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制无人机群?

沈小米童鞋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无人机技术早已成熟,甚至在民用领域已经烂大街的了。而将无人机技术运用在军事领域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控制技术和AI技术的成熟,蜂群无人机战术变得越来越接近于实用化。

蜂群无人机战术往往具有突防能力强、成本低廉等优势,这一战术作为未来战术的发展方向,已经开始进入实用化的道路,那么,我们改如何防备这样的蜂群无人机战术呢?

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付蜂群无人机最好的武器也正是蜂群无人机本身了,发展攻击型无人机甚至是“自杀式”无人机就成为了最好的解决办法。现代技术条件下,使用无人战斗机专职进行空战,似乎还有些技术难题,就算真的发展出来了,也会因为成本问题而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不太划算。现代的军用无人机的单价不过一万美元而已,对成本要求很严格。但是完全可以使用与成本更加低廉的“自杀式无人机”,进行攻击,出动与敌方同样对数量,甚至是更多数量的“自杀式无人机”,在AI的控制下,采取一对一的贴身战术,引爆对手拦截敌方目标。

还可以针对无人机的技术弱点进行攻击,现代无人机的控制都要通过数据链进行,如果可以通过干扰手段来掐断敌方的数据链系统,无人机失去了数据链就像风筝断了线一样,无法再被操控,自然也就无法执行攻击的任务。2011年12月初,伊朗就通过简单的通信数据链干扰技术,完美的俘获了一架当时美国最先进的RQ-170无人机,以伊朗的技术手段就可以干扰甚至俘获美国最先进的无人机,就表明,无人机在信息通讯技术方面是存在很大弱点的。

如果攻击和干扰都没有起作用的话,就可以采取最后的措施了,使用近程拦截武器,就是类似于中国的陆盾-2000系统,采用高射速的武器系统,短时间内抛洒大量的弹丸来拦截敌方的无人机,为我们要保护的目标筑起可靠的壁垒。


迷彩虎军事


无人机蜂群虽然强大,但并不是无懈可击。

1,用“内力”吸卷无人机群。顶级的武林高手面对众多毒针来袭时,常常会用“内力”吸卷暗器。对付无人机的“内力”,就是电子干扰。伊朗通过干扰无人机与卫星之间的通信,让独自活动的美军RQ-170哨兵隐形无人机误以为到达了预定着陆点,乖乖就擒。对于成群结队的无人机群虽然不可能像对付打单的RQ-170那么简单,但只要“内力”深厚,干扰蜂群的可能性完全存在,这可能是无人机作战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

2,电子干扰是软杀伤,近防武器的硬杀伤也非常重要。二战中大行其道的中大口径高射炮将来会改头换面派上用场,用于发射特殊防空弹药对付蜂群。这算不算“老高炮”部队的好消息?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在人类几千年的战争史上早已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对付蜂群最好的办法就是蜂群,就看谁的蜂飞得远、针更利。在这一点上,中国完全可以自信。继美国人用3架“超级大黄蜂”投放103架“灰山鹑”后,2017年6月中国完成了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试验,演示了密集弹射起飞、空中集结、多目标分组、编队合围、集群行动等动作。119:103,这个数字说明什么?不说明什么,只是一个发展中的数字,大家都在发展么。

图注:2017年6月,中国完成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试验

4,歼20作为“踹门者”,作为无人机指挥平台使用的设计理念也是明确的。这一设计谈不上什么难度,还能大大减少让歼20冲锋在前、以身试险的概率成本。而且大哥出手前,先派一群小弟到前面去察探一番搞点事,也很符合江湖规矩。

5,还有一个让人高兴的消息来自俄国媒体(我也很奇怪为什么很多中国的好消息老是从外电来),说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超小型高空无人机做过测试,这种无人机可以在9000至25000米高空的同温层飞行,这些小家伙可以充当有人机、无人机或导弹的“千里眼”,“战场应用潜力巨大”。


