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将岳钟琪兵败被捕,雍正为何没有杀他?

小灿哥说历史


岳钟琪出身武将世家,来头超大,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其父岳升龙早年曾跟随康熙亲征准噶尔,因功被提拔为四川提督。

从康熙晚期开始由于西北战乱比较多,岳钟琪开始有机会建功立业,岳钟琪先是跟随十四阿哥胤禵平定了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妄图分裂西藏的叛乱,因功升为四川提督,坐上了他爹当年的位置。

随后又在雍正元年作为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的副手,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由此被封为太子太保,甘肃提督,晋升为名将行列,也算没有埋没老祖宗岳飞的名声。当时还有人将岳钟琪的部队称为“岳家军”以壮威名。

雍正三年,年羹尧因为持功自傲被雍正一贬再贬,岳钟琪得以接替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之职称为了清政府镇守边疆的重臣。

正当岳钟琪仕途一帆风顺之时,却发生了一个插曲。

有个名叫曾静的人,从被流放的“八爷党”口中听闻雍正篡位的传言,于是他大肆宣传,并例举了雍正的诸多罪状,想以此鼓动人们反清,并且派人去联络岳钟琪,让他勿忘先祖抗金的事迹,首先举起反清义旗。

岳钟琪的处理还是非常得当的,他立刻向朝廷上书汇报了此时,曾静被捕,这件事对于雍正影响很大,为了逐一驳斥曾静例举的罪状,还专门编写了《大义觉迷录》为自己洗白,但是对于曾静却宽大处理予以释放。

事后雍正还专门下旨褒奖了岳钟琪,此事看似没有影响岳钟琪的仕途,因为随后他还被朝廷拜为“宁远大将军”,但是雍正在心里已经对其有所提防。

随后准噶尔汗国在大汗噶尔丹策零的带领下再度犯境,但是清军始终没能彻底消灭准噶尔,反而在数次战斗中损失惨重。

雍正十年岳钟琪因作战不利被雍正严厉斥责,随后又遭到雍正宠臣鄂尔泰的弹劾,岳钟琪被捕入狱,可是岳钟琪并不孤单,和他一共入狱的还有同样作战不利的领侍卫内大臣兼振武将军的傅尔丹。

二人在监狱里呆了两年,最终等来的结果是处斩,但是二人都没有被杀,据《清史稿》记载,雍正将岳钟琪的斩决,改为斩监候,傅尔丹则更幸运,斩决的命令还没传达,雍正就驾崩了。

乾隆二年,岳钟琪和傅尔丹都被开释并贬为庶人,乾隆十三年,二人又同时被起复平定大金川叛乱,两位年逾六旬的老人再次披挂上阵,为清廷做出了最后的贡献,乾隆十九年,平叛后班师回朝的岳钟琪在途中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一点点历史


雍正九年,清军在西北连遭惨败。就在岳钟琪失宠被罢免之前,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的六万大军遭到准噶尔的伏击。战斗打得十分惨烈,清军遭到了准噶尔的围追堵截,四位将军在被俘虏前自杀成仁,一位副将军和七位王公大臣在混战中阵亡。战后,傅尔丹所帅的六万大军仅剩下二千人马,几乎是全军覆没。

大将军傅尔丹率残部退回甘肃后,向雍正上疏请罪,表示自己罪该万死,这一切的过失他都愿意承担。结果雍正皇帝出人意料的没有治他的,反而上谕安慰:你没有自杀,还带着两千残兵回来了,我感到很欣慰,看来你是知道孰轻孰重的人。

轻信贼言,冒险深入,中贼诡计,是尔之罪。至不肯轻生自杀,力战全归,此尔能辨别轻重。——《清史稿》

傅尔丹轻敌冒进导致六万大军覆没,按例来说杀他是应该的。只不过,当时雍正已经无人可用了!若是杀了傅尔丹,谁能来顶替他?所以雍正才会安慰的说没事没事,你没事就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岳钟琪当时和傅尔丹共同作战,在傅尔丹被围的时候,岳钟琪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主力直插准噶尔的重镇乌鲁木齐,以分散准噶尔的主力对傅尔丹大军的重压。当岳钟琪大军攻进乌鲁木齐时,守城的准噶尔军闻风逃遁,新疆首府被清军占领。对于岳钟琪的这次奇袭,雍正帝下谕表扬。

