,也才能不辜負組織培養,在火熱的實踐中成長為棟樑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