兵说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不久前在西安进行的一次无人机表演中发生的干扰事件,可以带给我们灵感。当时的表演无人机群,采用的是技术上比较简单的程控编队方式,即无人机群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进行控制,编队表演也较为简单,主要是利用无人机上的灯光,通过队形组合变换,达成不同的文字或者图形编组显示效果。而这一程控方式,是直接通过近距离的压控指挥来实现的,因此只需要对遥控指挥信号进行针对性地简单干扰,就可以干扰无人机群的正常运行。这就是当时西安无人机表演“演砸”的真正原因所在。

当然,军用无人机群的运作,要比民用无人机群表演复杂的多,涉及到的技术包括无人机自主控制、智能集群控制技术等,这涉及到无人机的自主导航,编队之间采用传感器技术来感知和确定彼此之间的方位,防止被撞等。这使得要想干扰它,比民用无人机群要难得多。

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做到。

因为就像美国的RQ-170先进无人机一样,作为美军最顶尖的侦察无人机,一样会被伊朗捕获。因此目前电子干扰技术对于无人机,还是管用的。

首先,可以干扰无人机群的控制信号,使整个无人机群失去最高的领导和指令,然后甚至可以通过发射伪装信号诱骗的方式,把无人机群骗到既定地点进行处置。

其次,可以采用大面积干扰的方式,干扰整个无人机群的通信组织。如果无人机群是采用被动传感器方式进行组织的,也可以针对传感器进行干扰。反正就是让其盲目,无法有效组织起机群来。

第三,由于无人机群在释放时或者某些时刻编队是较为密集的,因此除了电子对抗的软杀伤方法外,也可以考虑硬杀伤,比如采用覆盖面较大的破片杀伤战斗部导弹,释放大面积破片,将区域内的无人机群一扫而光。

最后,“针尖对麦芒”,用无人机群来对付和克制敌人的无人机群,以无人机群攻击无人机群,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兵工科技


随着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兴起,“黑飞”的情况也变得越来越普遍。觉得被侵犯的普通人或许对它们束手无策,但是一些敏感的机构绝不会手软。网枪、或用另一台张着大网的无人机去对付,已算是比较温和的手段;更暴力一点的,可以借助电子干扰设备、或者直接用火器将之摧毁。

近段时间,美国政府对无人机的监管日趋严厉。如果违反了有关规定,比如飞到军事基地上空而被认为有威胁,黑飞者将面临严重的后果 —— 轻则击落无人机、重则严惩当事人。

Anti-Drone Tools Tested From Shotguns(视频截图)

如果情况不算恶劣,军方可以选择将无人机交回给操作者。但美国政府昨日宣布的新政策,也授予了军方捕获和保留无人机的权利,此举旨在确保军事基地远离潜在的空中恶意探视。

其实按道理来讲,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禁令就已经足够(不允许在军事基地上空飞无人机)。但很多时候,操控者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受保护的空域(但所有犯错的无人机都将被拿下)。

新政策允许军事基地对空域内任何形式的无人机采取措施,包括由商业实体操作的无人机(只要被认定为有威胁)。简而言之,犯错误的代价是相当高昂,心疼设备的人需要多加注意。

据悉,这项政策已于上月生效,且覆盖 135 处美国军事基地。


cnBeta



激光反无人机最靠谱!无人机群个体小,功能少,飞的慢,飞的不高。激光武器具有反应速度快,射击成本低,可以连续对付多目标,对其他设施影响小,所以激光武器最靠谱!


知识就是力量啊


设计无人预警机天空长效待机,便于发现体量微小的无人机,然后借助地面激光炮或电磁武器廉价的歼敌。

对待集中的作战蜂群,升级捕手无人机也是一种思路:现在的捕手无人机已经可以做到放飞不用管,自主接近目标喷网捕获,缺点是只能一对一,网也比较重。对待小型蜂群的话,可以升级成一次升空多次使用,甚至仿机关枪原理的撒网器,将捕网蛛丝化胶囊化,胶囊接近蜂群后再自动弹开,从而提高作战效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