但是怎么说呢,傅尔丹的惨败,是实实在在的大败。而岳钟琪的奇袭致胜,只是占了一座空城而已。清军并没有歼灭准噶尔的有生力量,还是得不偿失。最后,岳钟琪率部撤出了乌鲁木齐,退回了哈密。清、准两方陷入了相持阶段。

在相持期间,准噶尔偷袭了哈密。岳钟琪调兵遣将,准备在准噶尔军的归路上设伏,断敌退路。结果设伏的部队没有按时到达指定的位置时,以致让准噶尔军逃走。准军不仅挫伤了清军的士气,还劫持了大量的物资。雍正帝盛怒之下,将岳钟琪的两员将军斩首示军,并严加申饬岳钟琪『攻敌不速,用人不当』,以致遭受如此大败。




至此之后,岳钟琪和傅尔丹都失宠了。最早雍正还真想把他俩都杀了,但最后还是把斩立决改成了斩监侯。

雍正不杀败军之将,并非是他良心发现。而是康熙留给他的老将领不多了,他自己在西北用兵,需要将才;还得给儿子乾隆留点,倘若岳钟琪再被杀,损失一员大将,朝廷要用人的时候就懵逼了。

岳钟琪这个人,确实有两把刷子。他从小就博览群书,学业有成,而且读书之余喜欢研究军事兵法,见解独到,令人叹服。并且他最早是文官,做过候补知府。后来才被授予游击的武职,自此弃文从武,正式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


康熙晚年的西藏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雍正初年的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岳钟琪作为副将都参与了。在指挥作战这方面,他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年羹尧被雍正赐死后,岳钟琪接替了他的职务,继任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同时还被加封为三等威信公。

此时的岳钟琪执掌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军政大权,声望和地位达到一生的巅峰。但是,雍正六年的曾静一案把他给坑了。

当时雍正嘴上虽然说没事没事,你放心,我还是信任你的。不仅没有严加追究此事,还下旨褒奖安慰岳钟琪忠心可嘉,表示绝对相信岳钟琪。其实这都是雍正的权宜之计,因为清军当时已经集结了十六万大军即将征讨准格尔,岳钟琪是两大统帅之一。在用人之际的雍正自然不会在此时惩罚岳钟琪,但是此事已经让多疑的雍正对岳钟琪心存忌惮了。

结果西北大败,清朝打算和准噶尔议和,岳钟琪的价值也就不重要了。于是,雍正对岳钟琪开始了雷霆一样的惩戒。他先是追究岳钟琪用人不当,连杀岳钟琪的几员心腹;接着又让军机大臣鄂尔泰罗织罪名,革去了岳钟琪的三等威信公爵位和太子太保衔,然后命令岳钟琪离开新疆前线,回京城商办军务。

等岳钟琪回京后,雍正立即下旨将他关在了兵部大牢中,交由刑部议罪。整整两年后判决结果下来了——斩立决。

雍正为什么要拖两年才决定处置岳钟琪?是因为接替他大将军职务的张广泗,干的还行。在西北严防死守,没让准噶尔有可乘之机,并且还打了一场小胜仗。没过多久,准噶尔和清朝就议和了。雍正认为既然不打仗了,那就狡兔死,走狗烹。留你有何用?


(岳钟琪书法)

岳钟琪当时以为自己死定了,还好雍正念在岳钟琪曾经立下汗马功劳,将斩立决改成了斩监侯,也就是从死刑改成了死缓。岳钟琪才暂时捡了一条命。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雍正还是罚了七十万两白银。不久后雍正去世,乾隆登基。十全老人要显示自己宽厚待人,千古仁君的形象,就把岳钟琪给释放了。

关于岳钟琪的倒台,个人认为,败仗应该只是一部分原因。因为他毕竟是汉人,而且是清朝汉人中唯一一个被任命为大将军的武将(岳钟琪不是汉八旗),这是很遭人嫉妒的。雍正原本还算信任他,但是曾静一事又让雍正起了疑心。在杀与不杀之间还是选择了不杀,一是雍正认为岳钟琪还罪不及死,二是雍正确实想给乾隆留点人。自己唱黑脸,让儿子唱白脸。


Mer86


看过《雍正王朝》的都知道年羹尧这个人,但是对于岳钟琪还不是很熟悉,其实历史上的岳钟琪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将领。他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名将,他的一生都在打仗,而且病死在出征期间,享年68岁。

