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大意失荆州是刘备失败的开始吗?

半溪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吧!很多人会说我们是“事后诸葛亮”。可是如果是事前,那还叫历史吗?那还能反思、评论吗?这里就做一下“事后诸葛亮”,以自己的管见,评论一番吧;

失去荆州,对蜀汉来说当然是最大的损失,使本就局促的蜀汉国土大大的缩减,尤其致命的是战略回旋余地更加的狭窄了。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就此就说明是失败的开始,本人却不这么认为。勾践的“卧薪尝胆”、李自成在商洛山中、红军到达陕北这个苦寒之地的时候,人马、地域都比刘备惨得多,但他们都成功了。刘备拥有这一州半的丰腴之地,虽还不能说是什么成功保障,但已令曹魏、孙吴都已经不敢正视刘备了。是刘备的鼎盛时期!但是,即使能保有荆州这三郡,也并不可能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实行两路出兵。因为,只要刘备占据荆州,就不可能“东和孙权”。荆州是东吴的“汉中”,甚至比蜀汉的汉中更重要;可以说,荆州是东吴的生死存亡之地。这一点,是诸葛亮的《隆中对》算漏了的;他只算到刘备取荆州的有利态势,根本没有考虑荆州对东吴、对曹魏有多重要!

所以,荆州之失,对诸葛亮的“东和孙权”策略来说,并非坏事(吴蜀的联盟,就是稳定在东吴稳据荆州之后)。因为如果非得要“东和孙权”的话,那你就只能选择放弃荆州。否则,你就要有与东吴血拼到底的决心,才有可能保住荆州。既占据荆州,又要“东和孙权”?怎么“和”?在我的看法中;荆州对于蜀汉的北伐,仅能作为一种对曹魏的牵制,并不是最佳的前进基地。因为荆州北出就是曹魏的核心地带,一旦出兵。就要与曹魏的主力大军相遇,会变成决战。开战就决战,这是违背战争规律的。因为这个决战,是曹魏绝对不能输的决定生死的一战,必定会尽倾国之力而为。所以,决战赢了固然没有问题,一旦输了,荆州肯定不可能再保得住!反而,要是想夺取江东的话,荆州倒是最佳的大本营;攻守皆得其宜。荆州对东吴占尽了天时地利的优势,有如悬在孙权头顶的利刃。反而东吴想攻击荆州,却处于逆流和“仰攻”的态势,极其不利!这也是为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英主,倾尽全力、损兵折帅,都对荆州一个蹩脚的黄祖都无可奈何的原因。东吴在与长沙的刘磐对峙时,还必须出动东吴第一猛将太史慈驻防。要不是黄祖的自己作死,让甘宁从内部叛变提供敌情,孙氏绝不可能得手。

这么重要的地方,刘备却轻易的放弃了长沙等三郡(与东吴划湘江为界分荆州)。荆州对于刘备的作用,就减少了一半了;荆州北部是曹魏的、中部地区是长江。顺江而下就要側敌击敌的(长江北岸是曹魏文聘的防区。南岸洞庭湖口以东,已经划给了东吴),曹魏不会坐视你顺流而下不管。三面作战,逆流难退,将陷入灭顶之灾。根本不可能再倚仗“顺流”之势!所以,实际上关羽丢失的荆州,是战略作用已经减了一半的“荆州”。只要上庸还在手上,对北伐的两路出兵,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对刘备来说,损失最大的是他放弃的荆南三郡、关羽丢掉的荆州中部和刘封逼反的上庸孟达。这三个失误,才是刘备最大的失误;

从刘备放弃长沙三郡看,是曹操在攻击汉中张鲁造成的。依我的观点看,荆州才是刘备的根本之地。曹操入汉中固然得管,但并不一定非要刘备回去。派人命诸葛亮率马超兄弟,以重兵守住剑阁。再以张飞、魏延守葭萌关一线,李严留镇成都。从姜维守剑阁拒敌钟会的效果看,曹操即使进攻西川,也难以轻易得手。此部署后,刘备应该急调法正、黄忠、赵云前往荆南,辅助刘备夺回被吕蒙夺取的长沙等三郡。重点应该放在荆州的中部、南部地区。西川只应作为物资供应基地,由诸葛亮经营、把持即可。等荆州整体稳定后,再考虑夺取汉中。既然要占据荆州,就应该以东吴为主要作战对象。这是地理大势造成的,是没有办法“和”的!

