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100计」云南楚雄:用好“加减乘除” 打通就业扶贫脉络

脱贫攻坚100计

小编说:为交流各地扶贫经验,推广各地典型经验,“中国扶贫”微信公众号联合各省扶贫系统微信公众号共同推出“脱贫攻坚100计”,计划在年内宣传推广100个基层扶贫典型案例,助推脱贫攻坚。欢迎各地推荐,小编邮箱:593617105@qq.com。

【第三计】

云南楚雄:

用好“加减乘除”打通就业扶贫脉络

楚雄彝族自治州扶贫办

2018年,面对核桃、花椒等农产品产量及市场价格持续偏低,贫困户增收困难实际,为克期实现1个贫困乡镇、17个贫困行政村、11909名贫困人口脱贫出列,楚雄市巧用“加减乘除”法,破解贫困群众就业难题。截至6月底,全市7287名贫困地区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为贫困户发放“扶贫猪”

一、突出就地就业,做好岗位开发“加法”

按照“机关单位腾空岗、整合资源建专岗、因地制宜设特岗”的思路,采取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开发环卫保洁和生态护林等扶贫专岗等举措,对全市范围内季节性、公益性岗位进行全面清理排查,积极挖掘、开发工作岗位,同时,广泛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引导企业吸纳一批劳动力就业,通过“三线并轨”,让不愿走出去的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通过公益岗位、社区工厂、示范基地“三位一体”安置模式,全市共吸纳4371名有劳动能力贫困对象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依托扶贫平台,做好劳务输出“减法”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框架下,注重加强同“长三角”、“珠三角”、日本、新加坡、阿联酋、德国等国内外地区及云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中介机构、楚雄卷烟厂、楚雄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等建立友好劳务输出合作关系,不断拓展转移就业新领域,扩大劳务协作的领域和规模,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有力。市属行业部门注重做好劳动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地区劳动力多岗位适应度,拓宽就业覆盖面,不断提高贫困对象薪酬和福利待遇。上半年以来,通过开展技能培训进农村、进企业,采取“理论+实践”“课堂+操作”方式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16期,累计培训1400人,发布用工信息650余条,开发就业岗位1.28万个,2916名贫困地区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贫困户正在上烹饪技能培训实践课

三、强化创业扶持,做好促进就业“乘法”

为进一步释放创业带动倍增效应,楚雄市坚持“引导一人创业、带动一群就业”理念,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州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给予不低于5000元至10000元的产业发展补助资金,年均发放1.6亿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同时,围绕省州关于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好“绿色食品牌”决策部署,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发展思路,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目前,全市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23个,覆盖97.39%村(社区),紫溪镇樱桃协会已辐射到附近8个乡镇115个村13825户产值达300余万元,吕合镇干田优质梨协会带动当地农户户均增收3万元。

四、摸清人才基数,做好转移就业“除法”

对全市农村地区劳动力进村入户进行大摸底,抓好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分村制定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积极向贫困劳动力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实现劳动力与市级引导帮扶精准对接。同时,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和“春风行动”,紧紧围绕帮扶到人、岗位到手、政策到位、服务到家目标,采取主动送服务上门、派出就业服务工作队、进村入户组织发动、免费接送体检、邀请用人单位到农村现场招聘等措施,全面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

【脱贫攻坚100计】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