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木6458884
這個問題的意思是不是問從地面到大氣層的頂端有多少公里呢,因為地面是在大氣層的覆蓋之下。
地球上的大氣層會一直延伸到星際空間,從地面到真空地帶,這個距離很大,比地球的半徑要大的多,但實際上我們又約定,大氣層的厚度約1000公里,就是電離層之內的部分。
大氣層會對天體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比如地球,儘管時而會有隕石等墜落,但經常大氣層的摩擦燃燒,落到地球上基本上不會造成傷害。大氣層和地磁場,就是地球兩道天然強力護身符,時刻保護著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形態。
地球的大氣層中,主要成分有氮氣和氧氣,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惰性氣體和水蒸氣。大氣層的密度隨高度而減小,也就是說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層隨高度不同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由此可以分為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中間層和電離層等,其中對流層對地球影響最大,因為天氣現象主要發生在這個層內,而我們平時坐的飛機主要在平流層內飛行。
震長
從廣義上來說,地球的大氣層其實非常厚,其厚度可能要比地球半徑還大。根據高度的不同,地球大氣層可以分為很多層。
對流層:我們生活在大氣層最底端,這裡是對流層,其厚度約為12公里。這層擁有十分複雜的天氣現象。
平流層:對流層上方是平流層,它距離地表的高度約為12到50公里。這層的氣流較為穩定,民航客機會在此巡航。此外,平流層中還包含可以吸收太陽紫外輻射的臭氧層。
中間層:再往上是中間層,其高度約為50到80公里。這層的溫度極低,平均溫度只有-90 ℃。
熱層:中間層上方是熱層,其高度約為80到700公里。這層包含電離層,空氣被太陽輻射所電離。由於熱層的密度很低,從100公里的高度(卡門線)開始就被認為是太空,近地軌道航天器就在這層運行。
外層:再往上是最為稀薄的外層,它的最高處距離地表可達1萬公里,而地球半徑約為6400公里。但也有研究指出,外層的高度上限應該為3000公里。在外層之外,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太空。
火星一號
簡單明瞭的回答,地球大氣層在距地表0-16000公里之間,到了16000公里以上,仍有氣體和基本粒子存在,雖然很稀薄,但比真正的星際空間還是多很多。
而且在地下的土壤甚至岩石中,也會有少量的氣體,所以也是大氣圈的組成部分。
這樣說來大氣層實際上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但一般來說,人們把地表以上1000公里範圍內的大氣作為大氣層來研究。
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這些層都在1000公里以內,再上面一般就認為是星際空間。
大氣的層次特點。
對流層與我們吃瓜群眾關係最密切,緊靠地面厚度約20公里以內。
萬物生長和普通大眾的活動範圍都在這個層次,風雨雷電都在這裡發生,一般的飛機也不會突破這個高度。這裡的空氣活動頻繁而激烈,這一層的氣溫隨著高度而降低,每升高1000米,溫度會下降5-6度。
平流層在對流層的上方,距地表20-50公里的中間,這裡的空氣比較穩定,30公里以下是同溫層,溫度在-55度基本不變,30公里以上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稍有升高;
平流層以上50-85公里為中間層,這裡的空氣已經很稀薄,比較明顯的特點是隨著高度增加溫度迅速降低,空氣垂直對流很強烈;
中間層以上是暖層,這一層很厚,在距地表100公里以上到800公里範圍,太陽光經過這裡,紫外線會被這個層次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溫度升高,故而得到暖層之名。
臭氧層和電離層是摻和在大氣層次之間,但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臭氧層在大氣層和平流層之間,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對大氣有增溫作用,可以吸收紫外輻射,保護地球生物。少量的紫外線透下來有殺菌作用,對萬物生長有好處;
電離層在距地面80公里以上,是受太陽高能輻射以及宇宙線的激勵而電離的大氣高層,可以反射電磁波,因此人類可以利用它的功能進行電磁波遠距離通訊。
暖層之上為散逸層,又稱外層、逃逸層。這個層次厚度很大,從800公里向上延伸,是大氣帶電粒子散逸到星際空間的範圍。嚴格意義上講,這個層次實際上沒有高度限制,越往上空氣越稀薄,是大氣與外太空的過渡層。