岳飞的后人,战场建功立业,却遭到雍正的猜忌

岳钟琪将军的身世不简单,他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后人,在康熙年间开始崭露头角,带兵入四川抗击准噶尔部,真正成名于雍正年间,因为协同年羹尧平定青海,被雍正授予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

由于岳钟琪将军作为封疆大吏,又手握重兵,难免遭到朝廷的怀疑,更加上岳钟琪是一名汉人,引起了雍正的猜忌,但是有一名书生叫曾静,曾经写了一封书信寄给岳钟琪,想要煽动岳钟琪叛乱,书中都是辱骂雍正的话,并且以岳飞抗金的事情激励岳钟琪。岳钟琪不为所动,把书信及曾静本人押解到京城,交给雍正发落。

岳钟琪因为征讨准噶尔部失败,被兵部判为死刑,雍正却没有杀他,只在判决书上改了3个字,救了他的性命

虽然雍正表面上对岳钟琪好言抚慰,其实已经对他有所提防。正巧准噶尔的噶尔丹策零此刻又发生叛乱,雍正命令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前去征讨,这一次战争久战不下,战争持续打了三年多,正在决战之机,岳钟琪又遭遇惨败。岳钟琪因此受到雍正责怪,被撤职查办,关进大牢

后来,兵部合议,判决岳钟琪将军死刑,奏请雍正批准,雍正皇帝想起来岳钟琪之前的功劳,权衡很久,在判决书上改了3个字,将“斩决”改为“斩监侯”,意思也就是缓期执行,就这样,岳钟琪将军一直被在大牢里,直到乾隆二年,才被释放出来。
就这样,岳钟琪过上了十多年的田园式生活,直到乾隆十三年,大小金川发生叛乱,乾隆多次派兵都没有剿灭,这时候,乾隆想起来岳钟琪将军,62岁的岳钟琪再次披挂上阵,一举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后来又多次立功,得到乾隆的褒奖。
雍正保住了一代名将岳钟琪的性命,让宝刀未老的岳钟琪在乾隆时期,再次建功立业,雍正没有杀掉岳钟琪的目的也在于此,他惩罚岳钟琪,让儿子乾隆做好人,这样就给儿子留下了人才。

小灿哥说历史



岳钟琪是清朝名将。一生战绩辉煌,先是跟随十四阿哥胤禵平定了西藏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因功升为四川提督,坐上了他爹当年的位置。他的父亲岳升龙早年曾跟随康熙亲征准噶尔,因功被提拔为四川提督。说起来岳钟琪可是名门之后武将世家,他是南宋大名鼎鼎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后来又跟随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平定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是年羹尧最重要的副手。因此被封为太子太保,甘肃提督。后因年羹尧获罪入狱,他接替了年羹尧的位置,成为川陕总督。执掌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军政大权,声望地位达到一生的巅峰。

岳钟琪被雍正任命为宁远大将军,作为西路主帅,和北路主帅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一起,前去征讨盘踞新疆的准格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结果此次战役因为傅尔丹的轻敌冒进几乎全军覆没。虽说这次战役岳钟琪没有负全责,但因为部下贻误战机,被准格尔部偷袭,损失骆马万头,军资无数。再加上先前因为曾静鼓动岳钟琪谋反一事,使雍正对岳钟琪有所忌惮。虽说此事被岳钟琪吿发,雍正还对其大为嘉奖。还有军机大臣鄂尔泰的弹劾。于是雍正将岳钟琪召回投入兵部大牢,原本执行斩决,后念其忠心耿耿,多有战功,将立斩决改为斩决缓,罚银70万两。在乾隆初年间岳钟琪被贬为庶人,后因其以前战功卓著,而且乾隆也为提升自己的声望,后又重新启用年老的岳钟琪,后病死于征战途中。

其实说到岳钟琪为什么没有被杀?主要是因为此次兵败,主要责任是傅尔丹,而不是他,傅尔丹兵败后,后来也只判了死缓,主要责任人都没有死,如果贸然杀岳钟琪,于情于理也都说不过去。不过老谋深算的雍正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剥夺他的军权,将其下入大牢,也免得自己成天忧心忡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满清贵族对汉人本来就敌视,就有疑心,总怕汉人会起来造反。因此,在朝廷基本上汉人都得不到重用。和岳钟琪身为大将军,又是清朝的封疆大吏。肯定会引起满清贵族们的不满和疑虑,因此获罪下牢,这也是很正常的了。不但没有死而且在乾隆朝还得到重用这已经算是非常幸运了。比起之前同样获罪下牢的年羹尧来说好多了,年羹尧可是死在了狱中。汉人不受重用这种状况直到清末太平天国以后才得到改变众所周知,清末涌现了一大批,很有才能的大臣和将领,如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都是汉人。