失去荆州后,诸葛亮的战略并没有废掉;上庸一军北出可以入武关、抢潼关。主力仍可出汉中,取关中。只要抢夺潼关成功,关中基本上已经是在手上了。关中平定,凉州不可能成为曹魏的“飞地”存在,因为凉州虽然产马,却是要靠关中平原的粮食养着的,顺势就可略取凉州。这样,蜀汉就拥有雍、凉、益三州之地,足以蚕食、夺取天下!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上庸,刘备派错了主将刘封,诸葛亮又忽视上庸的作用而不救援孟达,才会造成中后期的战略局促!

哪怕是丢了上庸,形式虽然严重,仍然远远不能说已经失败。很多人认为蜀汉仅一州之地,曹魏九个州,人口也仅是曹魏的四分之一,根本就注定失败。要真是这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刘备仅有两县之地,还是借住的。兵仅数千人,将仅关张赵,跟曹魏的九州怎么比?他还出山干什么?还不如天天在隆中唱他的“梁父吟”呢!中国也不会有数十个朝代更替了,至今应该还是夏朝才对!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不是被打退的,是被张郃的五万大军吓退的。凉州统共五郡,已经有三郡归降了,只剩下郭淮一人在苦苦支撑。而街亭是由关中进入陇西的唯一通道,虽然被马谡丢失了。但是,张郃却已经被王平的千余人的“鸣鼓自持”,吓得不敢追击而停止了进攻。而三郡也并没有因为马谡的失守街亭,反叛回曹魏阵营。诸葛亮手上还有七万以上的大军,将领中还有魏延、姜维、吴懿、廖化、王平、陈式、高翔、吴班、张嶷、张翼等等名将。只要镇定应付,完全可以利用他的先到,占据着各处要点而亲自临战,或是命令魏延率姜维、吴懿等数将迎敌,击溃张郃的五万大军,重夺街亭要道!张郃连王平都奈何不了,对着魏延更加没他的好果子吃!如果张郃被击溃,郭淮的孤城,也坚持不了几天了,凉州必定稳稳的拿下。只要重新守住了街亭,即使曹魏派再多的援军,都进不了陇西,救不了凉州。是诸葛亮自己胆小,看见马谡被击败了,就惊慌失措,三郡也不管了,赶紧撤退!马谡不过是他的前锋部队,如果前锋被击败就认输;历史上无数的战役都要改写结果了!

所以说,即使丢了荆州,哪怕丢了上庸,也并不一定是蜀汉必败的开始!


傲视苍穹39


刘备在中原一直发展的不太顺,直到去到南方,自从赤壁之战之后,刘备的进入了事业的上升期。夺荆州、取益州,更在汉中大败曹操,甚有横扫天下之势。隆中对策的三步取天下,刘备已经走了两步,感觉刘备离一统天下只差一步了【其实还差的很远】

巅峰时期的刘备坐拥两川之地和荆州部分,虽气势如虹,但轮综合实力依旧是三国中最弱的。离成功还非常遥远。

但是刘备的巅峰犹如昙花一现,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刘备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关羽大意失荆州就是刘备走下坡路的开始【注意:我说的是走下坡路的开始,而不是失败的开始。因为我们凡事不能把话说的太死,因为生活中存在的变数太大(就比如关羽北上襄樊,前一刻还威震天下,后一刻,刘备还没来得及反应,关羽就兵败被杀了。这就是变数)】

关羽丢失荆州之后,刘备集团损失惨重【都是荆州各郡、丢失整个荆州兵团及军区总司令】然后又由于关羽失荆州使得刘备失了志,又出现战略错误【为夺回荆州而出兵伐吴】,在夷陵之战又出现战术失误、战斗失利。这下刘备真的走远了,一统天下的希望越加渺茫。

刘备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创业阶段【就是在中原地区被打来打去】
第二:事业上升期【就是夺荆州、取益州、攻汉中】
第三:事业下滑期【荆州兵败、夷陵再败...】







总结一下:

如今我们站在上帝的视角来看三国历史的话,关羽失荆州绝对是刘备失败的开始。

但是如果身处在那个时代的话就不能说是失败的开始,因为蜀汉毕竟不是接下来就被消灭了,毕竟还撑了这么多年,人要乐观充满希望,万一后面通过努力翻身了呢!就当时而言谁都说不准!


