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为什么要替一帮老臣还国库的欠款?

含光38


第167期总268期

在康熙四十六年,江南扬州一带发生了有史以来的大灾荒,作为天下之主的康熙皇帝怎么办?急天下之所急,第一要务就是朝廷马上派员赈灾,赈灾需要银子,此刻的康熙皇帝才发现朝廷没钱了,户部库存银子不到五十万两。


【康熙帝给功臣们讲道理】

大清朝的江山社稷面临着一场重大的经济危机;先不说为什么银子没了,拯救老百姓于水火才是重中之重,赈灾筹款要紧。

所谓的赈灾就是朝廷出钱拯救老百姓,把灾情损失降到最低,朝廷没有钱如何赈灾,所以就出现了四阿哥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的艰难赈灾筹款一说。所谓的筹款就是在有钱人的士绅嘴里掏食,这次的四阿哥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的钦差大臣可不好当,但还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没让康熙帝失望。

由于皇四阿哥胤禛与十四阿哥胤祥这次的差事办的好,所以康熙皇帝加封四阿哥胤禛为“雍郡王”,可惜十三阿哥胤祥狗屁没得到。
【非常为难的康熙皇帝】

赈灾筹款圆满结束,康熙皇帝开始着手清理亏空了,可谁可以担当清理户部欠款亏空的钦差成了一个大难题,借出去的钱,泼出去的水,如同嫁出去的女儿一样,借钱的都是大爷,没有还的。

刚刚晋升的“雍郡王”四阿哥胤禛想接这个差事可又无从下手,可在邬思道看来四阿哥胤禛一定要接差,因为要有人替老皇帝康熙分忧解难,此刻就看那个儿子可以出面担责任了,邬思道特别的给四阿哥胤禛分析出欠款的三种人!


【神人邬思道给四阿哥出招】

看来邬思道这个幕僚没有白请,看看邬思道是如何分析的:

第一种人:这第一种人最多,但是欠款不多,都是京官,比较清贫,一年多俸禄就是一百多两银子,开销不够,没办法只好向户部借款维持生计,这些人好办。

第二种人:这一种人往往有资历,有功劳,自小跟着皇上打天下,鞍前马后熬出来的朝廷重臣,自持有功之臣,讲排场,开销大,白花花的银子说借就借,而且借的银子又多,这一类人你逼急了老皇上康熙帝能不管吗?

第三种人:这第三类人最可恶,纯属贪得无厌,唯利是图,就是拆了金銮殿也毫不心痛的主,本来家里就不缺钱,看着前两类人借钱也跟着起哄,不借钱就像没能耐似的,这一类人可以往死抄家!
【念旧情的康熙皇帝】

邬思道分析的头头是道,特别是对于最难办的跟着康熙皇帝南征北战的功臣为何借款都说的清清楚楚,关键是邬思道说的有道理;比如曾经的康熙皇帝的侍卫“魏东亭”曾经接待康熙皇帝就动用了大量的银子给康熙皇帝修行宫,老皇帝康熙心理能没数吗?

所以康熙皇帝提前接见了那些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臣讲朝廷的难处,讲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康熙帝说还有私房钱】

国库是国库,家庭是家庭,皇家也不例外,不能像康熙皇帝的儿子老十阿哥说的,朝廷的钱不就是皇阿玛的钱吗,几时见过儿子花老子的钱还过!

这次的户部欠款的清理,康熙皇帝的决心很大,欠款的老臣们真的还不上,康熙帝就是把自己的体己钱拿出来替老臣还债也要彻底清理户部亏空来度过难关。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k古史


康熙这样处理正说明他做事圆满、手法高明:既办成了事,又不得罪人,还没后遗症。

黄河发大水,朝廷拿不出赈灾的银子。灾民吃不上饭造反怎么办?这让哪个皇帝都睡不着觉啊,事后发现原来银子都被大臣们借去了,所以开始追缴国库欠款。

站在皇帝的角度,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并且这还关系到江山社稷,你们更应该还。

可是站在老臣这 们的角度呢?

