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博州这些村队搭电商“快车”脱贫致富!

足不出户有钱赚,挣钱顾家两不误;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售,为贫困户带来可观收益;在培训班进修后,就可以轻松开网店, 为自产的农产品找销路……这些利用互联网助力精准扶贫的新做法,正在博州开花结果。

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我们为农户发放鸡苗,然后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收购土鸡蛋和土鸡,这样农户就有了稳定收入,也能保障线上网店的农产品货源充足。”8月11日,博乐市小营盘镇乌拉斯塔布拉格村龙合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冒建启说。

冒建启(右)和驻村干部沟通合作社土鸡蛋销售情况。

该合作社在博乐市疾控中心工作队的帮助下,利用“农户+基地+品牌+互联网”的经营模式,线下结合线上农产品直销店,帮助11户贫困家庭销售家禽、禽蛋等,平均每户增加3000元收入。

像龙合养殖合作社这样的电商,在博州还有很多。博州部分工作队开展“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扶贫活动,摸排和动员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通过吸纳扶贫对象就业、土地流转、代销农产品等帮扶模式,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

据了解,博州部分工作队整合1107家合作社和65个“三品一标”认证品牌,利用博州4家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网络平台、农村淘宝等平台,把农村特色产品和贫困家庭的农特产品在互联网上销售,多种模式精准扶贫,助推乡村发展。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在精河县交通运输局工作队的帮助下,大河沿子镇拜尔盖斯村村民王倩依托自己经营的电商站点,不仅将乡亲们种的水果蔬菜在网上热销,还为村民艾山江·马木提在网上销售奇石。今年4月至今,艾山江捡的各种奇石在网上销售收入达16000元。

王倩在自己的电子商务站整理货柜。

近年来,博州部分工作队积极引导4家电商企业深入贫困村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协议。这4家企业通过订单生产、产品回购等方式,带动3000多户贫困户发展枸杞、水蜜桃、蔬菜种植产业。同时,积极引导电商企业与贫困户签订精准扶贫帮扶协议和入股收益协议,鼓励企业将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开发出来,进行统一策划、统一包装、集中销售。

帮助农民掌握技能

今年7月,“中国旅游产业创新服务基地——温泉县精准扶贫示范区”正式成立。基地依托温泉县黑小麦的“产地、原料、工艺、营养、安全”五大方面优势,联合旅游行业、旅游景区、外贸公司、大型商超等,将温泉县金秋劳模绿色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石磨黑小麦面粉、纯黑麦片等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

“中国旅游产业创新服务基地—温泉县精准扶贫示范区”挂牌暨签约仪式。

针对农村电商发展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 部分工作队以农特产品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骨干、创业妇女、“80·90”后待业青年等为重点,开展摸底调查,择优确定培养对象。依托县级电商创业基地、农牧民夜校,邀请博州天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展电商知识和线上店铺运营培训,教授网店创业技巧和营销技能,讲解如何申请注册、分类别、定价格等内容。鼓励大中专学生、失业人员掌握技能,利用电商创业,并将农村电子商务创业者纳入到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培养,聘请专业讲师,推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精河县大河沿子镇电子商务服务站站长温露(右)正在给顾客介绍“线下”产品。

目前,博州部分工作队通过举办入门业务小培训、组团观摩基地+电商企业+服务站+村级网店、“1+1”个性化帮带等方式,培训农牧民500人次,2000余人在村级电商网点实现就业。

此外,博州以“精河枸杞”“西域粮票”“营盘香米”“保玲蜂蜜”“中酒葡萄酒”“绿佳果蔬”“旺泉羊肉串”“香辣羊蹄”等特色农副产品为突破口,通过基地拍摄、包装设计、产品企划等成套的营销策划,孵化了本土农特产品品牌,提升了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