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产能严重过剩!靠高价位维持的行业盈利状态能持续多久

如果一个行业大家都在赚钱,多少人会考虑这个行业结构是否合理,产能是否过剩?

水泥行业正在陷入这样一个怪相中,虽然面临着严重产能过剩,但大家的焦点似乎已经不是如何化解过剩产能,而是如何保持甚至获得更高的利润,对于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而言,这是一个非常“诡异”的现象。

数据显示,从16个已经公布上半年业绩报告的水泥上市公司看,全部盈利。

其中,青松建化、福建水泥、冀东水泥和山水水泥同比去年扭亏为盈,七家企业归于母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100%,天山股份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虽然只增长了14.41%,但净利润同比大增1107.46%。毛利率方面,除了同比下降的金圆股份,未公布的华新水泥和山水水泥,其余企业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中国建材和金隅股份还未公布正式年报,但在预报中都表示净利将大增。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为9.97亿吨,同比下跌0.6%。尽管销量有一定幅度下滑,但是水泥价格经历了一季度的调整、二季度的反弹,始终保持在高位,上半年行业总利润将继续创历史新高。

可见,在全国水泥价格一片涨势中,2015年“吃尽苦头”的水泥行业早已摆脱阴霾,大有苦尽甘来的感觉,大有望迎来“全面盈利”时代。但是靠水泥高价位维持的行业盈利状态能维持多久?首先可以看下高价位的原由,归根到底更多是人为制造的供需不平衡。

近些年,本身只在北方地区实行的冬季水泥错峰生产逐步向全国推广,并且呈现常态化的特点。实行时间也从过去秋冬采暖季加码为全年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北方有企业上一轮错峰任务刚刚执行完不到24小时第二轮再次来袭。特别是环保要求逐步提高,环保督察活动陆续进驻各地后,各地水泥错峰活动更加频繁。

企业生产时间大幅缩减,各地水泥库存长期偏低,价格随之上升。

“虽然今年水泥企业还面临着煤价上升、治超和环保成本的增加等压力,但远比不上停限产的力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此高频度、高强度的环保督察不可能持续太久,在结束之前水泥行业如果在去产能工作没有明显进展,行业重蹈覆辙将是大概率事件。在环保压力缓解后,市场竞争回归,高价位将应声而落。”

“产量下去了,日子却过得不错,还能有去产能积极性?”有人反问。企业盈利,其自身去产能的动力也会受到极大影响,试问开窑就能大把赚钱,谁还去主动关停自己的产能呢?

“当前的因环保所推行的错峰生产和联合经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行业效益提升发挥了作用,但这一做法并不具备长期可持续性,并且或多或少会削弱先进企业的优势,为相对落后产能提供生存土壤。”行业评论员认为。

人为压制产能带动的价格除了可能会降低去产能积极性,也有可能降低企业主动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从而赢得竞争力的动力。一位节能技术改造的负责人曾表示,现在相当数量的水泥企业没有技改计划,“节能改造费大劲每吨水泥才省那么几元钱,而协同每吨一涨就是几十元。”

从各地已经启动的水泥市场行情来看,已经处于同期高位的水泥价格在四季度还会有较为明显的上涨,各企业年报亮眼或将是大概率事件。可是今年水泥去产能会取得多大的成绩?环保高压过后,行业如何面对可能出现的需求“滑铁卢“?

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确有望创下超过历史记录的行业利润,这本身就是非常可笑的,极为不正常的事情。然而,如此“诡异”的事情却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行业,作为一个老水泥人,笔者认为,行业切不要被供给收紧带来的利润冲昏了头脑,青蛙是死在温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