老子为保你的江山,冲锋陷阵,九死一生,按马布成的话就是:〖这条命,给皇上死过好几回了〗。没有老子拿命保你,你早被鳌拜砍了,被吴三桂赶回去了,被噶尔丹打到家门口了。

在战时为保证战争胜利,必然授予这些大臣们很大权力,调兵、征粮一句话的事,更不用说用钱了。所以,大战之后容易形尾大不掉的权臣,然后皇帝想着削减他们的权力,而权臣们当然不想放下已经习惯了的权力,这时要么权臣干掉皇帝,要么皇帝干掉权臣。因此历史上皇帝“杀功臣”是司空见惯了的事,赵匡胤要大将们交出兵权,多买良田美宅,多养歌儿舞女,也就是只要交权,你们爱怎么贪怎么贪,就成了千古仁君。

而这些大臣们呢,立下大功后,不仅交权,连钱都不明着贪,人家只是“借”国库里的钱,以安享晚年。这你都要人家还,行啊你康熙,当初老子为你卖命时你怎么许诺的?

追缴老臣欠款这事,康熙不仅义理上有亏,更是动摇自己的基本盘。皇帝之所以高高在上,不是因为皇帝这个名头,而是因为有大量的人愿意支持他。没人支持他就是个傀儡,汉献帝、唐昭宗这样的傀儡皇帝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并且,皇帝这个位置多少人虎视眈眈地盯着呢,你必须要有一批忠心耿耿的人为你保驾护航,不然一不小心就像八王议政时的雍正一样,差点被废被杀。

而这些大臣跟康熙一起战场上爬出来的,忠心度最高,感情最深,战斗力最强,是康熙最可靠的基本盘之一。他们如果给康熙暗地作怪,康熙将非常危险非常被动。

收他们的欠款康熙危险,可是不收呢?其他大臣就有了攀比的对象,谁还找不出点功劳呢,都可以赖着不交。到时候国库依旧空虚,朝廷连赈灾、用兵的银子都拿不出,饥民吃不上饭,有人一组织揭竿而起,“胡虏无百年之运”不是梦。

这就考验康熙的领导能力了。

老臣来哭闹时,康熙先叫退李德全,李德全问有事谁伺候您,康熙说〖有事他们就不能伺候朕啦?〗,老臣们抢着说〖奴才能伺候皇上〗。一下子拉近了关系。


到了园子里,康熙说〖现在没外人了,有什么话说吧〗。这是进一步向他们表示:你们是我最亲密的伙伴,咱们才是一伙的。

接下来老臣们哭诉自己家里困难,田文镜、胤禛逼得他们多紧等。

康熙就说了〖一百万人,两百万人聚在一起,这支队伍有多大呀。没有住的,他们可以睡在棚子里,可以睡在路边上。没有吃的,他们就会铤而走险〗。道出了自己的难处,并且他的江山坐不稳,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你们这些大臣的荣华富贵也别想了。说明他逼他们还债真不是忘恩负义。



然后那些大臣们都被“感动”哭了,有的说〖都是奴才不好,给皇上作难了〗,有的说〖奴才这就回去把庄园卖了,抵还国库银两〗,有的说〖奴才也愿意把京里那座大宅子变卖还债〗。




有人认为是康熙洗脑成功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这些都是身经百战的老狐狸,这点道理他们当然懂,他们只是不想还钱而已。但皇帝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得有点表示吧。

然后康熙就说〖朕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你们这些跟朕出生入死的人老无所依。朕大内还有三百万两银子,本来准备,四阿哥江南筹不到款的时候,拿出去赈济灾民的。现在朕拿出来替你们还债〗。


注意并不是免了他们的债,而是替他们还。这样说表示了:一,欠款必须是得还的;二,咱们是铁打的交情,所以我替你们还了;三,这钱是我凑了赈灾的,这次能替,下次可没有了。

既稳固了和老臣的关系,又不妨碍追缴别人的欠款,还杜绝了老臣等再向国库借款的可能,面面俱到,三全其美。


待我施为地煞变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追缴国库欠款一事可以说是完美的将康熙与雍正的最大区别刻画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康熙可以说是虎头蛇尾,为了统治稳固,先是给了一帮老臣自己的小金库的银子,用以拉拢人心。后是隐晦的授意太子停止了追缴国库欠款,免得因为此事动摇了统治。而雍正在这件事上面就体现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是绝不留情一查到底,也难怪继位以后会实行轰轰烈烈的新政。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下面宋安之来给大家一一解惑。

