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式相声,苗阜先生的认可和郭德纲先生的不屑,对此你怎么看?

三条腿的狼1100


对于公式相声,之所以苗阜会支持,是因为郭德纲没认可这种形式。只要是怼郭德纲的,苗阜多数会站出来支持,其中原因大家应该都清楚。至于说苗阜是不是真的可以听懂这位博士的“公式相声”,可能得打个问号。苗阜对“公式相声”的 支持,更多的只是表明他对人的一个态度而已,类似于又找到了一个同盟战友。

那么,郭德纲为什么没认可这种新的相声形式呢?

1、首先可以肯定,相声与文凭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老一辈的相声艺术家文凭都没多高,但依然把相声说的如火如荼,并将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了下来。

2、其次,相声是一门传统艺术,内容可以多样化,但传统的精髓不能丢。否则,便失去了相声的魅力,也就不再称之为相声。

3、相声里有某些规律、或程式化的东西,但它最讲究的是灵活运用,在规律中不按规律出牌。绝对不可以按照某种公式死搬教条,否则便形同僵尸,毫无乐趣可言。

4、说相声看似简单,只是说话而已,但其实不易。同样是说话,真正好的相声演员,能让你心甘情愿的花钱去听人家说话,这就是区别,也是相声的魅力所在。

5、相声是一门群众艺术,面对的是社会大众,所以,表达方式及内容讲究通俗易懂,以保证绝大多数人都能听得明白。

6、相声里的包袱(笑点)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多少个包袱、什么位置抖包袱,完全在于相声演员的控制,这也是体现相声演员功底的时候。

还有许多其他的点,不一一例举。

如果将相声公式化,不敢说满足不了以上所有的条件,最起码会失去一大半的乐趣。

另外便是上面提到的受众群的问题,大部分相声作品来源于生活,从平淡中提取或制造乐趣。而就这位博士目前创作的“公式相声”过于高深,自己在台上说的津津有味,台下大部分观众却一脸懵,听不懂在说什么。毕竟,博士数量是有限的,大多数听众没有那么高的文凭。这样的相声会让观众觉得只是一场知识的卖弄而已,并非在为大家说相声制造快乐。

综合以上因素,也许是郭德纲觉得这种“高、大、上”的表演,并称不上相声,因此,难以认可。

相声可以创新,但主心骨绝对不能丢,它里面的基本是必不可少的,说、学、逗、唱、手、眼、神、法等功底都是需要花时间练就的,相声演员并不是谁都可以做的,说相声并非想的那么简单,得看你是不是那块材料。

大家觉得这种“公式相声”听起来如何呢?能把你逗乐吗?

【谢谢朋友们耐心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等,发表看法,一起互动交流!】


龍族社


必须说点什么。公式相声,存在是好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是一个逻辑,是可以快速创作作品的东西,当然,说白了你也可以认为是段子大集合。但这只是创作作品,说白了就是买了菜,都切好了。但怎么做,做的好不好,这要看厨子的厨艺了。同样,有了作品,如何说好怎么让观众接受,这就是演员的功底问题了,这和老郭说的拼到最后拼文化并不矛盾。对于有新人里李这个段子而言,抱歉你连最基本的包袱如何抖,笑料如何体现出来都没做到,用几个平面反射,永动机就想别人笑?难道你没算出来听你说的人是各种行业各种学历的都有吗?

当然,我们必须尊重新鲜事物的存在,公式我没弄明白,反正很高深吧,560多段,好家伙,庞大的数字啊!相声百年留下来的也就聊聊几百段啊!好多还是在德云社重新整理下才恢复的。一个作品,不仅仅是搬这一段,搬那一段排列组合就可以的。宋启瑜说的还不够明显?观众都没明白他要说啥呢,又一个包袱来了,反应不过来啊!观众要的是笑料,结果,演员比作品更搞笑!

更可怕的是李一面说自己的公式相声。一面大肆的指责传统,指责说学逗唱。拜托, 什么是相声?说学逗唱,那就是相声,有阳春白雪,也有羊村羊肉。离开传统的,你去创新,那你去改汉语词典啊,你去把相声改成需要用公式来创作的啊!一味的否认传统,恰恰说明你对传统的一无所知,说学逗唱,你会什么?一味的搞公式相声,证明的就是你想走捷径,你不愿意花十年,二十年用在说学逗唱上!自私,无知,可耻!