大氣層的主要成分為氮氣(佔78.1%)、氧氣(佔20.9%)、氬氣(佔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稀有氣體、水蒸氣。
大氣總重量約為5.136×10^18公斤,佔地球質量的0.00000086%,靠地心引力捕獲拉住它們,幾乎所有大氣都集中在100公里以內,而75%的大氣有集中在靠近地表的10公里之內。我們人類和萬事萬物都要感謝地球把這些大氣抓住,供我們享用。
大氣無色無味,是人類擁有的最大公無私又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每天都呼吸著免費的大氣,根本體現不出它的存在,但如果有一天突然消失,我們才會感到沒有任何事物比大氣重要,金銀財寶在大氣面前就是狗屎。
所以我們要珍惜它愛護它,使它永遠的迷戀著人類,共存共榮。
這就是時空通訊的觀點,歡迎點評討論。
時空通訊
我們在地面上走路、跑步、開車、蓋房子,我們也一直呼吸著空氣,空氣就是大氣層的一部分,所以不難看出來——地面和大氣層其實是隔壁鄰居。
那為什麼有些朋友會覺得大氣層離我們很遠呢?可能是因為平時沒有留心大氣層的拿手好戲——每日雲朵秀。
如果留心的話,可能會發現雲朵的高度是不一樣的,有的雲朵高,有的雲朵低(見下圖,圖自wiki)。高的雲朵離我們確實挺遠,比如捲雲(一縷一縷的那種),可以高到一萬多米。
如果這雲的底部再低些,到達或者非常接近地面,那麼它就成了我們常說的霧。
其實從物理上來說,霧和雲沒啥本質區別,只不過我們人類比較習慣於雲在天上、霧在身邊罷了。
還有的雲可以把雨、雪等降水送到地面上,遠處看可能是下圖這樣的(圖自wiki)。
所以大氣和它的雲朵們其實離我們很近的,雲朵所在的這部分大氣層叫做對流層。
對流層從地面開始一直到一萬多米的高空,對流層往上還有平流層、中間層、熱層等,一直延伸到幾百公里之外的太空(見下圖,圖自wiki)。
喬小海
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界限。
一般大氣層厚度1000公里以上,在2000至16000公里仍有稀薄空氣。
20至50公里內為對流層,常見的大風、寒流’雨雪、雷電、霧、沙塵暴等都發生在這一層。
還是那個花
辰悟1
大氣層又稱大氣圈,是因重力關係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從下到上大氣層可以分為五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我們平時說的臭氧層是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部分。
1、對流層
地表以上大氣層的第一層,厚度約為8~17公里,厚度因季節和緯度而變化。
特點:大氣對流運動顯著,冰霜雨雪等天氣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對流層之中,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攝氏度。
2、平流層
距地表約10~50公里處的大氣層,位於對流層之上,臭氧層位於平流層之中,位於距地表20——30公里高處,可以吸收紫外線,避免和減少紫外線對地表生物造成的傷害。
特點:大氣水平運動為主,較穩定,幾乎沒有風雨雷電天氣,這也是其名為平流層的原因。平流層適合飛機的飛行,很少有氣流擾動,較為安全。
3、中間層
也叫高空對流層,自平流層頂到85公里之間的大氣層。
特點:溫度垂直遞減率很大,空氣垂直對流運動強盛。
4、暖層(電離層)
自中間層頂到 800 公里高空屬於暖層
特點:電離層能夠反射無線電波,在遠距離無線電通訊中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當太陽活動強烈時,電離層受到擾動會影響地球無線電通訊。
5、散逸層(外層)
暖層頂之上,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處。是地球大氣層向宇宙空間的過渡區域,但是卻沒有明顯的分界。因為距離地表很遠受到地球引力約束比較弱,一些高速運動的空氣質點就能散逸到星際空間。
通常把1000公里之內,即電離層之內作為大氣的高度,即大氣層厚1000公里。
特點:溫度很高,可達數千度;大氣已極其稀薄。
從地面到大氣層距離有多少公里?
通常把1000公里之內,即電離層之內作為大氣的高度,即大氣層厚1000公里。
簡單回答,期待更多優質答案!
地理愛好者
這個問題太扣門!…^o^地球表面就緊貼著大氣層,低窪和地層空洞從及疏鬆地質也充滿著大氣!…^o^也沒有問大氣的哪一層,例如大氣對流層、大氣平流層、大氣臭氧層。更沒有問大氣層外圍確定在哪一個高度標示數字點上!…^o^這讓樹樹腫麼作答呢?…^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