一、康熙为什么要帮这群大臣还钱

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剧情中交代的很清楚。

康熙为什么会帮这群大臣还款呢,因为这群大臣身份特殊啊。

这群大臣是当年跟随康熙平三藩战准噶尔打老毛子的功臣,可以说是康熙身边的老臣了。他们其中的代表就是魏东亭,可惜魏东亭因为欠款被逼死了。

面对这些功臣的哭诉,康熙只能说了说老百姓为什么要造反啥的,意思是你们体会不到我的难处啊。然后这群大臣就开始表演了,说为了皇上自己买了院子还债哪怕老无所依什么的。这种收买人心的地方,康熙自然是做的滴水不漏,说已经对不起魏东亭了,不可能不管他们的,拿出来自己体己的二三百万银子让这群大臣去还债了。

康熙的意思是欠款一定要还,哪怕我给你们我自己小金库的钱呢。

康熙驾崩之时,曾经说过贤王老八是处处学他,却处处学不像。说明了什么,说明康熙也是一个善于收买人心的人,不过康熙的手段可是甩了老八不知道多少条街,通过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康熙的高明之处。


二、康熙为了收买人心的虎头蛇尾结局

追缴国库欠款时,康熙虽然给了这群大臣银子替他们还款,意思是钱一定要还的。

但其实更多是收买人心。

因为随后太子买官还欠款的事情败露,康熙把太子叫过来。

康熙并没有说买官这件事,而是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竟然还有人以死抗争(魏东亭之死),怎么会搞成这样,堂堂大清的官员竟然穷到如此地步,再这样下去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事呢。

康熙的意思是现在看来追缴国库欠款是不行啊,同时还有询问太子的意思。

但太子简直是猪一样的反应。

太子这时候明白了康熙的意思,然后马上说皇阿玛圣明。(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但接下来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说雍正在这件事上面办事太着急了,还有找的田文镜也是尖酸刻薄之人,把本来可以干好的事情给搞砸了。

太子这样一说,康熙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没想到太子竟然这般反应。

看见太子都是如此,康熙就下定了决心,要停止追缴国库欠款。然后康熙就对太子说,你是太子,底下人做的不对你说说嘛。

康熙的意思是由太子出面,停止追缴国库,这样可以拉拢人心。

结果第二天到了最后期限,很多老臣拿着康熙给的银子要还欠款的时候,太子出来了,先是说这是皇上体己的银子,这让大家很是震惊,康熙的仁慈形象再次深入人心。接下来太子就暂时叫停了追缴国库欠款,说是分两年两次还清就可以了。并且说是自己的意思,想必皇上也会同意的,结果康熙自然是假装无奈的同意了。

就这样康熙与太子父子两个是赢得了好名声,而老四成为彻彻底底的孤臣了。

不过康熙这招也可以说是以退为进,当时国库存银不足五十万两,雍正登基以后没多久西北战事之时,老八说国库存银还有七八百万两银子,说明了康熙时代的1200万两国库欠款也算是收回了一半多,还是有成效的。


三、康熙为什么要这样做

追缴国库欠款失败告终,搞的老四是灰头土脸的。

按理说康熙是发起者,应该是脸上无光,可康熙却是通过炉火纯青的谋略使自己免于名声受损,是稳坐钓鱼台。

康熙之所以通过隐晦的方式妥协,其实和老八一样,是走着“得官心者得天下”的路线,只不过康熙是更高明,而且没有忘记治国的根本。

当时老臣魏东亭被逼死,老十身为皇子竟然通过在前门大街变卖家产来抵抗还国库的欠款,太子为了还欠款竟然去买官。

所以康熙帝有些首鼠两端了,最后决定放弃了追缴国库。

而之所以给那些老臣自己小金库的钱,因为那些老臣是早年一直追随他的人,算是支持自己的中坚力量了,也是信得过的人,再加上老臣中的代表魏东亭被逼死,所以自己要安抚他们。