乐乐爱收藏


这问题问得好像岳钟琪起兵失败被捕,事实应该是岳钟琪打了败仗,损兵折将被上头问罪下狱。



在雍正朝,汉八旗将领比较受重用,但因为年羹尧的例子,使雍正再使用汉八旗将领的时候就比较顾忌了。对于雍正重用汉人,满族权贵是相当不满的,尤其在年羹尧日后功高震主,让重用他的雍正受到了不小的心里打击,在一连串的调动下,解除了年羹尧的兵权,但西北战事没有彻底结束,依然需要一个统帅坐镇。在这种情况下,多年在西北战场上立下战功又熟悉这一带的岳钟琪被委任接替年羹尧的人选。

年羹尧的功高震主,解除兵权后的桀骜不驯,都让雍正对使用汉将如鲠在喉,虽然启用岳钟琪坐镇西北,但已不再像当年对待年羹尧一样放任大权,又充分信任,而是既用之又疑之。初期,岳钟琪经营西北战局策略得当,又立战功受到了雍正的嘉奖,但同时也招来满族将领的侧目跟嫉妒,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偏偏在这期间出现了曾静事件,说起来也是曾静自己想当然的做法。他打听到岳钟琪是岳飞后人,如今又手握兵权,理当在反清复明的大业上,要挺身而出,于是派人携带他的亲笔信去西北见岳钟琪,信件内容也是叫岳钟琪举兵反清,恢复汉人天下。岳钟琪也是吓了一跳,但不做声色,秘密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跟信件一起向雍正做汇报,雍正当然相信岳钟琪不会背叛朝廷,当即下令逮捕曾静问罪,并且安抚岳钟琪,表明对他的信任。

这事件传出以后,满族将领开始拿来当莫须有的把柄,在日后西北战事有败仗的时候,开始以此来弹劾岳钟琪,在一次战事中岳钟琪吃了不小的败仗,让雍正很不满,加上内外的弹劾岳钟琪的奏报,让雍正做出了西北换帅的绝定,召岳钟琪回京。

一到京城岳钟琪就被问罪入狱,长达两年的调查后兵部给出了斩决的定罪结论,雍正接到报告后经过深思熟虑改判为斩监侯,相当于把死刑改为无期徒刑。至于雍正为何要做此安排,其实雍正心里也明白,对于弹劾岳钟琪的罪名都是莫须有。更重要的是岳钟琪是难得的身近百战之将,对平定西北立有大功。还有一点是帝王之术的掌控,这些帝王为了给继任者有个容易掌控的将才,都喜欢先抑后扬。雍正做黑脸把岳钟琪下狱,在生死一句话的情况下,先改为无期给人一丝生的希望,乾隆继位后,由于战事不利,遂启用岳钟琪,本是戴罪之身,如今有机会将功折罪必定用全力,果不其然,岳钟琪利用其丰富的经验,扭转了战事,并最终赢得胜利。临了,还要对雍正乾隆感恩戴德,给了他再造之恩这权术玩的真是非常人所及!


居叶佳宜


原因很简单,够不上杀头的罪过,当然就不会被杀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且听我娓娓道来。岳钟琪出身于武将世家,先祖是赫赫有名的抗金名将岳飞,父亲岳升龙也是武将出身,曾随康熙西征葛尔丹立下大功,官授四川提督。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岳钟琪恰好印证了这话,从小便喜欢舞刀弄棒,排兵布阵。康熙五十六年,准葛尔策妄阿拉布坦与沙俄勾结,企图吞并青藏,派侄子大策凌敦多布率军入侵西藏,杀死拉藏汗,拘禁达赖,班禅,一时间西藏多地纷纷独立,大有土崩瓦解之势。

康熙急命十四阿哥允禵代父出征,封抚远大将军,时任副将的岳钟琪率领先遣队,从四川入藏,一路攻城拔寨,屡获奇功,顺利平叛,因功授四川提督,赏双眼花翎。雍正元年,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台吉是一种爵位)罗布藏丹津屡屡犯边挑衅,雍正拜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为征西副将军,率大军平叛。在大军击溃罗布的主力后,岳钟琪上折请命,率五千精兵收拾残兵溃勇,绥靖地方,活捉罗布的母亲和妹妹,罗布化妆成女子率十三骑逃出生天。