相声能有今日繁荣,是不断努力的结果,也希望相声更多元,更丰富,但不代表你可以胡来乱来!尊重传统,了解传统,你才能走的更远更稳!




你晋西北云龙哥


说到这个,我倒有个体会。

阿里巴巴最早启动融资,很多国外资本对阿里巴巴项目持一种嗤之以鼻的态度,二十来年,阿里巴巴发展成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同样的项目,同样的投资商,对待项目就存在不同的看法,所以支持力度也存在不同。

每个项目对每个对象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不一样,所以,对待项目的态度也就可以有不同了。所以对于博士夫妻,青曲社有青曲社的对待,德云社有德云社的看法。

其实说白了,博士夫妻的成果其对象是相声作品,而作品对于青曲社来说,可能就是至关重要的,创作对于青曲社,是社团生存的基础。而对于德云社来说,按照郭德纲对相声的定义,他认为作品不存在固化,每次表演可以不同,换句话说,他理解的相声是随机可以即兴发挥的,所以重点不在创作而在表现。所以,针对作品的成果对于德云社和郭德纲来说就没有意义了。

因此,博士夫妻对于对象来说,有用的才是重视的,至于没有用反而会造成影响的,肯定会否决。


慕容晓春


相声是门艺术,也可以说是门手艺。百年积累总结出说学逗唱这四门功课,最终目的是为了取悦观众养活自己。它不单单是一个逗乐,报菜名有什么可乐的,单纯的八扇屏有什么可乐的?但要是说的好就会有人叫好,就会有人给钱。这叫真正的手艺。印在衣服上的公式它代表了什么?我是做人工智能算法的,我能体会出在一个人研究一套算法时罗辑思维会出现一定的排他性。在这期间言行举止确实会有一些不当,甚至会有一些攻击性。我觉得在原始算法时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最原始的东西必须要有特性。但在最初的算法完成之后,必须带入到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调试,打磨。这时身份必须跳出来,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错的地方。而且要有全盘否定推倒重来的勇气,决心和思想准备。而这对夫妻我觉得恰恰在调试打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身份没有跳出来。当然是真没跳出来还是不想跳出来就不好说了。他们表演的视频简直就是公司年会的水平,而且还是小公司年会的水平。简直就是尬说,也许是我离开校园太久了,理解不了象牙塔里的幽默。但要想开宗立派,或者做安身立命的一门手艺,绝不是小范围聚会中几个同学捧场的笑声就能说明成功了。在这一点上我是很认同老郭的说法的“咱们不是一个行业”。相声是一门能让人安身立命的手艺,是凭着自己的表演让人愿意把钱给你的手艺。如果把相声简单的理解为只是让人笑,那就把相声想得太简单了。而如果公式只是从这一点推导出来的话,我觉得它最多算是相声原料库而已。我想这也是青曲社苗阜认可他们的原因之一,以苗阜老师的相声造诣应该可以从中提取一些东西。当然了这是建立在那夫妻俩的所谓公式真的有一点点用的前提下的。其实如果他们夫妻俩“笑料原料库算法”存在的话老郭也是可以抽取一些东西的。老郭和苗阜都是我喜欢的相声大家,可惜他俩近几年来关系不大好。作为听了老郭20年相声的我,最让我不舒服的地方就是,感觉那夫妻俩就是专门找老郭渣的。老郭在相声界,德云社在相声界绝对的第一。他俩是来制造话题搏出位的吗?


天通散人


为了这个我专门看了视频,有几点想说:

1、靠研究相声出名了,但非好名,因为他们现场表演的相声我认为不是相声最起码不专业更严重的是也不好笑,搞笑的是两博士没有自知之明。

2、可以研究也可以是一家之言,但不一定老认为自己的论据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没有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一说。

3、主流相声与非主流相声之外又多了一个科研相声,也是好事,证明有人从另外的高度来研究看待相声,但最关键的是,相声是娱乐,是逗观众乐,而不是掐时间的去笑观众什么时候该笑,笑多久,无需摆拍。

4、二位除了文凭比召唤师高,情商智商其实都不高,我看到傲慢和挑衅,这也没有关系,但相互不懂得尊重,做人就太失败,何谈别人对你的尊重与接受?