因此康熙先是给了他们自己小金库的钱让他们还欠款,并且说已经对不起魏东亭了,不能对不起他们了。这样把这群老臣感动的痛哭流涕的,同时还表达了自己一定要追缴国库的决心,面子上最起码过去了。

之后隐晦的授意太子叫停追缴国库,还收买了人心,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唯一吃亏的当然是彻彻底底成为孤臣的雍正。

因为康熙对于他的定位是孤臣,想让太子一党的雍正将来好好辅佐太子,所以让雍正干得罪人的活。

但雍正反而是因祸得福,表现出的能力很不错。(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之后太子不争气两次被废,老大是被永远圈禁。贤王老八是野心勃勃,但康熙看不上他。老三是空会编书没有能力。

所以康熙最后选择了能力不错的雍正,让他以孤臣的方式继续刷新吏治,来治理危机四伏的大清帝国。

下期分析敬请期待,如果大家有什么想要分析的剧情,可以在文章下方评论,保证解惑,如果可以深挖的话,保证为你量身定做一期分析。

第120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在清查囯库时,才知道帐面上的数同实际数简直是天壤之别,为什么?那些银两被大臣们借走了。留下的是一笔数目而已。

康熙知道后,龙颜大怒,下令彻查,最后这个差事落到四阿哥头上!

以冷血无情著称的四阿哥,不查不知道,查了吓一跳,其内幕之诡异匪夷所思!

有的是想国家的钱不借白不借,像太子那些,有的是真正不够花销开支才借,如康熙大帝的奶哥魏东亭那些老臣!

有人奇怪,魏东亭官不少乍开支不够呢?这样从康熙说起!

康熙每次去江南那是一定去魏东亭家的。一来看看奶妈,二来找魏东亭了解下面情况又叙叙旧。每次来要管吃管住,房子又装修,一下来多少银两?

康熙每次来又没带钱来,户部又没拨款下来,魏东亭又没提,长期下来数目不少。




加上魏东亭又不贪,一大家子开支也大,没办法,只好借!

欠钱要还,何况是国库的!魏东亭也不例外!

这个事情就越搞越大,有的真正还不起,逼得走投无路,终于告到康熙那里!

其实康熙也知道那些大臣中,谁贪谁廉他心如明镜。

得知奶哥魏东亭和一帮老臣也欠钱,康熙不想事情越来越复杂。就自己掏钱帮他们还上了!

虽然欠款没完全收上来,但也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国库银也再没随便给大臣私借!
所以说,当了皇上的康熙也不容易啊!


我主沉浮582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因江南黄河发大水,灾民百万而国库却拿不出赈灾银子,因此派胤禛和胤祥往江南筹款救灾。

灾救完了,但根本的问题还是没解决。国库依然没钱,国库的钱被朝廷的各级官员、皇子借去了,才有了追缴国库欠款的事。

康熙把追缴欠款的事全权委托给胤禛去办,胤禛定的规矩是限期还清,初衷是好的,但是前期没有做调查,也没问为什么借款。致使该查的人没查,该缓的不缓。甚至为了一两银子“百般羞辱斯文”,逼死老臣魏东亭,这才导致一帮老臣到康熙面前哭闹。

这些人都是跟着康熙出生入死的,康熙也了解这帮人的底细,清楚他们为何欠款(很多人是因为康熙欠的钱),再加上魏东亭的死给康熙很大的触动,也是为了顾念老臣。

这件事情之后,康熙让太子出面,规定了两年还清欠款,这件事也就这样结束了。


雪颖138016887


老臣们的代表人物是太子胤礽的恩师饱学诗书的大家~如果太子弃恶从善改邪归正做个床前孝子国家栋梁接康熙的班~~~


憨豆130522026


因为康熙知道这一帮人所欠钱都和自己有关,并非这帮人自己花了,都是不得以所欠。

另一个原因也是为四阿哥追缴欠帐减少难庹,这帮人树大根深不好得罪。再 ̄个这帮人还了欠款少字派就没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