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俗:你端我一碗肉,我回你一条鱼

本文摘选自毕飞宇的《苏北少年“堂吉诃德”》

我们村有个很特殊的风俗,在日子比较宽裕的时候,如果哪一家做了“好吃的”,关起门来独吞是一件十分不得体的事情,要被人瞧不起的。

我这么说也许有人会质疑:你不说你们家做了“好吃的”,人家怎么知道的呢?

江南乡村风光

这么说的人一定没有过过苦日子。我要告诉大家,人的嗅觉是一个奇异的东西,在你营养不良的时候,你的基因会变异,你的嗅觉会变得和疯狗一样狂暴。

这么说吧,你家在村东,如果你家的锅里烧了红烧肉,村子西边的鼻子会因为你们家的炉火而亢奋——除非你生吃。

乡村红烧肉

所以,乡下人永远都不会去烧单纯的“红烧肉”,他们只会做“青菜烧肉”、“萝卜烧肉”、“芋头烧肉”,满满一大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要送。左边的邻居家送一碗,右边的邻居家送一碗,三舅妈家送一碗,陈先生(我母亲)家送一碗。因为有青菜、萝卜和芋头垫底,好办了,肉就成了一个“意思”,点缀在最上头。

我们乡下人就是这样的,也自私,也狠毒,但是,因为风俗,大家都有一个思维上的惯性:自己有一点好马上会想起别人。它是普遍的,常态的。

芋头烧肉

柴可夫斯基有一首名曲,《如歌的行板》。它是俄罗斯民歌,作者不详。这首歌我引用过好几次了,我还是忍不住,决定再次引用它。它是这么唱的:

瓦尼亚将身坐在沙发,

酒瓶酒杯手中拿。

他还没有倒满半杯酒,

就叫人去喊卡契卡。

每一个乡亲都是瓦尼亚,每一个乡亲都是卡契卡。我就是卡契卡,可我还没有来得及做瓦尼亚,我就离开了我的村庄。这是我欠下的。很可惜,在我还没有离开乡村的时候,这个风俗已经出现了衰败的态势,最终彻底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