左将军


个人感觉如果一个人错一次可以,如果在大错之后再次犯错,那就不可饶恕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如下看法:

首先,问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失去荆州,刘备就不会失败了吗?——这个问题很关键,依照诸葛亮隆中对的天才设想,蜀汉合荆州与益州之地,可安天下,——这对吗?——事实上,后世对此很多人颇不认同,为什么?因为荆州和益州本身无法合成一个政治军事板块,从益州到荆州,合力进行两相呼应,战线太长,交通不便,基本不可实现,——这也是为什么关羽处于危难之中却难以救援的原因之一。

其次,刘备最终不可饶恕的错误是意气用事,最终在猇亭被陆逊大败,失去了蜀汉多年来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有生力量,可以说从这开始,蜀汉在三国局面中,已经完全失去了竞争的实力和可能性。

第三,最后诸葛亮要六出祁山,有人说他保守,没有用魏延之计奇袭子午谷,其实,即使用了这条计策,以蜀汉之实力,也很难说与强大的曹魏抗衡,不仅仅是经济军事实力,连人才都不可能保证。


人文纪年


刘备的志向是兴复汉室。或者说刘备是要再造大汉天下。这个志向有计划有系统的提出并严格执行是从得到诸葛亮开始的。也就是隆中对。现在说刘备是功亏一篑。没有全面完成这个规划。那么决定性的影响是从哪里开始的?庞统之死。

庞统不死,诸葛亮不会入川。张飞还是会领兵去支援。四川还是会被刘备拿下。有诸葛亮关羽在荆州策应,汉中曹操还是守不住。这样,诸葛亮的隆中对两路出兵北伐的战略会被执行。那曹操就真的很难说了。



恬然滋味


关羽大意失荆州,应该是刘备失败的开始。为了报仇伐吴,张飞酒后鞭打部下,被部下所杀,这是不祥的预兆。虽然刘备得到三分天下,但用人不当。关羽、张飞有勇无谋,打仗做个先锋是最合适的,守荆州关羽张飞都不合适,张飞曾经酒后失徐州,被吕布偷袭。五虎上将只有赵云黄忠守荆州是最佳人选,服从命令按部就班,不会乱作主张。刘备让关羽守荆州,这是军事上严重失误!接下来刘备被东吴陆逊打败,死在白帝城!


难忘的人46


是。三国魏.蜀.吴。魏曹操占了天时,势力強大,更兼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吴孙权占了地利,虽据有长江天险,但主要还是人和,才能与魏.蜀国匹敌对抗。刘备占了人和,有宗室正统的优势。其实,《三国演义》小说情节跌宕,斗智拼勇,故事引人入胜,读之欲罢不能。可演义、小说有明显的贬曹、褒刘、轻孙的倾向,评价同历史事实有出入。实说刘备的人和(正统优势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认真分析其人和结果是站不住脚的。蜀汉权力高层就那几人,屈指可数。而刘备就只信任核心圈子几个人。赵云文武双全,忠义礼智信德善才艺胆全也,不计名利,睿智淡定,屡立奇功“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截江夺幼主,赵云“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怀抱阿斗藏真命,赵云英勇世无双”。赵云终无败绩,屡立奇功……但是一直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在五虎将里排末位。庞统来投,仅给个县令,大材小用,刘备以貌取人最为典型。关羽刚愎自用(不举例了),自取其祸,命丧荆州,而刘备只在乎桃园三结义的情分,不听任何人的纳谏和劝阻,一意孤行。其时就是一疯狂了的国君(先主),根本就不顾国之安危,违反蜀汉立国之基夲国策,破坏了联吴抗魏的长远大计,向结盟的东吴开战,人心瓦解,一败再败,为蜀汉灭亡制下了无可救药的内伤。总语:关羽命丧荆州,刘备意气用事,提前和加速了蜀国的灭亡。感情超越理智就会干出糊塗事,治国理政,古往今来,史之鉴也。


银汉涛涛


很多人都说关羽失荆州是刘备失败的开始,我并不认同。那么我领着大家从头捋一捋。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关羽为什么会被孙权偷袭,只是因为关羽拒绝了孙权,孙权就派兵夺回荆州,孙权如果想要荆州,在赤壁之战之后,就可以打刘备一个措手不及,把荆州夺过来,为什么要费尽周章,非要等刘备壮大了才夺取荆州,你当孙权傻啊!

荆州在三国里有重要意义,抛去荆州是战略要地,荆州也是孙刘联盟的象征,你以为孙权会因为一个武将对他不敬,就去破坏孙刘联盟吗?那他就不是孙权了。除非孙权有可以同时对抗魏国和蜀国的实力,显然孙权没有。

如果熟知三国的话,你会发现刘备做了一个决定,这才是刘备失败得开始。就是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这是什么意思?明明说好一起对抗曹操,成功之后两人平分天下,结果你自己先做了诸侯王,下一步你就是要当皇帝啊!所以孙权一看这老小子没好心眼子啊!那我也就不仁了。所以关羽失荆州已经是刘备转折点之后了,真正的转折点就是刘备自立汉中王,使得孙权不相信刘备,从此孙刘联盟破裂,曹家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