岳钟琪以骁勇善战赢得了名将的光环,有人甚至将他和先祖岳飞相提并论,称他的部下为“岳家军”。年羹尧获罪后,岳钟琪开始掌管西北军务,任川陕总督,三等公爵,加封太子太保衔。这也是岳钟琪一生的颠峰时期。岳钟琪获罪缘自湖南秀才曾静,曾静派弟子张熙携带书信赶赴西北,苦劝岳钟琪效仿先祖岳飞抗金的故事,举起反清大旗。岳钟琪假意答应,骗出口供,随后向雍正上书,虽然雍正褒奖了岳钟琪,但朝廷上下对汉人军权过重的隐忧开始显现。

雍正七年,岳钟琪被授予宁远大将军,组成西路军,会同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的北路军,共同征讨准葛尔汗国,噶尔丹策零用诈降诱敌的策略,设伏于博克托克岭峡谷,把傅尔丹的北路军引入伏击圏,六万大军只剩下两千逃出,大败而归。岳钟琪的西路军也进展不利,虽未遭大损,但辎重被掠甚多,加上征伐失利,军权过重遭到满臣议论,特别是雍正帝的重臣鄂尔泰和岳钟琪的继任者张广泗的弹劾奏章,让岳钟琪丧失恩宠,雍正十年二月,被逮捕入狱。

两年之后的雍正十二年十月兵部的判决书定为“斩决”。雍正帝接到兵部议奏折子,左右权衡,最后,念及岳钟琪当年进西藏、平青海之功,改“斩决”为“斩监侯”,并处罚银七十万两,有意思的是,对兵败负主要责任的北路军主帅傅尔丹也一样判的是“斩监候”。乾隆二年,岳钟琪和傅尔丹被释放出狱,贬为庶人。
岳钟琪被捕的原因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兵败,实际上根本原因是出自满人对汉臣兵权过重的担忧,其实这个现象一直贯穿整个清朝,年羹尧的获罪也同样离不开这个原因,只有在太平天国兴起后,汉人的地位才得到显著提升,这是谁都无法掩盖的事实。

历史茶坊,一个爱写历史的屌丝,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历史茶坊


雍正不杀岳钟琪,依在下看来,并非心怀仁慈,也不是因为老糊涂曾静的缘故,而是觉得国家正当用人之际,擅杀大将于军中不利,更何况军前一直将荒不休,一度濒于无人可用的境地,而岳钟琪又一直忠心耿耿效命驽马,不过是指挥不当、用人不利,罪不至死,不杀也是君王怀恩的表现,也是给诸臣工看的。


熟知这一段历史的人们都知道,岳钟琪最早的角色不过是一名文职官员,后来机缘巧合阴差阳错加入了行伍之中,表现可以说中规中矩、萧规曹随,一生谨慎追随,唯雍正马首是瞻。

岳钟琪的祖上却是威名远播,令敌闻风丧胆的南宋抗金中兴之将岳飞岳鹏举。岳武穆力主迎二圣还朝,直欲一捣黄龙与诸君痛饮,可谓一代赫赫名将,千古民族英雄,足以流芳百世,雄视千古。

岳钟琪虽出自名将之后,但一直谨小慎微毕恭毕敬,蹑足潜踪般追随今上,并深得雍正信任,实属难得,尤其是在被其视为股肱之臣的汉人年羹尧出现了功高震主、不臣之心之际,能充分信任他岳某人,委以定远大将军的重任,担纲西北诸军务,定鼎家国守土之责,足以说明他岳钟琪在雍正心中的位置——虽然他也同样是一名汉臣将领,虽然他并非出自汉八旗悍勇。

岳钟琪经此一事,以为必然身死家破,忠义蒙羞。不想雍正却网开一面予以怀柔,更令他感激涕零感恩戴德,誓死捍卫王朝尊严,拱卫皇族地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这也是雍正帝帝王心术的绝佳妙处。


龙吟148119260


这个真不知道为啥不杀,雍正也没有留下话说明一下,只能猜测一下。

这个问题其实也难扯,因为杀一个人是需要一个理由的,不杀一个人还需要一个理由么?雍正连曾静都可以不杀,难道留一个打了败仗的将军的命还需要理由么?所以只能猜测,虽然打了败仗很生气,但是可杀可不杀,就算了吧,毕竟也是自己赏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