5、一大堆的狗屁理论不如来点干货,在江湖上混下去,活得好,有成就,让人真正的愉悦放松就是最大的成就。

不好笑的人在研究笑的高科技理论,笑话,绝对笑话。


致良知40


首先,小编觉的这俩人不懂相声。不知道相声是怎么来表达的,仿佛能说两个段子,让大家开口乐一下就是相声。抱歉,您那是脱口秀,哦不,连脱口秀都算不上!顶多算给大家讲了个笑话而已。还有您那博士媳妇舞台上僵硬的四肢,不知所云,老的不能再老的段子。真的怀疑节目组筛选出来的?本来觉得宋启喻挺好的。一说是您的徒弟,真的一点都不想看到他了。相声讲究的是“说学逗唱”,这四个基本功,你每一个都显示一下,我就真服!

其次,小编也怀疑他俩的博士学位是怎么上来的?再高的学位,素质上不去,有什么用呢?

“回去问问问于谦,他知道!”就连郭德纲叫于谦,也会加上“老师”俩字。真不知道他的勇气从何而来!

再次,对其他同行不尊重。别的人会说,“这个包袱有点老”,“这个'皮'有点厚”也不像您那样啊。

创新是好事,相声也需要创新,可是,任何事物的发展也不能脱离了他原有的本质。

郭老师怼的那一句“咱俩不是同一行业”已经很客气了。


摹美艺术


相声这件事情,无论是公式也好,理论也罢,最后一定还是要幽默好笑,很遗憾我没有看出两位博士的表演有什么笑点,感觉就是在生搬硬套的走程序。


公式相声也许有它的一套理论,但是理论再高明,不好笑就不能算合格的相声;就像有些读书人道理讲得一套一套,但是不能用在实践上也只能算是书呆子。


两位博士可以在“专业”上说出自己的各种优势,但如果没有观众的肯定,最多也就只能自我欣赏一下。这点上郭德纲所说的「评价相声的标准是商演」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商演是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代表的是广大群众的意见。而任何艺术形式,离开了老百姓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郭德纲这些年在商演上的成功只能说明一个道理:德云社的相声是被观众和老百姓接受的,所以他的评判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符合群众喜好的标准。


至于苗阜先生,似乎之前和郭德纲有一些过节,在这个时候认可公式相声,是为了蹭一把热度还是有其它的原因不得而知。但的确就像郭德纲所说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但真的要让观众去买票的时候就能看出谁有真本事了。


在这件事情上,我挺郭德纲!



高挺观点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一个理科生指导一个文科老师该怎么写文言文一样!

首先,我们要承认数学在今天,特别是这个科技更新换代极快,大数据爆发的时代,统计学之类的应用数学,都在不断快速的发展,公式式的工作和生活已经不算是新鲜事,所以,这位博士有这种想法也算正常,而且,郭老板从头到尾也没有去彻底的否定他们,只是一句“我们不是一个行业”概括的恰如其分。

其次,改革也要遵循客观规律。就像劣者前面说的,一个理科生要求一个文科生去按照理科思维来进行改革,一旦实施起来,最后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不文不理!也就是不伦不类。所谓隔行如隔山,这种跨界的改革,其实说白了,就是外行指导内行,最后的结果人家可想而知。

再次,传统的东西不能丢。现在很多人都在盲目的崇洋媚外,以为凡是外国的就一定好,外国的月亮就一定圆。这种思维是不客观的,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和建立“四个自信”,其中就有文化自信,这就好比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就好比一棵大树,枝叶长的再茂盛,一旦失去了根,它终究也不过是刹那芳华而已,故不常矣!


皓宇鲲鹏


对于所谓公式相声,郭德纲只是不认可,并没有轻蔑。

相声有新人我第一时间全程观看了,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比较清楚。

节目中,这对博士相声夫妻,尤其是男的,表现的十分轻狂,自以为是。


从他的学生被淘汰之后,他的情绪就已经失控,开始不停的攻击其他选手表演的传统相声,质疑节目的公正性。他的表现充满了偏执和攻击性!

