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人們需要改變思考經濟運行的方式

比爾·蓋茨在自己的微信公號介紹了一本新書《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從這本書出發,蓋茨提出,人們思考經濟運行的方式,是時候需要改變了。

過去經濟學最基本的思考工具之一是供求關係。供求關係圖告訴我們:首先,供給會隨著需求的增加而增加,而產品的價格會下降,最終供給和需求會達到一個平衡點。在這個平衡點上,商品價格實惠、數量充足,而且生產者還有利可圖;其次,隨著供給的增加,總的生產成本也會增加,典型的比如製造業,生產第100輛轎車和生產第1000輛轎車,需要投入的原材料和勞動力是差不多的。生產更多的車,就需要僱傭更多的人、買更多的機器、建立更大的廠房。

但是,經濟正在發生一些變化。這些變化不符合供求關係揭示出的經濟運行規律。蓋茨以軟件開發為例,微軟耗費巨資開發出一款新程序之後,複製它的成本幾乎為零,因為軟件是一種無形資產。同樣的還有數據、保險、數字內容(電子書、音樂、電影等)。

蓋茨說:“世界經濟中不符合舊的運行模式的部分正不斷擴大。這幾乎給所有事物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稅法、經濟政策,哪些城市發展迅猛,哪些城市就此落後。但總的來說,管理經濟的規則沒有跟上。這是全球經濟中最重要的趨勢之一,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

在《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這本書中,兩位作者給出的一個解釋是“無形資產”的崛起。無形資產的製造和有形產品的製造,運行方式完全不同。無形資產有四個特徵:

第一,對無形資產的投資是一種沉沒成本。如果你修了一個工廠,即使產品不受歡迎,至少你還可以把工廠和機器賣出去,挽回一些損失。但是對無形資產的投資,比如說你投入很多錢去開發一款網絡遊戲,如果沒有成功,那就是沒有成功,什麼都不會剩下。

第二,無形資產有溢出效應。優步和滴滴讓乘客和司機都知道,可以通過網約車方便自己出行和賺錢。它的溢出效應就是,乘客和司機也會高興地使用其他網約車應用。

第三,無形資產更具可擴展性。也就是說,幾乎可以接近零成本無限複製,比如電子書或者數字音樂,它們以數字形式存在,連實體的印刷或者唱片都不存在。

第四,無形資產更有可能和其他無形資產產生協同效應。

比如蘋果的iPod,同時結合了MP3協議、小型硬盤設計、蘋果過人的設計能力、音樂公司的數字許可協議。

蓋茨說,無形資產的這些特徵,不能簡單說“好”或者“不好”,它只是跟過去工業產品的運作方式不同。由於無形資產佔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蓋茨認為,很多問題都需要重新討論。比如,美國直到1999年才把軟件納入到GDP,但是直到今天市場研發、品牌和培訓方面的投資也是不計入GDP統計的;再比如,商標和專利法是否需要變化,競爭政策是否需要更新等,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