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些妃子为什么害怕被皇帝宠幸?

帝国的脸谱


妃子为什么害怕被皇帝宠幸?有前车之鉴啊。

中国历史上皇帝最宠幸的妃子,恐怕是唐玄宗李隆基宠幸的杨贵妃了。唐玄宗有多宠幸杨贵妃?当唐玄宗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儿媳变成自己的妃子后,也就是把她从出家的寺庙里接回宫后,“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已经以皇后之礼对待了,够宠幸的吧?

还不止此。唐玄宗下诏书,追封杨贵妃的父亲为太尉、齐国公,母亲为凉国夫人。封其叔叔为光禄卿,堂兄为鸿胪卿、侍御史,亲兄杨钊(杨国忠)为金吾兵曹参军。又大封杨贵妃姐妹,只要是杨家人,全部加封,够宠幸了吧?

还远不止此呢。据《旧唐书·后妃传》说,“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灿烂芳馥于路……”可以说,唐玄宗宠幸杨贵妃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然而,宠幸过后呢?国家糟蹋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杨贵妃遂成为给国乱买单的罪魁祸首,家人遭到清洗和屠杀不说,自己更是难逃一死。《资治通鉴》说:“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与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作为妃子,甚至连飞都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命高力士将杨贵妃缢杀于佛堂。做宠妃做成家破人亡,谁会愿意?然而,事实却如飞蛾扑火,明知是个火坑,都前赴后继。

南北朝时的北齐皇帝高洋宠幸薛妃的故事更惨。薛嫔是个歌女,早年同高洋的叔叔高岳好过,后来,高洋看中了,强行娶进宫,做了妃嫔。薛嫔年轻漂亮,善于媚惑,把皇帝高洋迷了个不知东西,夜夜宠幸,如胶似漆,三千粉黛无颜色。《北齐书》记载说:“(高洋)所幸薛嫔,其被宠爱,忽意其经与高岳私通,无故斩首,藏之于怀。于东山宴,劝酬始合,忽探出头,投于柈上。支解其尸,弄其骨毕为琵琶,一座惊怖,莫不丧胆。帝方收取,对之流泪云:‘佳人难再得,甚可惜也’……”。

高洋有一次喝醉了,想起薛嫔曾和叔叔高岳有过一段男女关系,酒劲醋劲一齐涌上来,随即把薛嫔的头颅割了下来,肢解她的身体,用她有骨头做了一把琵琶,还深情地唱道:“佳人难再得,真特么可惜啊!”

做皇帝的宠妃,众星捧月,事事如意,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啊。然而,孰不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受宠幸的时候,灾难就潜伏在背后!所以,历代受宠幸的妃子,有好结果的真是少之又少。


帝国的脸谱


蒙君惠患难周,春风雨露沾枯朽。进了宫的女人哪个不想被皇帝宠幸,抛开生理需求不说,如果不能怀上一男半女,将来皇帝大行,后宫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这种一对多的关系引发了无止境的宫斗,近年大火的《甄嬛传》《延禧攻略》无不以此作为体裁,大火特火,看的一众小主热血沸腾,恨不能立马穿越,驰骋后宫,拳打华妃,脚踢甄嬛,背摔魏璎珞,毁容富察氏。

试问后宫,谁与争锋。

但古代有些妃子却害怕被皇帝宠幸,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怕招人嫉妒,引来杀身之祸。

女人心如铁,后宫是非多,古代的后宫虽没有现代编剧笔下那般波诡云谲,但宫斗是免不了的,轻则地位被废,深陷冷宫,重则丢掉性命,含冤九泉。刘邦的宠妃戚姬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和吕后争宠,在刘邦死后被砍成人彘,儿子也被毒死。一千年后,武则天复制了吕后的壮举,把王皇后萧淑妃砍掉四肢,丢到酒缸里。有名有姓的后宫大咖,尚遭此厄运,那些小角色就更惨了,惠帝刘盈即位后,皇后张嫣多年无所出,后宫美人到是生了几个儿子,吕后为了张嫣的地位,不惜把生子的美人统统杀死,可谓毒辣。汉成帝时期,赵飞燕姐妹专宠,后宫谁敢抢老公就杀谁,谁怀孕杀谁,明朝万贵妃也是一路货,自己不能生,巴不得全世界女人都不孕不育。。如此这般,那些妃子活的战战兢兢, 别说雨露均沾了,保住命就不错了。

(2)皇帝有病

中国历史上不少皇帝死于性病,最著名的当属同治,正史虽然避讳,但坊间流传他死于花柳病,也就是今天说的梅毒,这样一个绝症患者,哪个妃子不要命了?宠幸完就等着陪葬吧。

(3)怕死

中国古代有“杀母立子”的传统,这一做法源于西汉武帝。武帝晚年,子孙凋零,无奈之下只能传位于“壮大多知”年仅八岁的刘弗陵,但为了防止母壮子幼后宫专权,狠狠心把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杀掉陪葬。北魏时期这一做法大行其道,既血腥又野蛮,搞的后宫嫔妃担惊受怕,怀不上怕死,怀上了也怕死,以至于后来人人想着生女儿,毕竟谁都不想当烈士。据说咸丰皇帝也动过杀掉慈禧的念头,最终在大臣的阻挠下作罢。

不能不说,活在后宫也不容易,抢男人就算了,还的时时刻刻防备暗箭,一不小心就挂掉了,诸位小主:后宫有危险,穿越须谨慎。


日慕乡关


古代有些妃子为什么害怕被皇帝宠幸?我想大部分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1、过分的被宠爱容易被人嫉妒,陷害。就拿这段时间热播的《延喜攻略》来举列,剧中的乾隆皇帝因为格外宠爱富察皇后,引来了高贵妃的嫉妒,伤害。古往今来因此丢了性命的宠妃又岂是少数。


2、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因为被宠幸长期待在皇帝身边,说不定那一句话没说对,那一个动作没做好, 就惹得龙颜不悦。因此丢了性命。举列参考北齐皇帝高洋。

3、“自古红颜多祸水”,女人常常为灭族亡国买单。曾经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不也因此命丧马嵬坡么?


能力有限,粗浅认知。不知道你又是怎样看待中国古代有些妃子不愿被皇帝宠幸?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历史中的小白


古代妃子之所以害怕被皇帝宠幸其因大概有二:

1、一旦被皇帝宠幸,便会遭到后宫众人的嫉妒和陷害。遍观历朝历代的妃子被皇帝宠爱后而遭陷害的人真是太多,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2、伴君如伴虎,有被宠就有失宠的时候,一旦失宠,轻则打入冷宫,重则灭家诛族。因此,这就是古代妃子惧怕被皇帝宠幸的主要原由。


山川俊秀PenG


1.容易遭嫉妒,大多数的皇帝后宫不说佳丽三千,但也不在少数,如果自己被皇帝宠幸,势必遭到其他后宫的嫉妒,如果身份地位或者家庭背景高点还好,如果在宫中地位不高,出身也不好,很容易因宠幸招致杀身之祸。

2.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受皇帝宠幸,意味着更多的时间与皇帝在一起,也意味着有更多的风险在皇帝面前任何不当行为都会有生命危险。

3.受皇帝宠幸也意味着可能会随着皇帝的逝去而一同陪葬。


惘然


所谓伴君如伴虎,对于大臣是这样,对于后宫嫔妃也是如此。圣眷隆恩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后宫内斗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