博士相声夫妇,充满了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自以为是的傲慢,在节目里最少十次强调自己的博士身份。然而这并不能让他们的节目很好看。不客气的说,档次太低了。


(看这话说的,太不尊重人)

郭德纲之所以没有让他们通过,原因有两点:

第一,郭德纲认为,博士夫妇的节目并不是相声。

相声有新人嘛,你不是相声,我肯定不要你了。

第二,郭德纲认为他们的节目质量不高。

确实如此,很多朋友看了之后,都认为博士夫妻的节目还停留在校园晚会的水平。他们全程基本就是在背词,没有什么艺术表现力。

郭德纲的表现没有任何问题。面对博士夫妻的轻蔑与挑衅,淡定从容,以理服人,表现十分得体。

最后,在这对狂人终于退场后,郭德纲说了一句,需要尊重。这句话其实是表达了自己没有受到应有尊重的不满。



那么为什么苗阜会在另外一个节目里将这对博士相声夫妻收入战队呢?我想主要是节目性质的原因。

节目性质不同。

苗阜参加的节目叫做《我为喜剧狂》,只要合法,一切喜剧形式都可以在节目中表演。表演的好,都可以通过。

苗阜自己也明确说过,博士相声夫妻的节目不是相声,属于其他喜剧形式。苗阜虽然不怎么样,但是这事,好像赖不到他头上。

郭德纲这次参加的,是相声有新人。纯相声类节目,那别的喜剧形式当然不能通过了。

从这一点来说,苗阜并没有做错什么,郭德纲也没有做错。

错就错在这对博士夫妻。狂妄、无知、不懂尊重,他们丢了交大的人,丢了博士的人。

博士之所以为博士,不仅仅在于知识渊博,更在于品行高杰!显然,交大的这对博士夫妻完全不够格。


上将嗳福斯


公式相声怎么样,得用事实说话,先抛开对人的看法,对事不对人,对人的评论放在后面。就这两位博士说的相声,我觉得实在不怎么样,开始的一个包袱“应该说还是夫妻的说相声的就我们俩”的确很引人发笑,可惜,他们没有借此话题展开,深入,用相声惯用的方法,对这个观点进行歧义和荒诞的解释,而是迅速转变了表达重点,失去了笑点不说,还让过多的信息充斥下面的表述,使人紧张地去跟紧他们的思路,但是后面却没有什么好包袱,只是舞台剧的叙事方式而已。二人的肢体语言过多,也符合舞台剧的特征,浮夸的表演怎么看都像小品,只是这个小品不怎么引人发笑。这二位其实真不懂什么是相声。

再回到对二位的人本身的评价,博士是个靓丽的头衔,我以前很佩服博士,但是现在的博士好像不是什么稀缺的财富,有很多博士也只是一辈子顶了一个头衔而已,没什么实质作为,我说的是一些人,而不是全体,请问对号入座。博士表示在某个领域获得了最全面的知识,但这只是在“某一领域”,不是代表在其他领域也很在行。隔行如隔山,无论在其他领域取得多少骄人的战绩。这二位毕竟不是专业的相声演员,不可能达到一个老相声演员的造诣,不行就虚心求教,但从他们的表现来看,不能不说令人失望,对评委咄咄逼人,“没事你说,错了我可以指点你”,口气大得无边无沿,你凭什么对一个说了几十年的老相声演员指指点点?最起码,缺少涵养或者礼貌修养。

从老郭的言谈中不乏有讽刺的意味,不知道这二位听没听出来。老郭算是已经很客气了,给这二位不着调的夫妻留了面子,而且还没有对所谓的公式相声表现出不屑一顾,很耐心地表示反对意见,否则凭老郭的口才,这二位的脸都不知道往哪搁。老郭当然也不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把人埋汰得一无是处,否则也会招来一片骂声。也亏得这二位,能写出三本关于相声的书来,内容任何不知道,但从他们的表演的水平来说,这书大概好不到哪儿去。不过他们倒是成功地吊起了观众的胃口,都好奇他们的书写了什么内容。对这二位来说,这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成功的表演为自己的书作了宣传。

这两位不是疯子就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