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八旬老人日日“打卡”图书馆 退休后出版8本书

李德怀

从春天到冬天,年复一年,总有一位老人早早地离开家,坐上药王山公交旅游专线从原耀县水泥厂来到铜川图书馆。“我喜欢学习。”老人说,来图书馆看书,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老人名叫李怀德,今年80岁,家住原耀县水泥厂,从铜川图书馆新馆建成后他便坚持日日来看书。“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李怀德拿着本和笔,一边看书一边记录着……

李怀德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幼年时,他随家人从陕北来到铜川,在耀县安下了家。“小时候我家里很穷,学习是我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我努力读书,读初中读高中一路到大学。”1965年李怀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怀揣着梦想的他来到了耀县水泥厂职工子弟学校,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在学校里,他同时教授政治、语文、历史三门课程,当时学校里教材知识内容单一,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多了解些知识,李怀德常常在工作之余借书、买书,竭尽所能地获取知识,再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1978年,因为厂里改制,李怀德内退了,离开教师岗位的他又被返聘到了厂里办公室,负责文字工作。从那时起李怀德便开始尝试文字创作。

《北京日报》《法制日报》《经济日报》《陕西日报》……那些年来,李怀德坚持给各大报刊投稿,一篇篇杂文、散文、诗歌陆续刊登。李怀德形容“北到哈尔滨南到海南岛,我的文字走遍了大江南北。”2000年,李怀德的第一部杂文集出版了,之后陆陆续续又有7本书出版,他的文学梦总算有了满意的成绩。但李怀德依然坚持学习,坚持写作。李怀德说,“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

2010年,铜川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从那时起,李怀德就开始在图书馆“打卡”了。公交车是李怀德唯一的交通工具,为了不迟到,每天早上他总是早早地从家出发,在站牌下等着公交车,下雪天、下雨天,只要公交车不停运,李怀德就不休假。“公交旅游专线的司机都认得我,有一回我有点事情要坐到市一中去,结果到了图书馆司机师傅就喊我咋还不下车呢,我和图书馆这一站都绑定了。”

在图书馆里,李怀德不一定是最年长的读者,却是日日打卡绝不缺勤的读者。“有这么多书可以看是我莫大的幸运。”话语间,李怀德的脸上总是挂着一丝微笑。“我小时候没这么多书可以看,现在图书馆这么大,书这么多,日子幸福。”今年上半年,李怀德将自己上百篇书写照金、耀州的散文诗集结成册,自费上万印刷了5000余本。他把这些书送到了耀州区的多所学校、单位,一家家都是他亲自跟着货车去送。翻阅这本《李怀德散文诗集锦》,这本书讲述的都是老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平实质朴,他用极富关中味道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画面。“我的书不是赚钱用的,就是给人读的。以前的耀县城多漂亮,那城墙现在都没了,我写在我的书里,用文字记录下来,大家看了就知道自己的家乡以前是个什么样子。我的书就是起这么个作用。”

谈起李怀德和他的书,左邻右舍都赞不绝口:“老人虽然已经年逾古稀,却怀有梦想,而且勇于实现,这是许多年轻人应该学习的。老人退休后,一直为文化事业做着贡献,他自费出书送给大家,把自己领悟到的文化传递下去,看了他的书,大家都为他点赞,说他写得真实,写得好。”

李怀德的退休生活被书完完全全地占据了。“我不爱打牌,也不爱跟人闲扯是非,我的时间太宝贵了,不能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闲来无事,李怀德喜欢弹琴写字,每逢子女节假日,还能跟着子女出去旅游。正因有如此的心态,病魔见他都“敬而远之。”说到这里,李怀德特别兴奋,“别看我这么大岁数,身体硬朗,手脚灵活着呢。”在饮食上,李怀德也特别注重,以清淡食物为主。

随着时间的消逝,李怀德在一天天地变老,但时间并未磨平他对学习的渴求。“希望身体好好的,这样我就能多看几年书,也能多学几年知识。”离开图书馆时,李怀德不停地叨念着,“爱学习的人多,明天我得早点来。”(铜川日报记者 原玉红 张欢欢