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东北地区的9个省,1954年后为何又变成了三个省?

杜耀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決定将东北地区划分为9个省及3个直辖市,从今天行政区划的角度看东北地区则被分成了12个省级行政区划,即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及沈阳、哈尔滨及大连3个直辖市直属于行政院。当时的东北地区比现今面积要小一些,因为热河省管辖了当今赤峰市及通辽市绝大部分地区(现今东北地区包含黑吉辽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通辽、赤峰3市及兴安1盟,面积约125万平方千米,其中内蒙古部分约为45万平方千米。当时的东北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重工业/工矿业及铁路网,这或许是国民党政府进行拆分的重要原因吧!




1945年8月东北地区9省图

1949年全国铁路分布

到1949年,整个东北地区人口才4000万多一点,而且被分成了9个省,平均每个省的人口仅450万左右(当时的沈阳人口已突破100万,为我国第4大城市),这么多省虽然表面上看有利于管理,但实际上却很难进行区域整体规划。再者这么多省必然造成政府冗员现象严重,也不利于建国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因此进裁撤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东北地区图



东北地区铁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